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形成的原因

  便血***hematochezia***,血液從肛門排出,糞便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黑便***,均稱為便血。便血只是一個症狀,並非一種疾病。下面由小編為你介紹便血的相關知識。

  :

  肛門疾病***25%***:

  肛門疾病是引起便血最常見的原因,痔瘡、肛裂引起的便血都是便後滴血,嚴重的可以噴血,血色鮮紅,血與糞便不混和,肛裂引起的便血常伴有排便後肛門痛疼。痔瘡出血,常常是在排便用力時,有小腫塊由肛門內向外凸出,並有滴狀或噴射狀鮮血排出,出血量可大可小,內痔出血常常無痛。


  直腸疾病***25%***:

  直腸息肉是直腸的良性腫瘤,大便帶血是直腸息肉的主要症狀,距肛門很近的直腸息肉有時也會脫出肛門以外。此種疾病常見於兒童。如果有人持續便血,有下墜感,大便次數增加,出現便祕與腹瀉交替出現的情況,同時有體重在短期內明顯下降的情況發生時,則提示可能有直腸癌發生的可能,這樣的情況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尤其是老年人。

  結腸疾病***20%***:

  結腸同直腸一樣,也可有息肉與癌症的發生,潰瘍性結腸炎、痢疾等病也可引起便血,此類大腸炎性疾病引起的便血多半混有粘液或呈膿血便,並伴有腹痛、發熱、裡急後重等症狀。此外,一些比較少見的疾病,如腸傷寒、腸結核、腸套疊等,也會有便血的症狀發生。

  全身性疾病***15%***:

  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凝血機制紊亂、膠原病、尿毒症以及某些少見的傳染病如鼠疫、斑疹傷寒等,都會出現便血。但在這些疾病中,便血僅僅是全身出血的一部分,便血的同時,會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現象,因此,鑑別起來並不困難。

  便血的常見症狀

  1.鮮血便

  多為急性***即時***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時間就經肛門隨糞便排出,或便後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觀類似外傷出血,顏色鮮紅或紫紅、暗紅,時間稍久後可以凝固成血塊。常於以下疾病:

  ***1***痔瘡:各期內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為糞便附有鮮血或便後滴血。外痔一般無大便出血。

  ***2***腸息肉:為無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時出血,排便結束後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與糞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數量多,也可與糞便相混。

  ***3***直腸脫垂:久病後可有排便時出血。

  ***4***肛裂:便血,出血方式為糞便表面一側附有血跡,不與糞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後滴血。

  2.膿血/黏液血便

  即排出的糞便中既有膿***黏***液,也有血液。膿***黏***液血便往往見於直腸或結腸內的腫瘤及炎症。常見以下疾病:

  ***1***直腸癌:血色較新鮮或暗紅色,糞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糞便三者相混。

  ***2***結腸癌:隨病程延長逐漸出現大便出血,多為含有膿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較暗。

  ***3***潰瘍性結腸炎:黏液便或膿血便,同時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4***腸道感染性疾病:如細菌性痢疾、阿米巴腸病等。

  3.黑便

  又稱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如果出血量較少,且出血速度較慢,血液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排出的糞便即為黑色;若出血量較多,在腸內停留時間較短,則排出的血液呈暗紅色;出血量特別大,而且很快排出時也可呈鮮紅色。

  4.隱血便

  小量***微量***消化道出血不會引起糞便顏色改變,僅在糞便隱血試驗時呈陽性,稱為隱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發生隱血便,常見潰瘍、炎症及腫瘤。便隱血試驗可檢測糞便中的少量***微量***血液成分。腸息肉***癌***的早期糞便隱血可呈現陽性,定期進行糞便隱血檢測是結直腸腫瘤篩查***初篩***的重要途徑。

  5.伴隨症狀

  ***1***肛門及肛周病變:便血鮮紅,肛門疼痛難忍,或腫脹有痔核,或伴有肛裂。

  ***2***上消化道疾病:嘔血一般都伴有黑便,出血量大、速度快時可以有血便。

  ***3***下消化道疾病:根據出血的原發病不同,伴隨症狀表現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