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練習太極拳的要領祕訣

  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的瑰寶,其可以健身,又有技擊等眾多效果。受到很多的歡迎,那麼究竟怎樣練好太極拳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怎樣練習太極拳

  一、放鬆

  1.體鬆

  即身體放鬆。身體各關節,部位的機肉群不緊張,肢體在受外力時,各關節自如轉動,而不是使身體成為僵硬的整體。這種狀態下的身體是由各靈活轉動的區域性構成的。受力時則分解為區域性,發力時則合為整體。

  這樣,才能化解來力,增強身體的穩定性和反擊能力。這就是真正的放鬆了。

  2.精神放鬆

  太極拳的練習首先就是要精神放鬆,只有做到精神放鬆,肢體才能夠放鬆。

  王老師所教放鬆方法是:在運動中著重注意肩、肘、手和胯、膝、腳上下三節的放鬆。在練拳時,要以無極樁的要求為標準,整個身體的重量,都向下鬆垂,一直鬆到腳底湧泉穴,無絲毫上挺之力。

  要多做旋腰轉胯的運動,兩腳開立,脊柱正直,左右轉動腰胯,膝、踝亦隨之轉動,兩手臂自然地隨之左右甩動,有利於肩部的放鬆。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自己身體的肩、胯等關節就能很快鬆開了,手臂的反應也更加靈敏,一次,和別人推手時,在對方大力推來,我沒加思索,輕輕一擺,化開來力。

  精神放鬆是練好太極拳的前提,精神放鬆後,可以靜心的修煉,對整套拳路能夠自然舒展。

  手自然接在對方肘下,隨手一領對方出去老遠;對方和我都很吃驚,沒想到會有這樣的效果,我這才體會到,王老師講的只要放鬆好,自衛、進攻的招式自生的道理。

  二、渾圓

  鬆的問題解決之後,就要解決渾圓的問題。有的人練了一輩子太極拳,一趟拳形容出來,仍是有凸凹處,不飽滿。就是渾圓的問題沒解決。所謂渾圓,就是渾厚、圓活、飽滿。

  在練拳過程中,始終有一種沉穩的內勁在裡面。看王成老師練拳,就可以體會到渾圓之韻。在他使用順攔肘時,尚未觸身就感覺到一股很大的力逼迫你向後跌出,這就是渾圓的效果。

  三、旋轉

  旋轉的問題是應該與渾圓同時解決的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太極拳是圓運動,但這個圓不是平面的圓,而是立體圓。

  是以脊柱為中軸的公轉***源動腰脊、旋腰轉胯***和上下肢自身的自轉***上行為旋腕轉膀、下行為旋踝轉腿***相結合的旋轉,即所謂的蜾旋運動。如果圓形運動沒有螺旋式貫串其中,這個圓形運動仍然是走的直線。

  所以,要想解決旋轉問題,即達到螺旋運動,必須做到。

  第一,在練拳時,要使脊柱正直,不歪不倒,所謂立身中正,以脊柱為軸左右旋轉。

  第二,在每個式子中都要注意起、承、轉、合四個階段,尤其是上式結束向下式子過渡過程中,要充分做到主旋轉。

  第三,上肢以手掌的由內向外或由外向內的翻轉為標誌,始終進行旋轉運動,而不是無變化的直來直去。

  第四,以脊柱為中軸的旋轉要和上下肢的轉動相配合,相一致,以主動手方向為準,始終是向著同一個前進方向。這就是在公轉的基礎上進行的自轉,從而增加手臂旋轉的勁力。

  如與人接手時,螺旋鑽入的勁就會大大增加,而不是產生方向各異的分散勁,即所謂的“整勁”。

  那麼,怎樣才能達到渾圓呢?我認為,上肢在做每個動作時,適當地處於彎曲狀態,並微有外撐、前鑽之意,左右手對稱撐圓執行中動作都以弧線構成。下肢要圓襠、開胯、進退轉換要走弧線,避免直來直去。

  這樣,身體上下肢圓撐,雖未用力,卻有一種頂天立地,支撐八面的感覺。就象一個充滿氣的球體一樣。這時,你就會氣血順暢,達於四梢,手指有一種發麻、發脹、針刺的感覺。

  掌握要領練好太極拳

  一.立身中正.舒展自然

  練太極拳首先要保持身體姿勢的正確。例如:預備式的站立,起式的屈膝按掌都要自然端正。不論是弓步.撲步還是虛步,不論是直立.屈蹲還是轉換。上體都要保持正直,不能前俯後仰,左歪右斜。

  身體的軀幹應避免緊張僵挺,還要防止萎縮不展。練拳時要頂頭豎項.沉肩墜肘.直脊展背.收腹斂臀.尾閭中正這都是保持。

  二.心靜.體鬆

  “心靜.體鬆”是太極拳的最基本的要求。“心靜”就是一種內靜,就是要思想集中,排除一切雜念,不要胡思亂想,專心致志地投入到練拳的過程中去。

  “體鬆”是意識上的放鬆,只有意識上的放鬆才能使肌體得到放鬆。體鬆就是身體各部位自然舒展,動作的自然順遂。

  三.屈腿落胯.進退輕靈

  太極拳步型的移動變化叫步法,步法中的基本姿勢叫步型。在步法轉變過程中,落腳的位置***距離.寬度.方向***要符合要求,腳尖或腳跟碾轉的角度要適當,以利於動作的穩定和順。

  支撐腿要平穩,不可忽起忽落,只有腿部支撐的穩定才能使腿部的屈伸自然靈活,進退輕靈。太極拳樁步.行步的訓練是加強腿部柔韌性和力量的基礎。

  四.動作連貫圓活.輕緩柔和

  太極拳是活的雕塑.流動的音符.優美的山水畫.高雅的抒情詩。因此,在習練過程中要連綿不斷,這就要求以腰為軸保持周身的協調,上下相隨,內外相和。

  動作速度的忽快忽慢,轉換的過猛過急,重心的偏倚不穩都會使動作之間的銜接出現生硬或停頓的現象。

  要做好連貫圓活,首先要把每個拳式的動作按規範要求做正確。所謂連貫就是套路動作勢與勢之間的承接轉換,保持相連不斷。所謂圓活就是飽滿.自然.流暢,象流水似行雲。

  五.在均勻中顯示虛實變化

  太極拳的虛實變化,主要靠意念的引導,勁力的輕沉,姿勢的開合,呼吸的配合來調整。虛實分為整體和區域性兩個方面,從整體動作來說,動作達到終點為“實”,動作轉換的過程為“虛”。

  從區域性動作來說,意念集中在右手,則右手為實,左手為虛,相反則左手為虛,右手為實。

  六.呼吸自然

  太極拳雖說是一種腹式深呼吸的運動,但由於太極拳對其周身的平衡,姿勢的準確,動作的轉換,內外的變化,上下的相連,左右的兼顧等要求非常嚴密。

  所以對初學者來說,應把精力應放在動作姿勢的準確上,一般宜用自然呼吸。不必強求呼吸與動作的配合,按照自己練拳習慣,該呼則呼,該吸則吸。動作與呼吸互不牽制約束,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導動作和考慮要領上,順其自然,這就是常說的自然呼吸。

  等到套路動作達到純熟的程度,肢體順遂,相連不斷,輕靈圓活,勁力順達,同時做到了“身動.心靜.氣斂.神舒”十分自然時。

  可以根據個人鍛鍊的體會和需要,再有意識地去引導,按照“起吸落呼”,“合吸開呼”以及“起吸開呼”,“合吸開呼”拳勢呼吸的原則,使動作與呼吸自然地配合起來。

  從而達到“深.長.細.緩.勻.柔”太極拳腹式深呼吸的要求,以上幾點即為學習24式太極拳的基本要領。

  太極拳的姿勢要求

  1、靜心用意,呼吸自然

  即練拳都要求思想安靜集中,專心引導動作,呼吸平穩,深勻自然,不可勉強憋氣;

  2、中正安舒,柔和緩慢

  即身體保持舒鬆自然,不偏不倚,動作如行雲流水,輕柔勻緩;

  3、動作弧形,圓活完整

  即動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轉換圓活不滯,同時以腰作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

  4、連貫協調,虛實分明

  即動作要連綿不斷,銜接和順,處處分清虛實,重心保持穩定;

  5、輕靈沉著,剛柔相濟

  即每一動作都要輕靈沉著,不浮不僵,外柔內剛,發勁要完整,富有彈性,不可使用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