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易出現腸套疊的原因

  腸套疊是指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並導致腸內容物通過障礙。腸套疊佔腸梗阻的15%~20%。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腸套疊多發生於嬰幼兒,繼發性腸套疊則多見於成人。絕大數腸套疊是近端腸管向遠端腸管內套入,逆性套疊較罕見,不及總例數的10%。

  

  腸套疊是小兒常見的急腹症之一,多見於4~10個月的嬰兒。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逐漸降低。絕大多數嬰兒腸套疊是原發性的,只有2%~8%的病例為繼發性。由於腸蠕動失去正常節律性,腸環肌發生持續性區域性痙攣,腸近端劇烈蠕動,遂將痙攣的腸段推人遠端腸腔內。發生腸套疊的常見原因如下:

  ***l***解剖特點:嬰兒時期回盲部系膜尚未固定完善,致使回盲部遊動度過大,易發生腸套疊。

  ***2***腸蠕動紊亂:當小兒發生腹瀉、發熱或飲食改變時,均能引起腸蠕動不協調,導致腸套疊。

  ***3***病毒感染:有些學者認為小兒腸套疊的發生與腺病毒感染有關,因為腺病毒感染時,回盲部腸壁淋巴組織發生炎性增殖,鄰近腸繫膜琳巴結也發生腫大,壓迫腸管;同時腺病毒感染時,腸運動機能常發生紊亂,使小兒易於發生腸套疊。

  ***4***蛔蟲感染:蛔蟲所產生的毒素能刺激腸管,引起腸蠕動紊亂,從而導致腸套疊。

  預防

  1.應避免腹瀉,尤其是秋季腹瀉,家長應高度警惕此病的發生。

  2.平時要注意科學餵養,不要過飢過飽、隨意更換食品,新增輔助食品要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

  3.要注意氣候的變化,隨時增減衣服,避免各種容易誘發腸蠕動紊亂的不良因素。

  4.如果一個健康的嬰幼兒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陣發性哭鬧、面色蒼白、出冷汗、嘔吐、大便帶血,精神不振時,應想到是否有可能會得腸套疊。

  5.最主要症狀為腹痛、嘔吐和果醬般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