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號有哪些常見錯誤

  冒號通常表示提示語後的停頓或表示提示下文或總括上文。那麼你對冒號的使用方法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冒號的用法及舉例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冒號的用法及舉例

  1、用在稱呼語後面,表示提起下文。示例:

  親愛的:

  早餐已經買好放在餐桌上。

  2、用在“問、答、說、想、認為、指出、宣佈、證明、發現、透露、表明、例如”一類動詞的後面,表示提起下文。示例:

  大部分人都認為:昆蟲度過了嚴寒的冬季,到了春天,天氣轉暖,它就會甦醒過來活動。

  3、用在總說性詞語後面,表示提起下文。示例:

  軍隊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則: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軍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敵軍。

  4、用在需要解釋的詞語後面,表示引出解釋和說明。示例:

  本店經營品種:服裝、鞋帽、鐘錶、玩具和家用電器。

  冒號的一些特殊場合用法

  1、冒號的形式是“:”,左偏下,不要與上下左右居中的比號“∶”混淆。比號是數學符號。

  2、冒號的提示範圍。一般說來,冒號用在句子內部,它的提示範圍到一個句子完了為止。但是,它的提示範圍有時也可以超出一個句子,管到幾個句子,甚至是幾個段落或成篇的文字。如人們寫信時在開頭收信人的稱呼後用的冒號,又如講話稿一般在開頭的稱呼語後面用的冒號。

  3、“問、答、說、想、認為、指出、宣佈、證明、發現、透露、表明、例如”一類動詞的後面,有時也可以不用冒號而用逗號。示例:他在講話中指出,做偉大時代的創業者,必須立足本職崗位,矢志艱苦奮鬥。

  4、“問、答、說、想、認為、指出、宣佈、證明、發現、透露、表明、例如”一類動詞的後面,如果賓語不長,這些詞語後沒有什麼停頓,就不必用標點符號。示例:他說今晚不回來吃飯。

  冒號使用常見錯誤

  1、冒號套用。應避免一個冒號範圍裡再用冒號。如:

  記者在北京一些小學採訪,不少教師反映:小學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反映出的問題主要是:勞動觀念淡薄,缺乏勞動習慣;生活自理能力低,不懂得愛惜財物。***第一個冒號應改作逗號***

  2、不該用逗號的地方用了逗號,把句子肢解了。如:*她暗下決心,一旦成婚,就把支援丈夫幹好本職工作,作為今生今世最大的追求。***“作為”前面的逗號應去掉***

  3、提示性動詞指向引文之後的詞語,這個動詞之後卻用了冒號。如:*廠領導及時提出:“以強化管理抓節約挖潛、以全方位節約促成本降低、以高質量低成本開拓市場增效益”的新思路。***中間的冒號應去掉***

  4、冒號用在了沒有停頓的地方。如:女乘務員小心地端起杯子,正準備換個地方放,突然,隨著一聲:“誰讓你動我的杯子”的怒吼,一位30多歲的年輕人,一把奪走了杯子。***中間的冒號應去掉***

  5、冒號與“即”“也就是”一類的詞語同時使用。如:他們加強了施工現場每一個環節、每一道工序甚至每一個工點的安全管理。對於施工中出現的安全事故苗頭實行“三不放過”:即沒查出原因不放過,當事人和施工人員沒有深刻認識事故苗頭的後果不放過,整改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中間的冒號應改作逗號,或者保留冒號去掉“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