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科學用藥方法

  感冒雖是小病,但治療方法不正確很容易釀成打錯。是少不了的,小編準備了,希望你喜歡!

  

  1 感冒藥的分類

  目前,治療感冒的藥物種類繁多,大體可分四類。

  ***1***抗過敏類:這類藥物均含有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或苯海拉明成分,如氨咖黃敏膠囊、感康、泰諾感冒片、白加黑、快克、泰諾兒童感冒液、小兒速效感冒顆粒、感冒清片、感冒通片、VC銀翹片、新康泰克膠囊。

  ***2***解熱鎮痛藥類:如複方阿斯匹林***APC***,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泰諾林***對乙醯氨基酚緩釋片***、複方苯巴比妥注射液***安痛定***、柴胡注射液。

  ***3***抗病毒類:利巴韋林、阿昔洛韋、金剛烷胺。

  ***4***中成藥:銀翹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羊感冒片、抗感顆粒、清熱解毒口服液***或膠囊***、正柴胡飲顆粒、銀黃顆粒、板藍根顆粒、雙黃連口服液***或膠囊、片***、清開靈顆粒***或膠囊***、抗病毒口服液、蓮花清瘟膠囊、藿香正氣水***或膠囊***。

  2 感冒藥的分期運用

  2.1 早期 一般為起病的1~2天,此期大多有程度不同的過敏症狀,症狀見噴嚏、鼻塞、鼻流清涕、咽癢、鼻咽部不適,身冷,輕度惡寒或惡風。此期治療原則重點是抗過敏,故應服用含有抗過敏藥物的感冒藥為主。

  2.2 發作期 起病後2~4天,症見發熱、惡寒、體溫升高;咽痛、頭痛,全身關節或肌肉痠痛;輕度咳嗽、咯出白痰。此時過敏症狀已有減輕,若繼續服用抗過敏類藥,效果欠佳。故應及時改服解熱鎮痛類感冒藥,或加服抗病毒藥和抗感冒中成藥。

  2.3 感染期 若發作期症狀不能控制則易發生上呼吸道炎症如:咽炎、喉炎、扁桃體炎及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此期除對症治療外,還應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治療。另外,若除感冒症狀外,還有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輕度腹瀉***除外各型痢疾***者,屬胃腸型感冒,可加服藿香正氣水***或丸、膠囊***。若感冒遷延月餘不愈,仍有噴嚏、流涕、鼻塞者、屬鼻炎型感冒***已確診的各型鼻炎不屬此例***,宜加服治鼻炎的藥物,如鼻炎康、鼻淵舒等。若年老體弱乏力,汗出畏風者,屬體虛感冒,可酌加補中益氣丸。若症狀不典型而諸症悉具者,應作系統檢查,以防它變。流行性感冒一般症狀重,併發感染多,嚴重的可造成死亡。治療流行性感冒則以清熱解毒、抗病毒、抗感染為主。

  3 體會

  ***1***應用抗過敏類感冒藥,宜早不宜遲。用藥時間要短,一般不超過2天。抗過敏類感冒藥中所含撲爾敏、苯海拉明,屬抗組織胺類藥。抗組織胺藥能阻斷組織胺的釋放過程,從而有助於緩解或消除由於組織胺釋放所引起的打噴嚏、流清鼻涕或咯吐白稀痰等過敏症狀。所以應儘早地在感冒初期應用抗過敏類感冒藥,最好在發病的1~2天甚或幾小時內應用。至中晚期時,由於病毒在體內大量繁殖及其代謝物毒素的作用,產生了全身症狀,僅靠抗過敏類感冒藥的藥力已不能控制,若繼續應用便會延誤治療時機。故中晚期應該改用後三類。因抗組織胺藥有輕度的中樞神經抑制作用,有人服用後有嗜睡現象發生,故汽車駕駛員、高空作業等職業的患者服用應特別謹慎。***2***銀翹解毒丸、羚羊感冒片等中成藥,是針對不同症型如風寒、風熱、溼熱等而設的,一些不太瞭解中醫常識的人盲目用來治感冒,往往收效不佳,應當辨證運用。***3***若服用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等發汗藥或用其他方法發汗,藥量及汗量均宜小不宜大,出汗程度已不見汗珠而僅感到身上出微汗即可。切忌大汗淋漓或汗出當風。***4***凡屬結晶、顆粒沖劑,沖服時用水量要少,衝出的藥液一定要濃,切忌一包藥衝一大杯水。用水量最好在50~100ml之間,服藥後,再慢慢的喝一些熱的白開水。***5***小兒感冒時用藥要特別慎重,多數成人用的感冒藥對兒童不適宜,甚至有害,如氨咖黃敏膠囊、複方阿斯匹林等。因小兒各個臟器功能尚未發育成熟,用藥不慎或用藥量過大,都會產生不良後果。***6***不要濫用感冒藥,不要跟著廣告用藥,更不要動不動就輸液,特別不要輕易使用抗生素。感冒屬於病毒感染性疾病,抗生素對病毒沒有任何效果,使用抗生素反而會

  增加身體對抗生素的耐藥性。除非發生呼吸道或肺部感染,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無論哪一類的感冒藥,隨意加大服藥劑量和任意延長服藥時間,都會對人體造成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