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常搓的部位既能祛病又長壽

  沒事搓一搓,既能防病祛病還能有助於長壽。搓,是中醫特色養生方法,那麼搓哪些部位好呢?怎麼個搓法?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

  

  一、搓手——對搓手背手掌各50下

  經常搓手有利於刺激穴位,也能防止凍瘡和傷風。對於老人來說,搓手可以防止手部肌肉萎縮,還能延緩衰老,鞏固動手能力等等。

  搓手的方法:

  1、最簡單的方法,可以雙手抱拳,雙手從虎口接合,雙手捏緊,再移動雙手轉動,使雙手在轉動過程中手的各部分互相摩擦。搓手的時間可長可短,只要兩隻手閒下來的時候就可以這樣做。搓手的時間稍長,兩隻手都會感到暖烘烘的。

  2、伸展雙手。伸出雙手,做開合併攏動作,連續做幾次,讓手上的肌腱、肌肉、關節放鬆,加速血液迴圈。

  3、按摩手指。以轉圈的方式,輕揉按壓手指的指節,到達指尖部位時,握住手指輕輕提拉,之後再鬆開。接著用同樣的方法按摩其他手指。提示:若使用按摩精油能讓按摩更舒適,效果更佳。

  4、按揉手背。用大拇指順著指根向手腕的的方向以上下滑動的方式進行按揉,不要太大力,否則容易損傷手背的肌腱。

  5、活動手掌。用大拇指在手掌上以圓周方式進行按揉,從手腕處開始到指關節處結束。

  6、揉捏虎口及兩手指根部連線處,注意要輕柔,以免捏傷肌腱。

  7、最後,用手腕部按壓手掌,按摩就完成了。

  二、搓腳心——每隻腳搓100次左右,直至腳心發紅發熱為止

  經常搓腳心,對高血壓、神經衰弱、偏頭痛、頭頂痛、眩暈、耳鳴、失眠、足部萎縮痠疼、麻木浮腫健忘、消化不良、食慾減退、腹脹、便祕、癇病、疝氣、小兒驚風和心、肝、脾、膽等臟器病症,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搓腳心的方法

  1、幹搓

  所謂幹搓,其實指的就是不用任何道具進行搓腳心,先用一隻手握住腳脖子***腳背前部***,然後另外一隻手沿腳心搓,如果反覆搓到腳心發熱,然後在換另一隻腳。這裡提醒一下搓的力度不能過大,以微微發熱為宜。

  2、酒搓

  日常在搓腳的時候,可以蘸點白酒,這樣進行搓腳更省力,同時還更具保健功效。

  3、溼搓

  先用溫水泡腳,等到腳發紅之後,在用一隻手手握住腳的背前部,然後用另一隻手進行搓。雙腳各反覆搓幾次就可。

  4、用手心搓

  中醫認為搓腳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手心去搓了,這裡包含著很深的中醫知識,當然了這也是中醫常見的一種按摩保健方法了。

  搓腳心注意事項

  1、飯後一個小時內不得馬上搓腳心。

  2、切記用力過大,連續的按摩刺激,要注意不要損傷到面板,如果在搓的時候有疼痛,或者面板出血的問題要停止。

  3、對一個部位不能連續搓5分鐘。

  4、搓腳心之後,最好在半個小時之內喝點溫開水。

  5、搓腳心之後不能馬上用冷水刺激腳心處。

  三、搓額頭——左右搓額頭50下

  經常搓額頭可以提醒醒腦,能活躍大腦的血液迴圈,增加大腦的供血量,從而起到健腦作用。

  搓額頭方法

  自然坐好後,抬頭挺胸收腹,集中注意力。然後把眼睛閉上,雙手搓熱了,貼在眼睛上,保持30秒就可以了。

  然後左手掌心貼在額頭中間,右手掌心貼在右邊的太陽穴中間,一起上下搓動50下。換方向將手換一下再做一遍。

  累的時候做一做,精神就會好一些了。朋友稱,這樣做能促進大腦血液迴圈,增加供血量,從而起到醒腦和健腦的作用。

  四、搓鼻子——雙手食指搓鼻樑兩側

  搓鼻子,能改善鼻子的血液流動情況,增加鼻子的各種營養補充,提高鼻子的功能,如阻擋空氣灰塵細菌的功能、提高吸入空氣的溼度,調節吸入空氣的溫度,使得吸入肺內的空氣更加清潔、溼潤、溫暖,提高我們抵抗疾病的能力。

  搓鼻子的方法

  1、抹全鼻

  兩手食指或用右手拇、食指指面分別放在鼻兩側搓擦,從目內眥***精明穴***下、鼻根、鼻樑、鼻翼至鼻下孔旁***迎香穴***,用力均勻,上下搓擦100次。適合易罹患感冒或是鼻塞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堅持天天抹全鼻,能增強身體免疫功能,減少患病機會。鼻樑骨折、損傷,暫不宜。

  2、推擦鼻樑

  推擦鼻樑,又稱灌溉中嶽***中嶽指鼻***。用右手食指指面放在鼻尖處,以順時鐘和逆時鐘方向交替揉動,由鼻尖向鼻根,再由鼻根往鼻尖揉,上下來回揉動,反覆約20至30次。用手指或彎曲拇指的指節背部揩擦鼻旁兩側,自迎香至鼻根部,在按揉上迎香。適合鼻道感到不通氣、鼻塞,過敏性鼻炎患者,在症狀還未明顯發作之前,每天持之以恆,做10至20次,可以緩減病症。鼻樑骨折、損傷,暫不宜。

  3、擦鼻根

  鼻根又名下極,俗稱鼻樑、山根。操作此法時,如果有戴眼鏡的人,先將眼鏡拿下,讓鼻根放輕鬆5秒,用拇指與食指輕輕捏起鼻根,會覺得鼻根有些酸脹,是很正常的,因為鼻根長時間被眼鏡壓迫,血循不暢所造成。再用食指快速來回擦鼻根,約20次,使鼻根略紅即可停止。

  4、拿鼻翼

  用拇指與食指,同時放在鼻翼兩側,輕輕拿起鼻翼然後放下,動作反覆約20至50下。適合鼻部疾病,症狀不嚴重者,偶爾感到鼻塞或是鼻翼兩側上有毛細血管擴張,還有脾胃功能較差,食用較涼食物之後,如西瓜,容易腹瀉的人。鼻樑骨折、損傷,暫不宜。鼻孔之上稱方上,現稱鼻翼,中醫理論認為鼻翼與五臟六腑的關係是可以反應胃腸道的狀況,透過按摩此處,氣血執行通暢,以調整脾胃功能。

  5、捏鼻孔

  捏鼻孔,又可稱俯按山源***山源指鼻中隔部***。用食指放在鼻孔內,食指與拇指一起捏鼻孔,一捏一放,用力均勻,每分鐘約60次,至鼻有酸脹感為止。用食指、中指分別深入兩鼻孔,挾住鼻中隔輕輕柔捏。此法對過敏性鼻炎、鼻塞,能有不錯的效果。鼻樑骨折、損傷,暫不宜。

  五、搓耳朵——手掌搓耳50下

  經常搓耳朵不僅能減輕身體的不適症狀,還能緩解疲勞、振奮精神,使人達到神清氣爽的狀態。

  搓耳朵的方法

  1、搓外耳

  用拇指和食指搓揉外耳,要搓揉到發紅發熱,直至出現火辣辣的感覺。在冬季如能經常搓揉外耳可以達到活血驅寒、防治感冒的目的。

  2、摩擦耳廓

  以掌心前後摩擦耳廓正反面10餘次,這樣可以對全身起到保健作用,能疏通經絡、振奮臟腑。

  3、擦耳輪

  用拇、食、指上下摩擦耳輪部10餘次,別看方法簡單,對於緩解上班族常見的頸、肩、腰、腿痛,以及頭痛、頭暈很有效果。

  六、搓腰眼——用手掌在腰部上下來回搓100~200下

  人的兩腎在腰部之內,因此經常搓腰可以健腎。腰部還有一個腰眼穴,位於腰部第三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處。中醫認為,腰眼穴為經外奇穴,居於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之中,為腎臟所在部位。常搓此處,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搓腰眼的方法

  1、揉腰:兩手握拳,用拇指掌指關節緊按腰眼,作旋轉用力按揉30—50次,以腰痠脹為宜。

  2、擦腰:兩手掌根緊按腰部,用力上下擦動,動作要快速有力,發熱為止。

  3、點揉:雙手後背,以中指指腹著力,點按在脊柱的棘突,其餘手指著力於中指上下,以輔助點揉發力。雙手要儘量後背、上夠,凡是手能夠及的棘突和棘突下凹陷中的穴位,均應逐一點揉,直至陽關穴下***即第五腰椎棘突***,反覆30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