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前景如何

  隨著時代的發展,你們越來越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問題,養生也隨之成了備受關注的問題,而中醫養生是被很多人所信任的。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中醫養生的前景,希望對你有用!

  中醫養生前景

  常有朋友在後臺問我,做中醫養生真的能掙錢嗎?這個行業真的有那麼好嗎?在這裡跟大家說一個數據吧,據統計顯示:目前76%的中國人正在遭受亞健康的威脅;每七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營養不良;0-5歲兒童身高達不到國際標準;腦血管病已成為中國人死亡的第一主因;全國共有1億多高血壓患者、5000多萬糖尿病患者......

  在生活節奏緊張、工作壓力巨大的今天,靠吃藥,吃補品是無法挽回健康的,由此可見,中國人的健康狀況正在亮起“紅燈”,亞健康狀態已經或正在成為國人健康的無形殺手。

  由於健康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關注和重視,健康產業極具有投資潛力,已成為我國經濟產業中一大“朝陽產業”,健康產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一個重要的支柱產業,其市場潛力已近萬億。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在《財富第五波》中將健康產業成為繼IT產業之後的全球“財富第五波”。脈道養生會館將傳統中醫和現代科技有機結合,具有綠色環保、安全可靠、標本兼治的特點,成為投資創業的熱門專案,是健康加油站,財富提款機。

  隨著人們工作節奏的加快,都市人的亞健康現象也越來越嚴重。而這些問題並不是通過普通的美容方法就能得到解決的,之憂靠養生學的“通、排、步、固”方能環節。

  目前,美容市場上通過中醫原理調理亞健康狀態,收到不少都市人的喜愛,21世紀現代美容時尚,單一“治表不治理”的美容方式已經落伍。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的健康意識的增強,濟寧這要在經營模式上創新,美容業由原來的“外調”變成“外調內養”的理念,昇華到了改善外觀的美與重振內在的活力與健康並重的整體境界。

  脈道養生是國內第一家以中國中醫文化為主的養生機構,脈道養生可以激發人體自身潛能,達到調理疾病、欠身健體、以內養外的良好效果。成為美容養生行業高階會員的養生方法,也是社會各界名流和商務人士所推崇的健康法寶。

  中醫以“和”養生

  “和”的含義相當豐富,有相應、協調、和合、和順、融洽、適中等諸多意義。追求長壽之道——中醫養生學,也吸收了傳統文化中的這一理念,並將其貫穿在了養生的始終。

  當然,中醫養生的“和”,由於與中醫理論和養生實踐密切結合,有了新的含義。中醫養生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在其《生氣通天論》一篇中就說:“因而和之,是謂聖度。”“聖度”就是最高法則的意思,可見《黃帝內經》對養生之“和”的重視。具體來說,養生之“和”就是要求人們在養生中發揮主觀能動性,維持生存環境的良好、穩定與和諧。這一“生存環境”不僅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更包括人體自身的內環境。最終,通過內外調養,達到《黃帝內經》所說的“陰平陽祕,精神乃治”的養生最佳狀態,即陰陽平衡,身心健康,從而長壽。這也正如魏晉時期嵇康的《養生論》中所謂:“守之以一,養之以和,和理日濟,同乎大順。”

  從生命規律來看,人體自身的“形與神俱”是長壽的基礎。人體是由臟腑、經絡、皮肉、筋骨及精氣神等組成的一個整體,各部分組織結構常保持完整和功能協調,機體就能維持良好的生命狀態,這是健康長壽的內在因素和必要基礎,《黃帝內經》中“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意義就在於此。所以養生應從自身出發,根據自己的身體特點,主動運用各種手段,保持五臟系統的和諧統一,達到和維持精充、氣足、神旺的健康狀態,自能“不成神仙也壽長”。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順天應人”是長壽的重要保障。養生的“順天應人”,指自身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達到和諧統一的理想狀態。古代養生家多主張人應擇地而居、應時而動,即選擇自然環境優美的地方居住且日常活動要符合自然界時令變化的規律。這種養生認識在現代社會也有著重要意義,但畢竟今古不同,現代社會的人面臨著更復雜的問題,擇地而居不容易實現,但我們可以儘量美化居住環境,並可輔以擇地而游來滿足我們與生俱來的對自然環境的親和要求。另外,荀子認為“人之生不能無群”,這是非常有道理的。現代養生不主張學習古人的“去世離俗”,而恰恰應該積極融入社會,給自己創造一個有利於養生的和諧的人文環境。最基礎的,應保持家庭環境的和諧,所謂“家和萬事興”,否則,天天因家事不和而煩惱,那麼養生方法再妙,也難得良效。

  其實,《黃帝內經》中的《靈樞·本神篇》早就指出:“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這段話中的“順、適、和、安、節、調”道盡了養生之“和”的真諦。希望養生愛好者能以此共勉,習之、惜之,以達和諧養生之“聖度”!

  中醫養生除秋燥的方法

  多喝水去秋燥晨起吃粥健脾胃

  想去秋燥必須養陰,而養陰的重點在於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潤的食物外,水分的攝取也不可少。建議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水,可以讓整個消化系統甦醒過來,腸子開始蠕動,就會想上廁所,當然也就不會便祕了;但是千萬不要喝冷水,因為人的脾胃喜溫忌寒,低於室溫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多喝水很重要,喝水的方法也要注意。喝水時最好一小口一小口地喝、少量多次,不要一次灌太大口,否則身體無法有效吸收、分佈。喝太大口的水,就像忽然間下起大雨一樣,尤其是迴圈差、經絡容易阻滯的人,身體區域性會鬧水災,也就是水腫。

  另外,中醫還有一個補水小祕方,那就是喝蜂蜜水。蜂蜜可以潤燥、清熱,有潤肺止咳、潤腸通便、滋潤肌膚的功效,與水調和喝下,既可補充水分,又可以防止因秋燥所引起的許多甘燥症狀,還能抗衰老,是秋季養生的簡單良方。不過,由於蜂蜜內可能含有某些厭氧菌,嬰幼兒、腸胃道過於敏感,或是吃甜食容易泛胃酸的人應避免食用。

  喜歡喝茶的人,秋天可以用杭白菊泡茶,半發酵的烏龍茶也是不錯的選擇,適度飲用有助於潤喉生津、清除體內積熱。

  兼具補充水分與潤燥兩大好處的飲食就要屬吃粥了

  秋天早餐若能吃些溫熱粥或藥膳粥,可說是養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虛、消化吸收功能比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補中氣。百合粥、銀耳粥、杏仁粥、蓮子粥、堅果粥與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養生早餐。

  中醫提醒,老年人、體質較虛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會明顯感覺不舒服的人,應該從秋天就開始調理保養身體,多喝水、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早睡早起多做緩慢放鬆的運動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中醫的養生觀和四季執行之道緊密相系。秋天應該早睡早起、增加睡眠時間,以斂陰養氣。此外,秋天氣溫多變化,最好採洋蔥式穿法,多準備幾件長短衣褲,依溫度適時增減衣物。

  西方式的運動,例如球類等,大多都是競速、競爭性質,然而運動只要一有競爭性,心緒就無法平靜;適合秋冬季節的運動應該是放鬆的,運動時最好不帶任何思緒,讓身體自然運作,身心靈才能真正結合、有效養生。

  運動時心情的放鬆,可以帶動身體的放鬆,讓氣血執行順暢、經絡暢通,進一步提升五臟六腑的功能。要能符合放鬆、緩慢、繞圓、對稱等條件,建議到公園找兩棵樹繞8字散步,就能達到收斂氣血、聚精養神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