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鱘是魚類的活化石的原因

  中華鱘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也是活化石。 中華鱘體型修長,體紡錘形,頭尖,頭頂骨片裸露。口下位,呈一橫裂。口前吻腹有2對須。體被5列骨質化硬鱗,背部1列,體側及腹側各2列。尾鰭為歪形尾,上葉長,下葉短。中華鱘每年9~11 月間,由海口溯長江而上,到金沙江至屏山一帶進行繁殖。仔魚隨波逐流至長江下游和河口灘塗索餌肥育生長,幼魚移至淺海區生長,直至達性成熟。每年秋季,當中華鱘溯江生殖洄游時,在各江段都可捕到較大數量的中華鱘,故被稱為“長江魚王”。中華鱘在2013年沒有自然繁殖活動發生,野生中華鱘種群面臨滅絕危險。2015年4月,中華鱘的幼魚再次出現在長江口。


中華鱘

  

  ①中華鱘生理結構特殊,既有古老軟脊魚的特徵,又有現代諸多硬骨魚的特徵。形近鯊魚,鱗片呈大形骨板狀;魚頭為尖狀,口在頜下。從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進化的某些痕跡,所以被稱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是長江中的瑰寶!

  ②中華鱘是生活長江和珠江等水域裡的稀有魚類,在目前世界上仍然存活的27種鱘魚中,中華鱘是最古老的,據今已經有1億多年的歷史。由於地球環境的變化,無數古老的生物都先後滅絕了,然而,中華鱘卻神奇地生存下來,所以,它被譽為魚類中的活化石。

  ③中華鱘***Aclpenser Sinensis Grdy***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魚類,是我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世界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一。遠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華鱘稱為王鮪魚。中華鱘屬硬骨魚類鱘形目。鱘類最早出現於距今2億3千萬年前的早三疊世,一直延續至今,生活於我國長江流域,別處未見,真可謂“活化石”。

  ④中華鱘有一億多年的悠久歷史,如此古老魚類已經不多。從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進化的某些痕跡,所以被稱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⑤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是魚類的共同祖先—古棘魚的後裔,距今有一億四千萬年的歷史。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中華鱘在分類上佔有極其重要地位,是研究魚類演化的重要參照物,在研究生物進化、地質、地貌、海侵、海退等地球變遷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難以估量的生態、社會、經濟價值。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一珍稀動物已瀕於滅絕。保護和拯救這一珍稀瀕危的“活化石”對發展和合理開發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都有深遠意義。從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進化的某些痕跡,所以被稱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