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種花生_種花生的方法

  花生又名落花生,原產於南美洲一帶,蝶形花科,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花生的栽培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花生的栽培技術

  花生又名落花生,原產於南美洲一帶,蝶形花科,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從播種到開花只用一個月多一點時間,而花期卻長達兩個多月,且它的花單生或簇生於葉腋部。世界上栽培花生的國家有100多個,亞洲最為普遍,次為非洲,據中國有關花生的文獻記載栽培史約早於歐洲100多年。花生被人們譽為“植物肉”,含油量高達50%,品質優良,氣味清香。花生長於滋養補益,有助於延年益壽,所以民間又稱“長生果”,並且和黃豆一樣被譽為“植物肉”、“素中之葷”。除供食用外,可用於制皁和生髮油等化妝品的原料。

  花生的形狀特徵

  莢果果殼堅硬,成熟後不開裂,室間無橫隔而有縊縮***果腰***。種皮有白、粉紅、紅、紅褐、紫、紅白或紫白相間等不同顏色。子葉佔種子總重量的90%以上。胚芽隱藏在兩片肥厚的子葉中間,由主芽和兩個子葉節側芽組成。每個莢果有2~6粒種子,以2粒居多,多呈普通型、斧頭型、葫蘆型或繭形。 每莢3粒以上種子的莢果多呈曲棍形或串珠型,百粒重一般50~200克,果殼表面有網路狀脈紋。種子三角形、桃形、圓柱形或橢圓形,一般底端鈍圓或略平,梢端胚根突出。

  花生的生長習性

  花生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從播種到開花只用一個月多一點時間,而花期卻長達兩個多月。它的花單生或簇生於葉腋部。

  花生開花授粉後,子房基部的子房柄不斷伸長,從枯萎的花管內長出一根果針,呈紫色。果針迅速地縱向伸長。它先向上生長,幾天後,子房柄下垂於地面。在延伸的過程中,子房柄表皮細胞木質化,保護幼嫩的果針入土。

  當果針入土後達5~6釐米時,子房開始橫臥,肥大變白,

  花生

  花生體表長出茸毛,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各種養分以供生長髮育的需要。這樣一顆接一顆的種子相繼形成,表皮逐漸皺縮,莢果逐漸成熟,形成了我們所見的花生果實。

  花生的栽培技術

  【產地選擇】

  花生也可以很文藝***9******1***產地環境。應符合綠色食品NY/T391-2000的要求。

  ***2***土壤。選擇色澤淺,質地疏鬆,排水良好的砂壤土。黃土地和紅土地花生味道更好,但收穫麻煩。

  【品種選用】

  選用經審定推廣的、生育期適宜、比較早熟、株型緊湊、結莢集中、抗旱性較強、較抗葉斑病、理化指標符合綠色食品花生要求的品種。主要有:唐油四號、白沙1016.錦花5號、大白沙、魯花十二等。

  【種子播前處理】

  ***1***發芽試驗。要求發芽率達95%以上。

  ***2***晒種與剝殼。播前要帶殼晒種,選晴天9~15時,在乾燥的地方,把花生平鋪在席子上,厚10cm左右,每隔1~2小時翻動1次,晒2~3天。剝殼時間以播種前10~15天為好。

  ***3***分級粒選。選種仁大而整齊、籽粒飽滿、色澤好,沒有機械損傷的一級、二級大粒作種,淘汰三級小粒。

  ***4***根瘤菌拌種。種子拌花生根瘤菌粉,每667平方米用種量加根瘤菌粉25g,菌粉加清水100~150ml調成菌液,均勻地拌在種子上。

  【整地與施肥】

  ***1***整地。秋季前茬收割後,滅茬,秋翻、耙、壓後做成新壟。準備地膜覆蓋栽培的地塊,做成底寬75~80cm、畦高5cm,畦面寬65~70cm的畦,畦與畦中間做成20~25cm寬,15cm高的小壟,以備播種時取土用。

  花生***2***施肥。優先選用經綠色食品管理部門認定的綠色食品專用肥。隨秋整地作壟,施腐熟圈糞、炕洞土、漚制綠肥等。施1.5萬~3.0萬kg/公頃,壟作開溝、疏施,畦作撒施。壟作栽培也可在播種當年下種前疏施農肥。播種時,施磷酸二銨150~225kg/公頃、硫酸鉀75~120kg/公頃作種肥。酸性土壤隨基肥施石灰。如pH值***酸鹼度***6.0~6.5,施石灰450kg/公頃,pH值為5.5~6.0,施石灰675kg/公頃。

  【播種】

  ***1***播種期。春季5cm土層地溫穩定在12℃時,珍珠豆型花生即可播種。約在4月底至5月上旬,地膜覆蓋栽培可稍提前7~10天。

  ***2***播種密度與方式。壟作:壟距50cm,穴距13~17cm,即12萬~15萬穴/公頃,每穴播兩粒。地膜覆蓋畦作:一畦兩行,小行距40cm,穴距13~17cm,每穴兩粒,即12萬~15萬穴/公頃。

  花生苗

  ***3***播種方法。壟作:開溝深5cm左右,因墒情而定。先施種肥,再以每穴兩粒等距離下種,均勻覆土;鎮壓。覆膜栽培:分先播種後覆膜和先覆膜後播種兩種方法。先播種後覆膜可採用機械或人工進行。機械播種可一次性完成整地、施肥、噴施除草劑、播種、覆膜、壓土等工序。人工方法在畦面平行開兩條相距40cm的溝,深4~5cm,畦面兩側均留13~15cm。溝內先施種肥,再以每穴兩粒等距下種,務使肥種隔離,均勻覆土,使畦面中間稍鼓呈微弧形,要求地表整齊,土壤細碎。然後,噴除草劑乙萆胺,每667平方米用量40~60ml,對水50~75kg噴灑。如墒情不好,要加大對水量,均勻噴灑,使土壤保持溼潤。最後,用機械覆膜或人工覆膜,要求膜與畦面貼實無折皺,兩邊攢土將地膜壓實。最後在播種帶的膜面上覆土成10~12cm寬、6~8cm高的小壠。

  【田間管理】

  ***1***壟做栽培的田間管理。清棵蹲苗:苗基本出齊時進行。先拔除苗周雜草,然後把土扒開,使子葉露出地面。注意不要傷根。清棵後經半個月左右再填土埋窩。中耕除草:在苗期、團棵期、花期進行3次中耕除草。掌握“淺、深、淺”的原則,注意防止苗期中耕雍土壓苗;花期中耕防止損傷果針。培土:開花後半個月進行培土,不要過厚,以3cm為宜。

  花生***2***覆膜栽培的田間管理。覆膜到出苗期間,發現薄膜破口或覆蓋不嚴時,及時用上重新壓埋、堵嚴。當幼苗破膜拱土,開始露出真葉時,扒去膜上的土,使子葉露於地表。發現缺穴,立即用催出芽的種子補種。開花前在畦溝內進行1次中耕除草。在開花下針到莢果充實期間,根據花生長勢,可在葉面噴施500倍先科追肥精替代根部追肥或者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500倍溶液2~3次,或者,並噴灑地果壯蒂靈加大營養輸送量,促進果實發育,提高花生的產量。在此期間,如遇乾旱,要及時灌水。

  陽臺種植

  既然要種花生,首先我們要進行選種。選種時我們要選擇粒大飽滿作為種子,這樣的種子在吸水膨脹後比較容易把果皮撐開,有利於種子出芽。

  花生陽臺種植

  在選好種子以後,我們就要浸種了,找來一個杯子,杯子裡放一些水,把選好的種子放進去,讓它充分吸收水份。然後我們就可以等它發芽了。

  基本上,在一兩天內浸泡的種子就會發芽,這時我們就可以找來一個花盆,裝上土,將可愛的小種子放進土裡了,種的時候我們要把有芽的一頭朝下,那是花生的根。種好後,只要平時注意澆水***不要澆太多,否則種子可能會因此而腐爛在土裡***,然後慢慢等它從土壤裡鑽出來就可以了。

  花生髮芽

  花生種子鑽出土壤以後,葉子會越來越繁茂,等到看到花生枝幹上方有黃色的小花時,它已經開始孕育果實了。花生是在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等花枯萎以後,原來開花的地方會出現幾條根似的須插入泥土裡,這其實是它要去土壤裡結果了,然後我們就可以等著它的果實成熟了。

  在陽臺種花生其實很簡單,操作方便易上手,您不妨在家試試,或是給孩子幾顆種子,讓孩子動手種一種,不僅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培養孩子的觀察力。[2]

  花生的施肥技術

  花生花生的施肥原則為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配合施用。

  在我國,栽培花生的土壤多為山丘砂礫土、平原沖積沙土和南方紅黃壤,這些土壤結構不良,應施用有機肥料以活化土壤,改良結構,培肥地力,再結合施用化學肥料以及時補充土壤養分。有機肥料含多種營養元素,特別是微量營養元素的重要來源,肥效持久。有機肥施入土壤後,經微生物分解可源源不斷地釋放各種養分供花生吸收利用,還能不斷地釋放出二氧化碳,改善花生的光合作用環境。有機肥料在土壤中形成的腐植質具有多種較強的緩衝能力。有機肥料分解產生的各種有機酸和無機酸可促進土壤中難溶性磷酸鹽的轉化,提高磷的有效性。有機肥料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素能源,能促進微生物的活動,特別有利於根瘤菌的增殖,增加其活力,增加花生的氮素供應。有機肥料的作用是化學肥料不能代替的,介是有機肥料所含養分大多是有機態,養分含量低,肥效遲緩,肥料中的養分當季利用率低,在花生生長髮育盛期不能及時滿足養分需求,而化學肥料所具有養分含量高、肥效快等特點,則可彌補有機肥料的不足。為了保證花生的優質高產,提高施肥效益,應以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配合施用,兩者取長補短,緩急相濟,充分發揮肥料的增產潛力。此外,還要注意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的平衡施用。

  花生施肥應以有機肥料為主、化學肥料為輔,基肥為主、追肥為輔,追肥以苗肥為主、花肥和壯果肥為輔,氮、磷、鉀、鈣配合施用的基本原則。

  花生苗期:3~5葉期施用速效性氮肥,對促進分枝早發壯旺和增加花、莢數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一般每畝施專用肥4~6千克、尿素5~6千克或人畜糞水1500~2000千克。

  開花、結莢期:始花後對養分吸收激增,但根瘤菌也開始源源不斷地供應花生氮素營養,如追施氮肥過量,易引起後期莖葉徒長和倒苗。因此,開花以後一般不追施氮肥,而主要是抓住花生始花期結合最後一次中耕除草施用複合肥和鈣肥。一般每畝施用花生專用肥10千克、石灰10~20千克。

  果莢充實期:此期對磷的需要量增加,可採取根外噴磷的方法,用農海牌氨基酸葉面肥和0.3%的磷酸二氫鉀噴霧,7~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

  花生的座果技術

  花生在苗期中耕可增加土壤墒情,提高抗旱能力,有利於根系下扎和生長,發達健壯的根系有利於花生形成壯棵,大幅度提高花生產量。在花針期中耕培土,有利於花針下扎入土,提高座果率。生產試驗表明,在花生花針期土壤板結乾旱條件下,花針如不能及時入土,就不能形成莢果。

  通過中耕鋤劃培土這種傳統的生產農藝技術就能改善以上情況,明顯提高花生產量。花生中耕培土重在苗期和花生花針前期進行,中耕一般要進行3次,要掌握“頭鋤淺,二鋤深,三鋤不傷根”的原則。

  中耕要在澆水後兩天進行,中耕時要拔除壟間的雜草,鋤刃要與花生根系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要傷及根系。第三次中耕一般在花生封壟前,花針下扎時進行,這次中耕一定要結合培土,將土培在花生根系周圍。

  花生的注意事項

  花生種花生,畝用種量大,如果所用種子都從市場上購買,花費太大,所以許多農戶在種花生時多用自留種。花生屬豆科作物,自花授粉,遺傳性狀相對穩定,雖然可以自留種連年種植,但是,連年自留自用會使其種性退化,導致減產。因此,農民朋友在自留花生種時一定要掌握科學的方法。

  選夏

  實踐證明,選用夏花生留種質量較好。因為夏花生在秋高氣爽的環境下生長,較春花生病蟲害少,結實率高,過熟果少,含油率低,而且在收穫時,天氣晴朗,溫度適中,雨水較少,便於晒種,種子發芽率高。另外,儲存時間較短,感病概率小。

  科學選種

  擇無病蟲危害、植株生長健壯、分枝數多、高度適中、果多粒飽、雙仁果多、大小均勻的單株。將入選的優良單株的花生果收後單獨晾晒,單獨存放,第二年單獨種植。第二年收穫時,重複上年的選種工作,這樣經過2~3年的連續選種,對已經退化的品種可以起到提純復壯的作用;對剛引進的新品種,則可防止其種性退化。

  適時收穫

  花生收穫過早,莢果不飽滿,秕果多,成種率低;收穫過晚,果柄乾枯黴爛,飽果易脫落,收穫時易丟粒,收穫費工,腐爛粒增多,造成產量和質量下降。特別是早熟品種,因休眠期短,在土壤水分、溫度適宜時,還會大量發芽造成損失。尤其作種用的花生,更應及時收穫,在正常情況下,植株表現出衰老狀態,即頂端停止生長,上部葉片變黃,基部和中部葉片脫落,莖蔓變黃並出現不規則的長條黑斑,大多數莢果莢殼網紋明顯,莢果內海綿層收縮並有黑褐色光澤,子粒飽滿,果皮和種皮基本呈現固有的顏色,此時大多數莢果子仁飽滿,是花生收穫的最佳時期。

  花生安全貯藏

  新收穫的花生,一般含水量為45%~50%,為了安全貯藏,確保花生種子質量,應在收穫後,將帶莢果的花生植株倒植在田間晾晒2~3天,以促進後熟和風乾,然後摘果,平攤晾晒。當莢果晒到口咬發脆、手搖有響聲、剝開莢殼手搓種皮易脫落時,含水量一般在10%以下,即可入庫貯藏。

  花生收穫後如遇陰雨天,這批花生則不宜作種用。

  由於花生種子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親水物質,在貯藏過程中,很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使呼吸作用增強,消耗養分,釋放出大量的熱量,導致種堆溫度升高,種子受熱發黴變質。因此,花生種子在貯藏期間,必須保持乾燥、通風,發現種子含水量超過安全界限或種堆溫度升高,就應及時翻倉晾晒。

  種子篩選

  花生在剝殼前,從網紋、莢果大小、內種皮顏色及莢果的彎腰、果嘴凹尖程度等方面對照其標準果形,剔除病果***捂悶果***、秕果、外殼破裂果、單仁果、差異較大的果,將剩餘白淨無病的雙仁飽果,選擇在晴天中午,在泥地上連續翻晒3~4天,晒種時不要壓破果皮。在播種前10天左右剝殼,剝殼時間越早,種仁感染病菌的概率越高,種仁各種酶活性越差,發芽率及發芽勢越低。剝殼後,要再次進行選種,根據大小分級粒選,剔除病粒、殘粒、異形粒,用一級種子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