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識點總結

  地理學科是高中時期必須要學習的一門課程,都說學好地理走到哪裡都不用怕。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一***

  1、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 運動特徵:方向同向性、軌道面共面性、軌道形狀近圓性

   結構特徵:質量、體積、距離

   局太陽由近到遠: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小行星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記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燒,用小行星帶隔開***;金星距地球最近

   分類***物理特徵***: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遠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

  自身條件:

   有適宜的溫度——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適中,因而有適宜的溫度  有液態水;——內部物質運動、距離適中

   有適量的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因而有適量的大氣 外部條件:

  1***安全的執行軌道 2***穩定的太陽光照

  3、太陽的主要成分:氫和氦。 太陽輻射是以電磁波的形式輻射。來源:內部的核聚變。 緯度差異 熱量差異:緯度低,太陽輻射強,生物量多;反之。

  4、太陽活動影響地球

   太陽大氣層從外到內分為:日冕***最外層***、色球、光球***太陽表面、最亮***。  太陽活動的主要標誌:太陽黑子***週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標誌,它是太陽活動最強烈的顯示。  太陽風在日冕層;太陽風暴發生於太陽表面。 

  5、太陽活動的三大影響:

  ***1***太陽電磁波擾動電離層 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

  ***2***帶電粒子流擾動地球電磁場 產生磁暴

  ***3***帶電粒子流進入大氣層產生極光。

  篇***二***

  地震波:當地震發生時,地下岩層受到強烈的衝擊會產生彈性震動,並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即地震波。

  特性:縱波:速度快,可通過固液氣傳播

  橫波:能量大,只能在固體中傳播

  地震波在地下傳播速度會發生變化,而某些地區一定深度處,地震波有明顯的突變,這種波速發生突變處的層面叫不連續面。  莫霍介面  古登堡介面

  地殼:地面以下,莫霍介面以上部分,由岩石組成。大陸部分的平均厚度為 33KM

  地幔:莫霍介面以下,古登堡介面以上。在上地幔的上部,有一個物質呈融熔狀態的軟流層,一般認為軟流層是岩漿和地震的發源地。 岩石圈:軟流層以上部分,物質由岩石組成。包含地殼。

  地核:外核部分呈液態***因為橫波不能通過***,核心為固態。

  篇***三***

  1、地球自轉:

  繞轉中心:地軸***它的北端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

  地球真正的自轉週期:恆星日***23時56分4秒***,360°

  另一週期是:太陽日***24小時***,360°59’

  2、自轉方向:從北極上看地球自轉是逆時針,南極上看是順時針。P13  角速度:除南北兩極點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為15°/h。P14  線速度:赤道最大***1670㎞∕h***,向兩極逐漸減小,兩極線速度為0 

  3、 地球公轉:

   繞轉中心:太陽

   週期:恆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真正週期***

  迴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太陽週期***  公轉軌道:橢圓形

  近日點***1月初,角速度和線速度最大***,遠日點***7月初,角速度和線速度最小***。

  注意:夏至日點在遠日點附近,冬至日點在近日點附近。

  ● 黃赤交角***23°26’***:黃道面+赤道面

   地球運動的意義:

  ● 自轉:產生晝夜更替、地方時、地轉偏向力、改造地球的形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

  ● 公轉:季節變化***正午太陽高度變化、晝夜長短變化***、五帶的形成

  4、地球公轉和自轉產生:黃赤交角***23°26’***

   地球運動的計算:

  晨昏線:與太陽光線垂直,其太陽高度為0。

  晨線:由夜變為晝。 昏線:由晝變為夜

   全球共分為24個時區,每個時區跨經度15°,相鄰兩個時區相差1小時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