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高血脂的原因

  高血脂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那麼,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1、吸菸

  吸菸是高血脂發病的頭號危險因素,因為為香菸中的有害物質會逐漸損傷血管的上皮細胞,使上皮細胞間的縫隙增大,導致血脂隨血液流經這段血管時,就能像水中的泥沙一樣通過上皮細胞的縫隙,在血管壁內沉積形成血栓。

  2、高血壓

  血壓過高,使血管上皮細胞長期受到高壓衝擊,發生變性、功能減退,從而讓血脂伺機進入血管壁。

  3、糖尿病

  糖尿病對血管壁上皮細胞的危害與冠心病相當,同樣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4、早發冠心病家族史

  如果有早發冠心病家族史***直系親屬中男性發病早於55歲,女性早於65歲***,很有可能其本人基因上也有缺陷,天生血管內壁功能不好,同樣有可能導致高血脂。

  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過低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一種抗動脈粥樣硬化因子,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血脂。它能夠在血管壁內外自由往來,因此可以把已在血管壁中沉積的血脂重新“搬”出來,“逆轉血脂在血管壁中沉積的過程”。

  但遺傳因素和生活習慣都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有影響,比如吸菸、缺乏運動就會使其含量減少。

  6、年齡

  血管上皮細胞的功能也會隨年齡漸長而退化,當男性超過45歲、女性超過55歲,就要注意積極防治高血脂。

  高血脂的危害

  1、高血脂會加大血液的粘度,危害迴圈系統中的微迴圈灌注。

  體內大量的低密度脂蛋白與乳糜微粒在血液之中游離並沉積,降低血液的流速,增大血液的粘稠度,使微迴圈的毛細血管淤滯,並降低紅血球的電泳能力、變形能力。

  2、高血脂會危害冠狀動脈,形成粥樣硬化。

  大量脂類物質蛋白,在血漿中沉積移動,降低血液流速,並通過氧化作用酸敗後沉積在動脈血管內皮上,並長期黏附在血管壁上,損害動脈血管內皮,形成血管硬化。

  3、高血脂會導致冠心病

  當人體由於長期高脂血症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後,使冠狀動脈內血流量變小、血管腔內變窄,心肌注血量減少,造成心肌缺血,導致心絞痛,形成冠心病。

  4、高血脂會導致高血壓

  在人體內形成動脈粥樣硬化以後,會導致心肌功能紊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會大量啟用,促使血管動脈痙攣,誘致腎上腺分泌升壓素,導致血壓升高。

  5、高血脂會導致腦中風

  人體一旦形成高血壓,會使血管經常處於痙攣狀態,而腦血管在硬化後內皮受損,導致破裂,形成出血性腦中風,而腦血管在栓子式血栓形成狀態下淤滯,導致腦血栓和腦栓塞。

  6、高血脂會導致肝部功能損傷

  長期高血脂會導致脂肪肝,而肝動脈粥樣硬化後受到損害、肝小葉損傷後,結構發生變化,而後導致肝硬化,損害肝功能。

  7、高血脂會導致肌體形成大量自由基,損害人體細胞。

  人體血液中如有大量脂質物質遊離和沉積,會增加機體耗氧量,並通過氧化作用,形成脂質氧化自由基,遊離在血漿中,侵害機體細胞,使細胞死亡、衰老,導致人體衰老,細胞功能損傷。

  高血脂的預防措施:

  1、限制高脂肪食品:嚴格選擇膽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如蔬菜、豆製品、瘦肉、海蜇等,尤其是多吃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可以減少腸內膽固醇的吸收。不過,不能片面強調限制高脂肪的攝入,因為一些必需脂肪酸的攝入對身體是有益的。

  適量的攝入含較多不飽和脂肪酸控制飽和脂肪酸的飲食是合理的。各種植物油類,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均含有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酸,而動物油類,如豬油、羊油、牛油則主要含飽和脂肪酸。食物的膽固醇全部來自動物油食品,蛋黃、動物內臟、魚子和腦等,含膽固醇較高,應忌用或少用。

  2、改變做菜方式:做菜少放油,儘量以蒸,煮,涼泮為主。少吃煎炸食品。

  3、限制甜食:糖可在肝臟中轉化為內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漿中甘油三酯的濃度增高,所以應限制甜食的攝入。

  4、減輕體重:對體重超過正常標準的人,應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減輕體重,以每月減重1~2公斤為宜。降體重時的飲食原則是低脂肪、低糖、足夠的蛋白質。

  5、戒菸,少飲酒:適量飲酒,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明顯增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因此,適量飲酒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下降。酗酒或長期飲酒,則可以刺激肝臟合成更多的內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增高引起高膽固醇血癥。因此,中年人還是以不飲酒為好。嗜煙者冠心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菸者的2~6倍,且與每日吸菸支數呈正比。

  6、藥物治療:通過上述方法仍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患者應加用藥物治療。藥物的選擇請在諮詢專業醫生之後,由醫生根據具體病因,病情做出選擇。

  7、加強體力活動和體育鍛煉:體力活動不僅能增加熱能的消耗,而且可以增強機體代謝,提高體內某些酶,尤其是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有利於甘油三酯的運輸和分解,從而降低血中的脂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