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未來銀行業將進入發展新常態,進入挑戰與機遇並存,希望我國銀行業的發展會越來越好。下文是中國銀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分析,歡迎閱讀!

  中國銀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一、銀行業的獲利水平將進入新常態預計銀行業的資本回報率***ROE***將下降到GDP增速的2.0~2.5倍左右。

  基於未來五年平均GDP增速6.5%的預估,銀行業的資本回報率平均約在13%~16%之間。同時,銀行經營管理能力的差距在充分競爭的市場化環境下被放大,銀行的業績顯著分化,第一梯隊優秀銀行的資本回報率能夠達到GDP增速的近3倍,而末端梯隊銀行的資本回報率僅能達到GDP平均增速,即6%~7%之間,甚至低於其資本成本。

  伴隨著利率市場化的衝擊與競爭加劇,預計未來十年將陸續出現由存款保險機構接管、重組問題銀行的案例,以及二三線城市農商行、城商行被兼併收購的案例。

  二、金融業混業經營成為趨勢

  在國際上,混業經營的大型金融集團、以及聚焦單一行業的專業金融機構並存。通常專注單一行業的金融機構更容易建立專業化優勢,在競爭中勝出;在估值上,專業金融機構更容易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在新興的中國市場,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的綜合金融服務日益重要。為了支援國家產業整合、重構、提升的經濟改革大戰略,涵蓋保險、證劵、銀行、資產管理的金融混業經營將成為趨勢。一些大型混業金融集團已經佔據了有利的競爭地位,呈現出領先的態勢。而為了有效整合金融監管,監管治理制度也可能改革為準單一的監管體系;金融控股公司將是金融行業最有可能的公司治理架構。

  三、銀行業將被迫走向精細化經營與管理

  在淨息差收窄,人力成本、合規成本高漲的壓力下,銀行業將被迫從粗放式發展轉向精細化經營與管理。銀行必須向管理要效益,應重點專注四大領域:第一,經營模式的設計、細化與執行落地,主要涉及營銷組合與風險管理;第二,大資料與資訊的收集、分析與決策利用;第三,跨國、跨領域專業人才的網羅、培養與使用;第四,掌握沿著價值鏈創造增加值的過程與定價能力。

  四、輕資本成為高盈利銀行普遍採取的經營模式

  隨著資本市場、大資管行業的快速發展與現代化,盈利能力在第一梯隊的金融機構幾乎都採取輕資產、高資本週轉的財務運作模式。善用資本市場間接融資機會成為銀行的財務部門、投資銀行等業務部門的重要技能,未來很有可能由投資銀行或資產管理領域的專家出任幾大銀行的行長。

  五、資本市場復甦與產投融結合的業務加速發展

  在資本市場復甦,全國產業整合、升級與重構的大浪潮下,產投融結合的信貸與股權融資、財務諮詢、資產管理將成為商業銀行在公司金融領域成長最快、獲利最佳的業務。隨著資本市場的全面回暖,企業對於債券承銷,中小板、新三板上市財務顧問等業務需求顯著增加,推動商業銀行的投資銀行業務、中間業務收入加速增長。

  資本市場、產投融類業務的興起對商業銀行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組織治理、人力資源能力,以及金融監管提出了重大挑戰,初期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重大的尋租與損失事件。

  六、對結算與交易銀行業務的要求大幅提高

  卓越的交易銀行產品與服務能力,成為商業銀行繫結、維護企業客戶關係的關鍵。直通式事務處理***STP***,跨機構、跨企業、跨平臺的無縫資訊接軌,數字化和實時化的作業操作監控環境,這三項核心能力的建設將是下一代結算與交易銀行業務勝出的必要條件。

  七、出現以零售為核心的大型銀行或金融集團

  隨著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向6000美元***約為2013年水平的兩倍***快速接近,中國將出現幾個以零售、消費金融、財富管理業務為核心的大型全國性銀行或金融集團。分行實體網點的邊際營收貢獻率急劇下降,部分網點將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數量龐大的實體網點將會成為五家國有銀行最大的成本負擔,制約其經營優化的空間。預計未來將會產生一家純數字化銀行,其盈利水平進入銀行業前20名,且增長速度遠超過行業平均值。

  八、客戶體驗管理與改善能力將成為致勝關鍵

  麥肯錫最新的個人金融服務調研顯示,與國際市場相比,中國整體上個人金融服務業的客戶體驗不佳,客戶體驗評價得分較低,客戶對其主要銀行的忠誠度持續下降。該調研發現,高性價比的服務與產品是吸引中國客戶的關鍵。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客戶開始接受網際網路金融服務,並且願意將純網際網路銀行考慮作為其主要銀行。

  展望未來,跨渠道、線上與線下無縫接軌的客戶理解、客戶體驗設計、管理與改善能力將成為銀行的制勝關鍵。少數真正做到的金融機構將擁有遠超過市場平均的客戶忠誠度、錢包份額與獲利能力。

  九、條線化垂直管理、大事業部制逐步成為主流

  在精細化、專業化要求驅使下,銀行傳統的組織形態將發生重大變革。條線化管理、大事業部制將逐步成為適應新環境管理要求的主流模式。銀行的零售與對公業務將分治,將出現更加以客群細分為導向的組織分工;銀行的分支行將日益虛擬化,銀行管理的焦點不再以機構為單位,而是聚焦在客群、產品、渠道與流程。同時,銀行將逐步向輕型組織轉型,減少中間層級,以提高市場反應的靈敏度。物理性與管理性運營集中,共享中後臺等組織革新舉措將成為主流。

  十、對金融機構聯盟模式的探索逐步興起

  根據國際經驗,在市場化的環境下,中小型金融機構將加強對多元化合作的探索,戰略聯盟模式可能逐步興起,以實現中小金融機構之間的優勢互補,並對抗全國性大型銀行的壓力。通常戰略聯盟由一個具備優越運營、營銷、風險管理能力的大中型區域性金融機構作為軸心,由一群小型、缺乏規模經濟、具備地緣優勢的城商行或農商行作為輻射軸。金融機構之間可能以創新的模式在價值鏈上互惠獲利,例如共享客戶與科技資源,線上遠端營銷,產品開發,交易與資訊系統對接,風險分攤與緩解衝擊等。金融機構聯盟通過創新的代理銀行營業模式互惠雙贏,攜手對抗全國性大銀行以下沉經營的方式爭奪客戶資源。

  我國銀行分類

  第一類是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目前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

  第二類是股份制商業銀行,目前有交通銀行、深圳發展銀行、中信實業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華夏銀行、中國投資銀行、招商銀行、廣東發展銀行、福建興業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海南發展銀行、中國民生銀行等12家。

  第三類是城市合作銀行,是在原城市信用合作社清產核資的基礎上,吸收地方財政、企業入股組建而成的,是股份制性質的。截止到1996年底全國共有18家城市合作銀行掛牌營業。

  我國銀行職能

  ①依法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對金融業實施監督管理,是國家巨集觀調控的重要工具

  貨幣政策是管理國家巨集觀經濟的重要政策,是為達到巨集觀經濟目標而採取的管理和調節貨幣流通的政策。如規定全國貸款總規模、貨

  幣供應量、現金髮行量、調節利率等。實施貨幣政策的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促進經濟增長。

  中國人民銀行依法對所有金融機構——包括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實施監督管理,規範金融市場秩序,維護金融業的合法、穩健執行。

  ②發行人民幣,管理人民幣流通

  通貨膨脹:紙幣的發行量大大超過市場上流通所需要的貨幣量時,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張、經濟混亂,這就是通貨膨脹。因此,國家必須控制紙幣的發行量。在我國,這個職責交給了中國人民銀行***美、日、德由財政部發行***。此外,中國人民銀行還負責貨幣的投放和回籠。

  ③經理國庫

  國庫是經管國家財政收支的機關,也稱為金庫。中國人民銀行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經理***代表國家經管***國庫收支。我國的各項財政收入,必須按規定的時間送交銀行,銀行根據財政部門的撥款憑證,對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給予撥款。銀行經理國庫的優點――可以保證財政收入的及時繳納和財政支出的及時撥付。

  ④持有、管理、經營國家外匯儲備、黃金儲備

  除上述職能外,中國人民銀行還代表我國政府從事有關的國際金融活動。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銀行和“非行集團”***非洲開發銀行和非洲開發黃金***都有常駐代表。此外,中

  國人民銀行還在海外設立了東京代表處、歐洲代表處、美洲代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