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中東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持續的時間最長,規模也非常大,其實中東戰爭並不是一場戰役,而是五次戰役的綜合,所以第四次中東戰爭就是其中的一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的原因,希望大家喜歡!

  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原因

  自1948年以來,以色列與阿拉伯民族之間就有許多場戰爭,在六日戰爭的時候,以色列不僅搶佔了埃及的西奈半島,更是將敘利亞的戈蘭高地搶佔了一半。在之後,以色列在這兩大地區分別部署了軍事基地,防備敘利亞與埃及的突然襲擊。

  失去土地的敘埃曾多次向聯合國提出提案,但都被以色列拒絕。於是在1972年,埃及和敘利亞就已經開始軍事準備,望通過戰爭奪回土地,將以色列趕出自己在六日戰爭失去的土地。

  在戰爭前夕,埃及總統曾多次向以色列表明,只要肯歸還土地,就保證世代與以色列友好相處。以色列對此嗤之以鼻,這就讓埃及下定了發動戰爭的決心。

  1973年10月6日,蓄謀已久的敘埃兩國突然向被搶領土發動襲擊,以色列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其他阿拉伯國家看到此景,立刻向敘埃增援。第四次中東戰爭其實背後有兩大超級大國的影子,那就是蘇美。蘇聯向阿拉伯國家提供了戰機,美國則向以色列提供了坦克。

  第四次中東戰爭過程

  1973年10月6日,埃及出動上百架飛機對西奈半島的以色列軍事基地,進行了一次空襲。同時,埃及陸軍也隨之渡河過去到達西奈半島。以軍面對埃軍的的轟炸,立即後撤,併火速集結裝甲部隊進行反擊。以色列軍隊在敘埃聯軍發動襲擊的之後幾天,發動了反擊攻勢。雖然空軍力量不是埃軍對手,但以軍的裝甲部隊卻是十分出色的。

  1973年10月17日,以軍的裝甲部隊不僅將進犯的埃軍全部趕出西奈半島,更是渡過運河,進到埃及領土距離首都開羅只有101公里。

  而反觀敘利亞的戈蘭高地戰場,敘利亞軍隊還沒有完全佔領過戈蘭高地,就被以軍擊敗,並在以軍強力的裝甲部隊的攻勢下,很快就抵擋不住。1973年10月8日,以軍發動反擊,不僅將敘利亞打回去,更是進犯到敘利亞國內,搶佔了巴珊等20平方公里的土地。而阿拉伯國家面對此情此景,紛紛出兵增援敘利亞。

  以軍面對來犯諸敵,不僅沒有後撤,更是在當地與其進行交鋒。打出了中東軍事強國的風範,以色列裝甲軍隊讓他們見識到了真正的實力。

  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以色列拒絕把佔領埃及的土地還給埃及,所以埃及決定爆發戰爭,於是第四次中東戰爭就這麼拉開了帷幕。第四次中東戰爭歷時20天,開始的時候埃及先出動對以色列進行空襲,以色列軍隊立刻進行了反擊,就這樣兩國互相攻擊著,歷時20天最終以敘利亞戰敗而告終,這就是第四次中東戰爭的過程。

  第四次中東戰爭雙方實力

  第四次中東戰爭是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發生在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之間,戰爭中阿拉伯國家有很多國家是參與戰爭,而以色列可謂是孤軍奮戰,只有美國給與戰略物資支援,雙方的實力對此存在著很大的懸殊,但是以色列卻在這場戰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下面說一下第四次中東戰爭雙方實力。

  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除了埃及和敘利亞參加了戰爭之外,伊拉克、約旦、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沙烏地阿拉伯、蘇丹、科威特、突尼西亞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都派出了部隊或飛機參戰。戰前,埃軍兵力約32萬人,坦克2000輛,作戰飛機約600架,另有大量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以及海軍艦艇約100艘。埃軍在運河西岸展開5個步兵師、2個機械化師、2個裝甲師和若干獨立旅,並部署有"薩姆"防空導彈等武器,在運河區組成高、中、低和超低空防空體系。

  戰前,敘軍兵力約15萬人,坦克約1300輛,作戰飛機280架,另有大量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以及海軍艦艇約30艘。敘軍在戈蘭高地東側展開3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和若干獨立旅,並以防空導彈為主組成對空火力網,為地面進攻提供掩護。以色列國小人少***1973年總人口為318萬人***,戰前編有常備軍11.5萬人,預備役20餘萬人,坦克1700輛,作戰飛機360架和"霍克"防空導彈發射架75部,海軍艦艇約40艘。

  這場戰爭是埃敘聯軍主動向以色列軍隊進攻挑起戰爭的,在開戰之前以軍在西奈半島僅部署1個步兵旅、3個裝甲旅,近300輛坦克和48門野戰火炮;駐守運河東岸前沿各支撐點的步兵不到500人,淺近縱深內只有1個裝甲旅的兵力;戈蘭高地也只部署3個步兵旅、2個裝甲旅,近200輛坦克和44門野戰火炮。戰爭在埃敘聯軍充分準備下開始的,剛剛開始的時候雙方實力懸殊,所以剛剛開始的時候以色列軍隊節節敗退,但是以色列迅速的調兵遣將,最終扭轉了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