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飼養油葫蘆

  油葫蘆又名結縷黃、油壺魯,因為它的成蟲愛吃各種油脂植物,如花生、大豆、芝麻等,所以得”油葫蘆”之名。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油葫蘆的飼養方式,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油葫蘆的飼養方式

  油葫蘆又名結縷黃、油壺魯,由於其全身油光鋥亮,就象剛從油瓶中撈出似的,又因其鳴聲好像油從葫蘆裡傾注出來的聲音,還因為它的成蟲愛吃各種油脂植物,如花生、大豆、芝麻等,所以得"油葫蘆"之名。 體長20~30毫米,寬6~8毫米,觸角褐色,長20~30毫米。體色有黑褐色、黃褐色等多種,它渾身油光閃亮。 頭部黑色,呈圓球形,顏面黃褐色,從其頭部背面看,兩條觸角呈"八"字形,觸角窩四人周黑色。 前胸背板黑褐色,有左右對稱的淡色斑紋,側板下半部淡色。前翅背面褐色,有光澤,側面黃色。尾須很長,能超過後足股節,色較淺。雌蟲的產卵瓣平直,比後足股節長。

  油葫蘆在我國分佈極廣,幾乎各省都有,分佈較多的省份有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河北、山東、山西、陝西、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西藏、海南等。

  此昆蟲喜歡棲息在田野、山坡的溝壑、岩石縫隙中和雜草叢的根部。

  油葫蘆圖它以各種植物的根、莖、葉為食,對大豆、花生、山芋、馬鈴薯、慄、棉、麥等農作物有一定的危害性。

  它白天隱藏在石塊下或草叢中, 夜間出來覓食和交配,雄蟲築穴與雌蟲同居。當兩隻雄蟲相遇時,與鬥蟋蟀一樣,會相互咬鬥,有互相殘殺的習性。

  此昆蟲在我國大部分地區1年發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在翌年春末天氣轉暖時化為若蟲,夏末時化為成蟲,夏末秋初為其旺發期,此時荒野之中,到處都可聽到其鳴聲,此起彼落,連續不斷。

  油葫蘆的飼養方法

  油葫蘆的飼養首先須解決飼養器。飼養器因各地的傳統習慣不同而不同,江蘇及山東、浙江的一部分地區喜用養蟋蟀的陶質蟀缸,而江西和我國中南部及南部地區,傳統的習慣是用蟋蟀籠。近些年來,市場上還出現了透明塑料質長方形的蟲籠。這幾種飼養器都可以用。

  在飼養時,有人認為可以將兩隻雄蟲放在一起共養,只要食物充足就不會相殘。筆者認為最好不要採用這種方法,還是分開飼養為好。兩隻雄蟲一起飼養,筆者認為必然會進行咬鬥,而且戰勝的那隻雄蟲一般都不肯就此罷休,會在籠中追逐不歇,最後戰敗的一隻可能會被咬死。

  油葫蘆的飼料以植物飼料為主,可餵給絲瓜、南瓜、包菜葉、青菜葉、蘋果、米飯粒等。入冬時,可喂點豬肉末或牛肉末,以增加其體內脂肪,加強其抗寒能力。飼料要經常變換品種,不要老喂一種。

  進入冬季前,就應注意採取保暖措施,將其放入葫蘆內***留通氣孔***飼養,外面可裹層棉花。它在葫蘆內仍能鳴叫,當感到溫熱時會發出“熱叫”,若溫度降低時,它又會發出“冷叫”。不論冷叫、熱叫,每次聽到叫聲就應加給食物。這樣,每逢出現溫差時,由於條件反射的作用,它就會鳴叫。

  當氣溫降至10度以下時,可將它放在泡沫塑料小盒內***留通氣孔***,再放在家中焐飯鍋內,底下放個50度左右的熱水袋,上面再墊2~3層布,裝蟲的泡沫塑料盒就放在布上取暖,早晚各換1次熱水袋內的溫水。也可將裝有蟲的小塑料盒揣在貼身的衣袋內保溫,若處理得好,能使它多生存半年。

  油葫蘆的挑選方法

  理論方法

  挑選油葫蘆主要應從“體、色、翅、聲”4個方面來選。

  “體”是體形和體質。油葫蘆要選個體大、頭大、咬鉗寬廣的,體大才健壯,壽命長,鳴聲洪亮;體小多為先天不足,發育不良,或有傷病,壽命短,鳴聲弱而澀。

  “色”是體色。人們大多喜愛渾身烏黑油亮的油葫蘆,認為它體色純正美觀,觀賞價值高,鳴聲也較悅耳動聽。其實,這點並非絕對,只要顏色鮮亮,不論金黃色、紅色、紫色、棕色都有優質的,同樣有獨特的觀賞價值。

  “翅”是指翅的長短。一般是翅膀越長,鳴聲越響亮,如前翅蓋至尾端的,則是百裡挑一的長翅佳種,鳴聲必然響亮。另外,翅端鈍圓,鳴聲也必然響亮。

  “聲”是指鳴叫的聲音。要挑選聲音洪亮婉轉、顫音拖長如“居---、優、優、優“者,其”優“音可重複5~6次,長者可達9次,這種蟲被玩賞者美其名曰”九囀油蛉“。

  此外,如用聽鳴音,則應選頭小的油葫蘆,因頭小者比頭大者更肯鳴叫。

  實踐經驗

  油葫蘆講究的是大為上,原因是,油葫蘆的叫聲靠的是翅膀的摩擦,個頭大的一般力氣就大,聲音就大,從體型上,講究的是兩頭尖,及頭小、膀子粗,尾巴小。

  從聲音上挑選,這部分基本上很難,當然,趕上買的時候,油葫蘆在叫,挺過去,明亮的,“幽”多的好,什麼是“幽”呢,油葫蘆叫聲,一般是幽~~呼嚕呼嚕呼嚕,呼嚕多的就是“幽”多,一般為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