不想年輕就有肩周炎

  肩周炎,又稱“五十肩”。但是,隨著人們坐得多,運動少,再加上人們的坐姿習慣的錯誤,肩周炎有年輕化的傾向。那麼,下文就來分析一下肩周炎的病因、表現以及治療吧!

  一、疾病病因:

  ***1***肩周炎病理

  肩關節的活動減少,尤其是上肢長期靠在身旁,垂於體側,被認為是肩周炎最主要的誘發因素。制動一般發生在外傷或手術以後。不僅肩部或上臂骨折,外傷後過久地不適當制動可造成肩周炎,而且有時甚至因為前臂,腕部骨折後應用頸腕吊帶懸吊,或是胸部石膏固定等原因減少了肩關節的活動也可造成肩周炎。此外,由於心臟手術,胸外科手術,女性乳腺癌切除術,有時甚至肝膽外科手術也可引起同側肩關節的肩周炎。這種手術以後引發的肩周炎,可能與術後疼痛,肩部活動減少有關。

  ***2***肩關節內在病變

  肩關節本身變性性疾病,尤其是區域性軟組織退行性改變,可由於疼痛限制肩關節運動造成肩周炎。最常見導致肩周炎的軟組織退行性疾病是肌腱炎和腱鞘炎,其次是撞擊綜合徵和肩峰下損害。這些疾病可因為進一步開成肌健、肩袖、滑囊、關節囊的損害、粘連,攣縮等病理改變而導致肩周炎的發生,此外,肩部的損傷有時甚至是微小的損傷,也極有可能成為肩周炎的起因。

  ***3***鄰近部位的疾病

  常見的鄰近部位病變為頸椎疾患。有相當多的研究結果表明,有頸椎疾患的病人發生肩周炎的可能性極大地增加,而且肩周炎病人也常伴有同側頸椎側屈和旋轉功能的明顯下降,頸椎疾患誘發肩周炎的原因也是不太清楚,可能原因是由於脊神經根受刺激後肩臂部疼痛或肌肉痙攣造成的肩部活動減少,或頸椎疾患的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特別是自主神經受累所造成,因此,在鑑別診斷或判明是否由頸椎疾患導致的肩周炎時要慎重。其它鄰近部位的疾病還包括心臟病,肺部結核,膈下疾病等。

  ***4***神經系統疾病

  有較多的臨床觀察結果表明,患偏癱,神經麻痺等神經系統疾病的病人肩周炎發生率較高。這可能與肌肉力量降低,運動減少有關,如帕金森病病人肩周炎的發生率高達12.7%,高發的原因明顯地與運動減少有關。

  ***5***內分泌系統疾病

  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內分泌系統疾病也與肩周炎關係密切,尤其是糖尿病病人,他們合併肩周炎的發生率可達10%-20%。因此內分泌功能紊亂也可能是肩周炎的誘發因素之一。

  ***6***免疫功能方面的改變

  肩周炎的發生的免疫機制雖然不太清楚,但似乎可能與岡上肌肌腱等肌腱組織退行性改變誘發的自身免疫反應有關。老年人易患肩周炎和在肩周炎治療過程中注射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的治療方法等現象都支援與免疫有關的論點。一般來說,50歲以後岡上肌肌健等部位明顯變薄,磨損,肌腱止點處的血管供養貧乏區發生局灶性壞死,而該區在外展時常與肩峰下反覆撞擊。因此,十分容易遭受損害而產生炎症。區域性的非細菌性炎證可產生異物型細胞免疫反應,並逐漸擴充套件至肩袖其它部位和關節囊,引起瀰漫性的關節囊炎。此外,部分肩周炎病人的人類白細胞相關抗原HLA-B27陽性率、1gA、C反應蛋白和免疫複合物水平等免疫指標也相對較高,這些都可能與肩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後纖維變性造成的自身免疫反應有關。

  ***7***姿勢失調

  相當多的肩周炎病人發生於手工作業,伏案久坐等具有良姿勢的職業,而且過度胸椎後突***駝背***的病人明顯地容易患肩周炎。這可能由於長期的不良姿勢或姿勢失調造成了肩胛骨的傾斜,肩峰和肱骨也因不正常的應力而發生位置改變,逐漸形成肩袖損傷,潛在地導致肩周炎。

  ***8***心理因素

  抑鬱、冷漠和感情城市抑等心理因素也與肩周炎的發生有一定關係。相當一部分肩周炎病人可有情緒不穩及精神創傷史。或有因長期患病,社會經濟壓力圈套而心情鬱悶的情況。他們對痛覺比較敏感,即痛閾較低的人往往容易患肩周炎。可能的原因是一旦肩痛和炎症發生後,這些人往往因為對疼痛過於敏感而較難恢復運動功能。雖然肩周炎的誘因是多種多樣的,但這些眾多的誘因卻共同地造成了肩關節軟組織輕度的非特異的炎性變化,由此提示,肩周炎的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

  二、臨床表現 :

  患肩怕冷 ,肩關節區域性酸、重、痛 ,活動時疼痛加劇 ,晚上有自發性痛影響睡眼。在肩關節的前部、肩峰及後部常有明顯的壓痛 ,患側上肢活動受限 ,患者主訴穿脫衣服、洗澡擦背、提褲子、梳頭、摸高等日常生活困難。由於疼痛限制了肩關節的活動 ,再由於少活動使肩關節及其周圍的組織發生粘連、攣縮 ,進一步影響肩關節的活動 ,嚴重的可形成凍結肩。 肩周炎有自愈傾向 ,但不治療病程較長 ,平均可達兩年 ,並有復發或兩側輪流發作的可能。體療康復是肩周炎的主要治療方法 ,而且療效較好 ,並能預防其復發。

  三、體療康復的作用:

  1.改善血液迴圈 ,減輕和消除疼痛。

  2.牽拉和軟化肩關節粘連 ,消除功能障礙 ,恢復正常的關節活動。

  3.增強肌肉的力量 ,防止肌肉萎縮。

  4.恢復生活、工作和勞動能力 ,預防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