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為何成艾滋病重災區

  2016年8月底,南昌全市已有37所高校報告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共報告存活學生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135例,死亡7例,高校似乎成為艾滋病的重災區,作為一名大學生又該如何防範艾滋病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高校成艾滋病重災區的原因

  高校染艾者八成源於“好基友”

  根據國家衛計委公佈的資料,性傳播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徑,而在青年學生中通過男男性傳播感染已達81.6%,形勢非常嚴峻。以廣東為例,2002年至2015年,廣東累計學生艾滋病病例為630例,其中男男同性性傳播佔比70%;在江西南昌2011—2015年新發學生病例中,男男同性性傳播佔83.61%;湖南省從2007—2015年累計報告536例,這些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學生主要是男性,佔90%以上,傳播途徑以男性同性性傳播為主,佔69.6%。

  性觀念開放,性知識滯後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於性話題及性行為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2015年,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西安等34個城市的高校本科生,分男女、年級進行摸底調查研究顯示: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60.5%接受性解放、性自由,67.1%接受婚前性行為,近七成大學生接受未婚同居行為。

  大學生的性觀念、性心理、性行為雖然趨於開放化,可是對於性病知識的缺乏及預防能力卻令人堪憂。西安南郊某高校22歲男研究生小東***化名***怎麼也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感染艾滋病,“一直不敢也不想檢查,總覺得距離我很遙遠。”外表斯文的小東說,他在讀研前就比較喜歡男性,“男友”都是經網路認識的,通過QQ聊天,等聊得投緣後就約會,“有四五個,長的交往幾個月,短的就一次”,大家在一起不問名字,也不用安全套。他自己也不知道是被哪位“男友”感染的,是否還有人因為自己而感染。

  教育宣傳的缺位

  連年高速度增長的大學生艾滋病感染病例對於學校、對於社會、對於每個家庭都將是一場噩耗。調查顯示,網際網路、書本、雜誌和跟同齡朋友交流是獲取性知識主要途徑。其中,不少男生通過網際網路、色情材料瞭解性知識。傳道授業的大學,卻忽視了人生的“必修科目”:性安全教育。有些高校即使開展性教育,也僅限於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那一天。陳子煌所在的公益組織曾在高校開展過講座,但效果不甚理想。陳子煌說,那些學生都不是自己來的,是學校團委下發命令,每個班要來多少個人,來加學分的。

  在教育部體衛藝司巡視員廖文科看來,高校防艾教育開展的最大阻礙,恰恰是某些高校管理者,沒有把它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來抓。如果大學防艾知識課堂持續“失語”,學生們得不到健康、正確的教育,很可能誤入歧途甚至給他人帶來傷害。正如我們看到的結果,青年學生艾滋病疫情上升明顯,這些被感染孩子的人生悲劇已經無法再彌補。

  高校成艾滋病重災區資料分析

  北京:2015年1月至10月新增艾滋病病例3000餘例,青年學生感染人數上升較快。近兩年,北京市大學生感染艾滋病每年新增100多例,以同性性行為傳播為主。

  上海:2015年共報告發現青年學生感染者92例,較去年同期上升31.4%。

  廣州:從2002年開始發現學生感染艾滋病病例,截至2013年底已累計117例,九成都是經同性的性傳播感染。

  在北上廣等大城市高校艾滋病情上漲的同時,一些中部省份高校學生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比如說湖南大學生艾滋病患者8年竟上升37倍。

  正如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吳尊友表示,“2011年到2015年,我國15~24歲大中學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淨年均增長率達35%***扣除檢測增加的因素***”,且65%的學生感染髮生在18~22歲的大學期間。可謂是觸目驚心,如此發展下去,後果可謂不可想象。

  大學生防範艾滋病常識

  不要到一些涉足色情的場所及一些如網咖,酒吧等人口密集的娛樂場所,以免被人欺騙或者是扎針感染艾滋病毒。

  生病或者是獻血都要選擇正規的醫院和採血點,確定有醫療機構的證明。在治病或採血的時候都要用一次性的針管等醫療器具,避免因在非正規的醫療診所使用不衛生的醫療器具造成感染病毒。

  遠離***,控制好自己的思想意識,不能因為好奇去嘗試***,***會使身體免疫力下降而且***者大多會共用***用具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所以大學生們一定要遠離***。

  不能與他人共用牙刷等洗漱用具還有刮鬍刀和一些刮眉刀之類的美容用具,以免通過面板表皮細胞組織感染病毒。

  現在的大學生們不管男女都喜歡打耳洞紋身,在選擇這樣的場所的時候一定要選擇能保證衛生,使用的器具要保證消毒的,因為打耳洞,紋身會直接就出血液,器具不衛生不消毒會很容易感染艾滋病毒。

  如果與艾滋病患者接觸或者照看艾滋病患者的時候應該注意不要使用艾滋病患者使用過的毛巾,水杯等用品,在觸碰到艾滋病患者使用過的便盆等用品之後要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吸收消毒,以免感染。

  高校學生必須瞭解的艾滋病常識

  艾滋病病毒學名稱作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顧名思義,它與其他病毒最大的不同在於HIV以人類免疫系統為目標,專門攻擊免疫系統中的CD4+T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

  這些細胞是人類免疫系統的“哨兵”、“警察”,沒有了它們,我們的免疫系統就失去了“眼睛”,進入了盲打狀態,機體極易被其他病原體大舉入侵,失去管控的機體細胞也很容易發生惡性腫瘤。

  一旦感染HIV,這些本該保護我們的免疫細胞不僅要承受病毒的打擊,我們的免疫系統也同時進入自毀狀態,開始自我清除被感染的細胞,導致我們身體內的“哨兵“、”警察”越來越少,最終全線崩塌,再也無力抵抗。

  當然,我們的免疫系統著實會進行抵抗,但HIV的厲害之處還在於它具有極強的變異性,這緣於它的遺傳物質複製系統並沒有校正功能,複製的保真性並不強,因此而產生大量的隨機變異。

  在宿主的免疫選擇壓力、藥物的殺滅壓力下,那些毒性強、複製效率高、逃避免疫能力大的病毒很快就進化出來,並且隨時變化,難以被機體一舉殺滅。不經過治療的感染者,最終均以人體的失敗告終。

  HIV感染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潛伏期平均為9年,有的長達15年之久。我們將整個過程分為急性期、無症狀期和艾滋病期。

  所謂急性期指的是初次感染HIV後的1個月內,患者有發熱、頭痛、乏力、嘔吐、腹瀉等“發炎”的症狀,持續1~3個星期。這這一時期,人類的免疫系統暫時佔了上風。

  從此,患者便進入長達6~8年的無症狀期,這時候,病毒潛伏在免疫細胞內,偷偷的壯大自己的實力,一點點蠶食著我們的“哨兵”和“警察“。此時,人體還有相當數量的免疫細胞,抵抗力尚可,因此沒有特殊的症狀表現。當CD4+淋巴細胞數量低於200個/mm3時,機體的免疫系統全線崩塌,感染和腫瘤頻發,進入最終的艾滋病期。

  看來,在前6~8年,患者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表現,因此並不會主動地前往就醫。而艾滋病感染需要特殊的檢測手段,常規的醫學檢查並不會發現艾滋病病毒的存在,這就給本病的“早發現、早治療”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同時,我國特殊的文化環境也使得有相關危險的朋友忌於面子、輿論,而拒絕到醫院接受檢查,這也有助於疾病的進展和傳播。好在目前到大醫院住院時,醫生均會按要求對患者進行“傳染病八項‘檢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疾病的防控。

  目前,我們研發的閌艾滋病病毒藥物有六類共30多種,均在病毒增殖活動中起作用,可以抑制病毒複製,控制病毒數量。

  但HIV病毒在受到藥物打擊時,“殘餘部隊“常常會躲進淋巴細胞中潛伏起來,處於”休眠狀態“,不進行自我增殖和複製。這時,我們的藥物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

  HIV病毒也可以通過上文提到的變異作用,很快找到對抗藥物的辦法,一旦身體虛弱或藥力減弱時便東山再起。這就是為什麼在使用標準的“雞尾酒“療法時,感染者體內的病毒載量依然很高。

  可喜可賀的是,醫學的發展已經可以讓感染者通過正規的治療,使得體內病毒的活動被控制,免疫功能維持在可以接受的水平,像常人一樣生活。

  艾滋病病毒主要是通過血液、體液傳播。誠然,很多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都是由於不潔淨的性行為,***時使用不潔淨的注射器而造成。但很多感染者是由於被迫***,不正規的獻血、輸血,非法醫療機構的器官移植、人工授精而致病。

  HIV還可以通過胎盤、產道從母親傳播給胎兒,很多無辜的兒童在一出生就感染了HIV病毒,從此蒙受了巨大的身心打擊。

  更有無數名醫務工作者,他們每天接觸著各式各樣的病人,只要身體有一處破皮的傷口,或被針頭、刀片劃傷了面板,就時時刻刻處在被感染的高危風險之中。

  因此,很大一部分患者被感染都是被動、無辜的,感染者的身體和心靈已經飽受了痛苦和折磨,他們需要一根紅綢帶,需要我們的關心與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