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痠痛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肩關節痛常影響著大家的正常工作及生活,那麼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頸椎病:可引起肩部疼痛,稱為頸肩綜合症。最常見的是頸神經根壓迫的症狀,疼痛一般不太劇烈,可伴有肢體發麻、無力等,肩部疼痛多分佈在肩胛骨周圍肌肉範圍內,但關節功能受限不明顯,頸椎檢查有頸椎骨質增生。椎間盤退變等存在。

  肩關節周圍炎 最為常見,俗稱五十肩、凍結肩等,起病緩慢,肩周鈍痛,夜間加重,甚至痛醒,睡覺時常因患肩怕壓而取特定臥位,翻身困難,影響入睡。逐漸出現肩活動困難。活動以外展、旋外、後伸障礙最明顯。影響日常生活;病人不能梳頭、洗臉、洗澡。端碗用筷以及穿衣提褲也感到困難等。病理為肩關節囊攣縮,尤其是喙肩韌帶的攣縮。但該疾病為自限性疾病,症狀明顯時可行理療和運動運動治療,恢復後功能完全正常。

  肩峰下撞擊綜合徵:是導致慢性肩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於肩袖組織撞擊於肩峰的前方1/3。肩袖撞擊區主要集中在岡上肌附著於肱骨大結節處,各種骨組織或軟組織的增生、各種突起***骨刺、骨贅、增厚的肌腱等***使肩峰下間隙變窄,從而導致肩袖的磨損或撕裂。引起的臨床症狀,包括肩疼痛,疼痛性質也很難與其他肩部疾病相鑑別。但該疾病的肩部大部分的主動活動不受影響,只是肩前舉時可明顯誘發疼痛出現。

  肩袖損傷:肩袖是指肩關節內的肌腱組織,包括岡上肌、岡下肌、小園肌和肩胛下肌。主要表現為反覆發作或持續的肩關節疼痛,夜間疼痛加重,不能向患側睡,與肩周炎症狀非常相似,年輕者為運動損傷,如投擲動作、過頭揮球拍等引起,在排球、體操、游泳運動員中多發;中老年人常由於肩袖蛻變、質地變脆引起。臨床上容易將該病與肩周炎混淆。但該疾病運動功能障礙與肩周炎不同,外展肩和前舉肌肉力量減退,關節活動受限;完全斷裂肩袖者外展肩關節出現明顯疼痛弧。骨科醫生也可通過體格檢查區分兩者疾病。

  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斷裂斷裂 :多位於肱骨結節間溝中的肌腱處。而急性外傷性斷裂時,肩部容易出現劇痛,該疼痛可向上臂放射至肘關節,檢查科發現上臂區域性出現隆凸和凹陷畸形,主動屈肘功能喪失,肌力減弱,肌腹鬆軟。而慢性斷裂者屈肘力量逐漸減弱,區域性檢查能夠發現斷裂肌腱。

  鈣化性岡上肌腱炎:是指在肱骨大結節上方的岡上肌腱中有鈣鹽沉積,也是表現為肩關節疼痛,疼痛在肩部外側為主,可放射至三角肌止點或上臂處。與肩周炎很難區分,症狀不一,有時沒有症狀,通過照片才發現。但肩關節活動受限不明顯,壓痛點在肱骨大結節處最明顯。

  肩鎖關節退行性改變: 由於肩鎖關節的慢性損傷或急性肩鎖關節脫位後遺症所引起。臨床上表現為肩部活動時疼痛,但靜止時疼痛不明顯。該疼痛的壓痛部位就在肩鎖關節間隙。肩關節的被動活動不受影響。

  肩關節痠痛怎麼辦

  非手術治療主要包括:改變日常活動、避免手臂上舉過頭動作和積極的個體化康復訓練。如果非常疼痛,或對休息及藥物治療無效,可考慮肩峰下類固醇注射,約8成患者可因此而緩解,但不可重複多次注射,否則會損傷到旋轉肩袖,注射無效需考慮手術。

  手術治療:目前肩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肩關節疾病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關節鏡下手術可減少術後不適,縮短康復時間。對於肩袖損傷,可行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做肩袖修補術時,要清理乾淨破裂的邊緣,並鬆解攣縮的肩袖,使之無張力地固定在肱骨大結節上。固定的方法有多種,如採用錨釘固定等方法。如果延誤治療,破裂殘存的肩袖組織結構可能不好,固定縫合後會再裂開。

  對於肩峰撞擊綜合徵,可行關節鏡下肩峰下減壓手術。如果6個月的保守治療無效,或者已合併有肩袖破裂的病人,建議手術治療,如果肩袖破裂,也一併做修補手術。肩峰成形減壓術在關節鏡下進行可減少術後不適,加速康復,目前技術已趨成熟。減壓的目的在把較厚、較彎曲的肩峰作削薄、削平處理,以避免上臂做前舉、內外轉動作時,肩袖不再被肩峰所磨擦。

  嚴重凍結肩的患者,保守治療6月無效,或者症狀嚴重,影響生活的患者,可行關節鏡下鬆解術,手術包括鬆解喙肩韌帶,清除前、下側的肩峰骨贅。

  肩關節不穩定的手術治療:肩關節不穩定以前向不穩居多,往往損傷了肩關節的盂脣韌帶複合物,可在肩關節鏡下盂脣縫合、重建韌帶附著點、摺疊或關節囊緊縮來重建肩關節穩定性。

  對於盂脣損傷、二頭肌腱長頭腱損傷的患者,可行關節鏡下盂脣修補術,二頭肌腱長頭腱固定術。對於鈣化性肌腱炎、骨關節炎、遊離體的患者,可行關節鏡下清理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