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是感覺吃不飽

  有些人總是感覺吃不飽,而有些人吃的太飽胃又不舒服,到底該怎麼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總是感覺吃不飽的原因,一起來看看吧!

    總是感覺吃不飽的原因

  總是吃不飽可能是因為胃部有問題,如果胃裡面的胃酸過多的話就會導致總是吃不飽,因為吃進去的食物沒一會兒就會被胃酸消化乾淨,這樣就會讓身體一直有飢餓感,所以平時要注意經常的吃一些新鮮的蔬菜水果,這樣能幫助很好地促進身體中的新陳代謝,對調理胃酸過多是非常有好處的,平時也要注意避免吃一些酸性的水果,不然很有可能會讓胃酸越來越多,這樣對調理身體沒有好處。

  吃的太飽胃不舒服怎麼辦

  吃的太飽而導致胃不舒服的話,可以站起來活動一下或者是去外面散散步,這樣有利於胃的蠕動,加快食物在胃裡的消化工作,也可以適當的和一些酸奶或者是乳酸菌飲料,這樣可以讓食物在胃裡更快的分解掉,另外,如果擔心吃的太撐的話,可以在飯前先喝一杯白開水,這樣可以讓胃有一個緩衝,不至於因為吃的太飽而感到不適,控制食量也很重要,八分飽最佳。

  飯後千萬別做3件事

  ◆ 飯後吃水果

  危害:引起腹脹、腹瀉或便祕

  食物進入胃以後,需要經過1~2小時的消化,如果飯後立即吃水果,就會被先前吃進的食物阻擋,致使水果不能正常消化,很容易形成脹氣。因為水果中含有不少單糖類物質,極易被小腸吸收,若被堵塞在胃中,會形成脹氣,以致便祕。

  建議:

  水果最好在兩餐間吃。飯後吃水果除加大胃腸道的一點負擔外,對正常人來說問題不大,需要注意的是,水果除含有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外,還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對一些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有影響,如對微量元素。因此,吃水果最好是在兩餐之間吃,對於血糖升高者,尤其不主張飯後即刻吃水果。

  ◆ 飯後喝水

  危害:容易造成胃腸道疾病

  立刻飲水後胃內壓會增加,會使胃中食物沒有來得及消化就進入小腸。另外,飲水後稀釋胃液,使胃液消化能力減弱,也不利於胃酸殺菌。

  建議:

  最好餐前約一小時前空腹喝水,因為,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器官的消化液來完成的。餐前一小時飲水可以保證足夠的消化液的分泌,可幫助消化吸收,同時不影響組織細胞中的生理含水量。

  早餐前更宜空腹飲水。因為睡了一夜,體內損失水分較多,血液較濃縮,起床後飲一杯水可補充水分,降低血黏稠度,使血管擴張復原。空腹喝水宜用溫開水,也可以用清淡的飲料如果汁、淡茶、菜汁等。牛奶、豆漿、雞蛋等不應在空腹時食用,而應放在進餐時或進餐後再吃。◆ 飯後散步

  危害:消化不良

  原因:飽餐後,為保證食物的消化吸收,腹部血管擴張充血,百步走會因運動量增加而影響消化道對營養物質的吸收。

  建議:

  飯後百步走,適合於平時活動較少、長時間伏案工作、形體較胖或胃酸分泌過多的人。飯後不要走,主要指體質較差、體弱多病,尤其是患有胃下垂等疾病的人,飯後非但不能散步,還應平臥10分鐘。

  不當的體育鍛煉也會傷害胃膽,如劇烈運動時全身血液重新分佈,胃腸蠕動減弱,各種消化液分泌大大減少,消化系統處於抑制狀態;運動後不經過適當休息,立即吃飯或貪吃大量冷凍飲料,易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瀉、嘔吐等胃腸病及膽囊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