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背的大題和知識點有哪些

  “得文綜者得天下”,要想得到文綜,那地理就一定不能拖後腿。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考地理必背的大題和知識點,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地理必背的大題介紹

  1、分析朝鮮半島南北在地形、氣候、植被、經濟等方面的異同點?

  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氣候:南部——亞熱帶季風氣候;北部——溫帶季風氣候。植被:南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部——溫帶落葉闊葉林。經濟:南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北部經濟相對落後的社會主義國家。

  2、日本工業分佈在哪裡?原因?

  瀨戶內海和太平洋沿岸。原因:①日本國土小,礦產資源缺乏,需進口;②日本為島國,海岸線曲折,瀨戶內海和太平洋沿岸多優良港口;③日本市場小,需出口工業品。19.東南亞的經緯度範圍?***90°e~140°e,25°n~10°s***

  3、東亞沿海地區農業發達的原因?***提示:從地形、氣候、土壤、人口、歷史方面分析***

  地形;平原為主,地勢平坦。便於耕種。氣候: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於農作物生長。土壤:肥沃。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歷史:農業發展歷史悠久。

  4、對我國石油運輸而言,中緬輸油管道、克拉地峽運河航線與馬六甲海峽航線相比有哪些優勢?

  我國石油主要是從中東地區進口,即石油進口線路主要是馬六甲海峽航線。中緬輸油管道線路、克拉地峽運河航線比馬六甲海峽航線距離短,可節省運輸時間和能源;且中緬輸油管道線路一部分在中國和緬甸境內,在陸地上進行管道運輸,可擺脫過份依靠馬六甲海峽航線的局面。

  5、泛亞鐵路的起始點、所穿過地區地質方面的不利條件,以及修建的意義?

  困難:①地形崎嶇;②火山地震多;③滑坡泥石流多。意義:①加強了各國間的貿易往來和經濟發展;②使我國雲南和東盟各國擁有陸上貿易通道,縮短了內陸省份南下印度洋的運輸距離,有利於擴大我國的對外開放。

  6、亞的主要氣候型別及其成因?

  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風壓帶的北移***6~9月***;冬季——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10~次年5月***。熱帶沙漠氣候:a.副高控制,氣流下沉,降水少;b.夏季西南季風難以到達;c.歷史上對植被的破壞。

  7、東南亞的氣候型別及分佈特點?

  ①熱帶雨林氣候***帶***:全年高溫多雨,降水大於2000mm

  ,且年內分配較均勻,多對流雨。其分佈在:馬來群島和馬來半島。***爪哇島是世界對流雨最多的地區***②熱帶季風氣候***自然帶→熱帶季雨林帶***:全年高溫,一年分旱、雨兩季,降量1500mm,每年6~10月,吹西南風,風從海洋吹來,為雨季;每年11~第二年5月,吹東北風,風從內陸吹來,為乾季。其分佈在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地區。

  8、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①冬季日本海吹西北風;②西北風經過日本海後,帶有大量水汽;③日本海一側為冬季風迎風坡,多地形雨;④日本海冬季氣溫低於0℃,降水多以雪的形式。

  9、如何判斷地球運動速度

  1***受地球形狀的影響,地球自轉的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兩極為0,南北緯60°的線速度為赤道處的一半,任意緯度的線速度為該緯度的餘弦值乘以赤道處的線速度。

  2***地球自轉的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緯度都相等,均為15°/小時。

  3***地球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隨地球在繞日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而不斷變化。位於近日點***1月初***時速度最快,位於遠日點***7月初***時速度最慢,平均線速度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為1°/日。

  10、新加坡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經濟?

  ①處於物產富饒、人口眾多的東南亞中心,扼守馬六甲海峽東口,位置優越,港口優良,是東南亞各國相互貿易的集散地和轉口中心;②通過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引進技術,進口原料,發揮本國技術力量,發展了煉油、造船、海上鑽井平臺製造、電子電器等工業;③發揮本國風光優美,交通便利,服務周到的長處,發展旅遊業。

  11、馬六甲海峽被日本稱為“海上生命線”的原因?

  ①日本資源缺乏;②所需石油主要從波斯灣進口,③工業產品的出口也需從此經過,該海峽是其海上航線最短距離的必經之地。

  高考地理必背的知識點

  一、等太陽高度線圖判讀技巧

  1、等太陽高度線圖是用等太陽高度線***由太陽高度相等的各點連線而成的線***反映某一時刻太陽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割槽域的分佈狀況,實質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陽直射點為中心的俯檢視。

  2、判讀等太陽高度線圖的主要內容:太陽直射點經度和緯度的判斷、各地地方時的推算、各地太陽高度的推算和比較、晝夜長短變化及與圖示時間相關的地理現象的判斷等。

  3、等太陽高度線圖的判讀應注意:

  ***1***等太陽高度線圖的中心點為太陽直射點。

  ***2***一般來說,等太陽高度線圖中最大的圓圈就是太陽高度為0°的等太陽高度線,即晨昏線;圖中所示的半球全部為晝半球。太陽直射經線以東最大的半圓為昏線,以西最大的半圓為晨線。在有數值標註的圖上,如果其最大的圓圈並不表示太陽高度為0°的等太陽高度線,就不是晨昏線。這種區域性圖表示的只是晝半球中太陽高度比較大的一部分。

  ***3***在太陽直射的經線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緯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陽直射的緯線上***赤道除外***,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度的差值一定大於太陽高度的?差值?。

  ***4***當太陽直射赤道時,直射經線的最北點為北極,最南點為南極。太陽直射北***南***半球時,北***南***極點位於最北***南***點以南***北***,北***南***極點與最北***南***點的距離為太陽直射的緯度度數,圖上沒有南***北***極點。

  二、判讀鋒面氣旋的四大思路

  1、確定鋒面位置:鋒面一般形成於地面氣旋的低壓槽中,鋒線與槽線重合。在等壓線圖中,低壓中心等壓線向外彎曲最大的地方的連線就是槽線所在位置***一般有兩條***,也即鋒面所在位置。

  2、確定氣旋前後方向:先在圖中用一個箭頭表示氣流前進方向,箭頭指向北逆南順,氣流的前進方向為前方,反之為後方。

  3、判斷鋒面性質:氣旋東部氣流來自較低的緯度,氣溫較高,當它向高緯移動時,遇到來自較高緯度的冷空氣就形成了暖鋒。同樣的,氣旋西部氣流來自高緯度地區,向低緯運動時遇到來自較低緯度的暖空氣而形成冷鋒。即“東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樣。

  4、判斷雨區位置:雨區主要位於冷氣團一側,故暖鋒雨區在鋒前,冷鋒雨區在鋒後。

  三、判讀地殼物質迴圈示意圖的三個突破口

  1、各類岩石在地球內部經重熔再生都可以變成岩漿;

  2、岩漿岩只能由岩漿轉化而來;

  3、岩漿岩、沉積岩可以經變質作用變成變質岩,岩漿岩、變質岩可以經外力作用變成沉積岩,但沉積岩、變質岩不可能直接變成岩漿岩。

  四、判斷岩層的新老關係的四大技巧

  1、根據地層層序律確定:沉積岩是受沉積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規律是岩層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層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據生物進化規律判斷:由於生物進化總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階到高階,因此儲存複雜、高階生物化石的岩層總比那些儲存簡單、低階生物化石的岩層新。

  3、根據岩層的接觸關係確定:岩漿岩可以按照其與沉積岩的關係來判斷,噴出巖的形成晚於其所切穿的岩層,侵入岩晚於其所在的岩層。變質岩是在變質作用下形成的,而這多是在岩漿活動的影響下形成的,因而變質岩的形成晚於與其相鄰的岩漿岩。

  4、根據海底岩石形成和擴張過程判斷:如果是海底岩石,則離海嶺越近,其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晚,離海嶺越遠,其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早;或者說離海溝越近,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早,離海溝越遠,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晚。注意進行上述判斷時參照的必須是同一個海嶺或者海溝。

  五、何謂雪線及影響雪線的因素

  1、雪線的含義:雪線實際上為一個地帶。在高寒地區,由於氣溫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於融雪量,因而形成終年積雪區。雪線既是終年積雪區的下界,也是固體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發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線,故又將雪線稱為固體降水的零平衡線。雪線是控制冰川發育和分佈的重要界線,只有雪線以上的地區,才會形成多年積雪和冰川。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圍視線以內有一半以上被積雪覆蓋且終年不化,這個高度就稱為雪線高度。

  2、影響雪線高度的因素

  氣溫:雪線高度與氣溫成正比,由赤道向兩極逐漸降低

  降水:雪線高度與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則雪線高度高;降水量大,則雪線高度低。如副熱帶地區降水少,雪線最高,為5000—6400米;赤道地區降水多,雪線高度一般為4400—4900米。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背風坡降水少,雪線高。如喜馬拉雅山南坡雪線為4600米,北坡雪線則高達5800米

  地貌:地形對雪線高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陽坡氣溫高,冰雪消融量大,陰坡則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積雪,陡坡雪線較高,緩坡則相反

  氣候:氣候變化直接影響雪線高度,氣候變暖則雪線上升,氣候變冷則雪線下降

  注意:具體到某一山區,主要看氣候***包含了氣溫、降水量等因素,非上表中的“氣候”***與地貌兩方面對其影響的強弱。

  六、地震震級和烈度巧區別

  地震的震級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兩個含義不同卻又有聯絡的概念。震級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級,即一次地震震源釋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對地面影響和破壞的程度。一次地震發生,不論在哪裡觀測,震級只能有一個,而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樣的。

  影響烈度大小的因素有:

  ***1***震級:震級越大,烈度也越大。

  ***2***震中距:其他條件相同時,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

  ***3***震源深淺:震源越淺,烈度越大。

  ***4***地質構造:地面有斷層處,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區烈度大。

  ***5***地面建築:危房或質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築物處烈度大。

  ***6***人口密度:人口、建築物密集區比人口稀少、建築物少的地區烈度大。

  高考地理的複習方法

  一、複習自然地理應加強對地理原理、規律的歸納和總結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的宇宙環境、大氣環境、海陸環境、資源和災害四個部分,這些內容是高三地理複習中的重點和難點,近年高考試題中較難的試題主要涉及了這些內容,且分數所佔的比例穩中有升,是考生失分的“重災區”。這部分內容貫穿五大地理規律,即地球運動、大氣運動、地殼運動、水體運動和地域分異規律,考生在複習中應以這些規律為主線,對主幹知識進行梳理,構建完整的知識網路。例如在複習“地球運動”時,主要應把握三大規律,抓好四點三線,掌握三種計算:

  1. 把握三大規律: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晝夜長短的變化規律、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

  2. 抓好四個點:太陽直射點、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晨昏線上的緯度最高點、晨昏線與經線的交點。

  3. 抓好三條線:晨昏線、日界線***180°經線***、0°經線。

  4. 掌握三種計算:時間***經度***的計算、晝***夜***長短與日出日落時間的計算、正午太陽高度***緯度***的計算。

  日照圖的判讀及其相關計算是歷年高考的難點,也是高考試題的亮點。為了化解難點,考生應在複習時歸納整理出日照圖的多種示意圖,主要有:公轉位置圖、側檢視、俯檢視、柱狀投影圖、座標圖、直觀圖、變式圖、區域性圖等。這幾類圖從形式到內容、從現象到本質、從個性到共性、從常規到變式、從平面到立體、從簡單到複雜,幾乎涵蓋了日照圖所能揭示的地理現象及原理。考生若分門別類地探索各類日照圖的解題方法和技巧,並輔以典型例題幫助消化所學知識,定能較好地掌握日照圖類題目的解法。

  二、複習人文地理應重視對區位因素的分析

  人文地理包括五大區位因素,即農業區位因素、工業區位因素、城市區位因素、交通點線區位因素和商業區位因素。通過橫向比較,找出其共性:都受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其中自然因素是基礎,社會經濟因素是決定性因素。自然因素包括位置、地形、氣候、水文、土壤、植被、自然資源等,並且各因素之間相互聯絡、相互影響;人文因素包括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人口***、工農業基礎、科技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又是相互影響的。同時,還要縱向比較其差異:如農業的勞動物件是動植物,因此自然條件的影響較突出;工業的成本高、汙染重,因此經濟因素、勞動力因素和技術因素與環境因素的影響更明顯;城市是由人類居住地逐漸演化形成的,所以適合生活、生產的自然條件和影響因素不斷變化是其特徵;交通線的建設目的性強,並要安全、省工、高效,所以社會經濟因素對線路選擇的決定性更突出,同時直接受自然條件中地質、地貌、氣候、水文的影響及技術的保障作用也很明顯。區位因素的具體分析中,應注意運用“從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即首先掌握基本模式,把某事物的區位因素分為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其次結合具體地區進行篩選,把符合當地實際的區位因素選出來,把不符合當地實際的或影響甚微的區位因素去掉。這樣就能夠得到全面而又有針對性的分析結論。

  三、複習區域地理應著眼於區域空間定位

  區域地理體現了地理學科的區域性特點,是地理學科的基礎和重要內容,也是近年高考的重點。尤其是在綜合題中,以區域地理知識為高考試題的背景材料,有機聯絡相關的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將考生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體現考查考生應用能力的要求。區域空間定位是順利答題的“敲門磚”。

  地理空間定位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幾種:

  1. 依據地理事物的地理座標定位。

  2. 依據地理事物的相對位置定位。

  3. 依據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徵定位:①依據地理事物的面積、輪廓和形狀;②依據氣候、地形、植被、動物等自然特徵;③依據當地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事物***如自然景觀、文物古蹟、建築物、文化現象等***。

  4. 用圖例、註記、比例尺等輔助資訊定位。

  5. 用題目中的文字提示資訊輔助定位。

  牢固掌握重要的經線和緯線,明確各經緯線在世界區域中的大致空間穿越位置,如海域、河流、湖泊、地形區、山脈、城市等,再牢記各大洲東、西、南、北四個邊緣大致經緯度。採用這種經緯網格法,就可以把世界主要大洲的位置確定下來。中國地理亦可採用同樣方法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