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多種型別用藥原則

  家告訴我們,當人們的血壓確實偏低時,首先應根據其症狀來界定其低血壓屬於哪種型別,然後再用中藥進行調理。 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一些相關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痰溼型低血壓:

  若低血壓患者發生頭暈時,經常有痰,並且有口乾、舌苔黃膩等表現,那麼該低血壓患者大致屬於痰溼型。這類患者應該選用清熱、利溼、化痰的藥物來進行調理。比如,可用苡米、陳皮燉山藥來進行調理。若同時有脾胃虛弱的表現,則可用扁豆、茯苓、黨蔘一起煎水喝。痰比較多的人,可用瓜蔞、白朮、半夏一起煎水服用。容易著急、有肝氣鬱結症狀的人可以用天麻、白朮、半夏一起煎水喝。此方可起到舒肝理氣的作用。

  二、氣虛型低血壓:

  若低血壓患者在發生眩暈的同時,還伴有神疲乏力的症狀,或稍微活動一下就出汗,那麼該患者的低血壓則大致屬於氣虛型。對這類低血壓患者,就需要使用一些提氣的藥物。比如,可用適量的黨蔘、黃芪、白朮與羊肉或者雞湯一起燉。這樣既可增加營養,又能起到提氣的作用。

  三、血虛型低血壓:

  若低血壓患者有頭暈、乏力、臉色發黃或者蒼白的表現,那麼這類低血壓患者一般是屬於血虛型。對這類患者可使用補血藥。比如,可用當歸、何首烏、枸杞、蜜黃芪等燉羊肉來進行補養和調理。

  四、瘀血型低血壓:

  有瘀血體質的低血壓患者容易出現頭疼、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這類低血壓患者最好能吃些活血的東西。比如,可用丹蔘或桃仁或川芎或蓮子泡水喝,也可將這幾味藥煎湯飲用。

  五、肝鬱型低血壓:

  若低血壓患者有臉色潮紅、心情煩躁不安、睡眠不好等表現,那麼該患者的低血壓則屬於肝鬱型。這類低血壓患者可以用龍膽草、鬱金、香附、珍珠母與銀耳一起煮湯來吃。

  不過,人們用中藥治療低血壓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