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島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馬島戰爭是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島的主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那麼你瞭解馬島戰爭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馬島戰爭爆發的原因,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馬島戰爭爆發的原因

  1982年4月到6月,曾爆發過一場爭奪馬島主權的戰爭,其對戰雙方分別是英國和阿根廷,為什麼這兩個相距千里的國家會突然發動此戰呢?馬島戰爭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馬島戰爭的原因分為本質原因和導火索,本質原因是關於兩國的領土紛爭問題,導火索是阿根廷國內經濟危機加深、局勢嚴重。1981年阿根廷通貨膨脹之高嚴重影響了其國內生產總值及薪資成長,絕大部分工聯舉行大罷工,還爆發了大規模反政府運動,在這種危機四伏的情況下,時任阿根廷領導人的加爾鐵裡選擇通過佔據馬島等軍事活動,試圖轉移民眾的注意力。而後阿根廷政府巧妙且隱晦的表達出想要搶佔馬島的意圖,1982年3月中旬,一群由阿根廷政府組織的商人團私自登陸了南喬治亞島***位於馬島東部***,並在此插上了英國的國旗,英國堅忍號破冰船被派遣至此毀掉這個陣地,但因火力設施過於簡陋而以失敗告終,但英國當局並未充分重視這次失利行動。

  馬島戰爭的原因還包括英阿兩國在外交上斷絕關係,從而談判解決無從談起。阿根廷和英國的外交關係在阿根廷攻佔馬島後就逐漸中斷,兩國之間的協商也令人匪夷所思,主要是通過某些第三方國家作為媒介在兩國間相互傳達,其中阿根廷的代言人是祕魯,英國的代言人則是瑞士。在當時不僅聯合國極力從中斡旋以使兩國和平共處的建議沒有成效,就連瑞士和祕魯的不懈努力也沒能阻止戰爭的發生。

  馬島戰爭的結果

  馬島戰爭是在二戰結束後爆發的一場戰役,也稱得上是二戰以來唯一一場海陸空聯合參戰的現代化戰爭。馬島戰爭歷時74天,那麼馬島戰爭結果是怎樣的呢?是裝置先進且軍隊訓練有素卻面臨惡劣天氣和長途跋涉的英國獲勝,還是佔據天時地利卻經歷著嚴重經濟危機的阿根廷獲勝呢?

  馬島戰爭結果是英軍大獲全勝,並再次佔領了群島。英軍在作戰後期越戰越勇,並且登陸海灘,而相比之下,敵方阿根廷的各地守軍情緒沮喪,毫無作戰氣勢,以至於同期作戰戰敗連連,最後一串天然防衛線也被英軍攻破。戰役結束的最後一天,也就是六月十四日,參戰阿根廷軍人大部分成為戰俘,堪培拉號遠洋班輪將一部分阿根廷軍人遣返阿根廷。

  戰爭結束的標誌是阿根廷和英國雙方代表一起舉行獻降書籤署儀式。該儀式舉行的標準時間是6月14日23點59分。投降書表示阿根廷政府向英國無條件投降並退出所佔領地方,同時按照英方的要求去往規定地點上交槍支、彈藥、各種武器等戰爭工具。戰後的六月二十四日,英軍重新佔領自己海外領地、群島,與此同時英軍接受當地阿根廷軍隊的投降,馬島戰爭正式停火。此戰役的影響深遠,使阿根廷經濟困頓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也導致了加爾鐵裡軍政府的下臺,以上便是馬島戰爭結果。

  馬島戰爭的傷亡情況

  馬島戰爭是在馬爾維納斯發生的,所以也叫做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也稱為南西洋戰爭。是一九八二年四月到六月期間,英國和阿根廷兩個國家為爭奪馬島而發生的戰爭。那麼,馬島戰爭傷亡情況如何呢?阿根廷在19世紀80年代初期發生嚴重的金融危機,因為有大規模的民眾反政府運動,阿根廷想通過取得馬島的控制權來緩解自己國家所產生的危機。四月二號總領下令侵佔馬島,馬島戰爭就此爆發。

  馬島戰爭總共歷時七十四天,英國參加戰鬥的人有三萬之多,艦船一百一十多艘,飛機有三百四十多架,在地面上戰鬥的人有九千餘人。阿根廷的士兵有六萬,比英國多了一倍,也有飛機三百五十架,艦船33艘,以及各種高技術的武器,其中地面作戰的人有一萬多。在雙方的強硬立場下,馬島戰爭傷亡情況是怎樣的呢?

  根據戰後統計,馬島戰爭傷亡情況是英國有二百五十八人為國捐軀,七百七十五人受了重傷,艦船損失十分慘重,還損失飛機三十多架 。阿根廷戰死二千三百人,損失了十一艘艦艇,還損失一百多架飛機。這場戰爭最後是英國取得了勝利,但是馬島戰爭雖然結束,但是雙方關於馬島的領土爭端還沒有結束,阿根廷對馬島的爭奪還是在繼續進行下去,沒有善罷甘休。在這次爭奪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此戰中出現的高階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