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母校的週記

  母校情結 的培養是一項貫穿於教育全過程的系統工程。從學生工作視角出發培養學生深厚的母校情結,要加強學工幹部和輔導員師德,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歡迎大家參閱。

  篇一

  時間在無情中走過,母校也慢慢地在時間的年輪中慢慢地老去。多少的故事刻在了母校的回憶裡,多少的學子接受著母校的恩惠。我們漸漸地長大了,可母校卻慢慢地蒼老著。

  一進校門,一棵高大挺拔的楊樹就向我們招手,它灰黑色粗壯的樹幹上,斜著許多彎曲的枝條,那樹葉綠得似乎要流出來。在樹的附近,有一座塑像:女孩右手託著一隻和平鴿,左手握著一本書,男孩手中拿了一支火箭。象徵著我們對知識、和平的渴望,激發全體同學對發明創造的興趣。

  在塑像的下面,是一個花壇,一年四季的花朵在裡面竟相開放,菊花呀,玫瑰呀,月季呀,紫羅蘭呀……奼紫嫣紅,豔麗迷人。花香飄過操場,飄進教室,也飄進我們的心田,令校園的莘莘學子陶醉在花香中。

  一直向前,往右轉,就是教學樓,教學樓高大雄偉。在這裡,我們每天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知識,學習做人的道理。兩幢教學樓之間有兩塊花圃,其中一塊花圃裡矗立著兩塊石碑,一塊是原教育部副部長柳斌先生的題詞:“百年樹人。這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另一塊則簡要的記錄了實小的發展,教學樓的旁邊是升旗臺,每個星期一早上,就在這裡舉行莊嚴的升旗儀式,伴著雄壯的國歌。就彷彿看到革命烈士激烈戰鬥、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的情景,更激勵著新時代的我們……。

  繼續前進,你會看見氣勢磅礴、美倫美奐的噴泉,噴泉的中心還有屹立多年的假山,假山上還有棵小樹,葉子是那麼翠綠,在陽光照耀下,綠得發亮。

  驀然回首,我似乎依舊可以看到母校那光輝的身影,依舊是那樣的一個清晨,我們一起帶著紅領巾一起揹著書包走在校園的道路上。儘管如今,我們即將人去樓空,但是母校卻在我們的記憶中長存著。

  篇二

  “總是人生,總是旅程,總是行色匆匆,留不住痕跡,如果年華只是一陣風,我多麼不甘,於是,我提筆……”

  時間如流水,轉眼間,我已過了六年的幸福時光。我從一個朦朧、膽小怕事的小丫頭長成了一位懂事的、活潑大方的、心懷理想的女生,我的夢想也將在這裡起航。

  我是三年級轉來的,在三年級以前,在那湯溪小學的事我一點兒也記不得了。而三年級以後在母校卻記憶猶新。因為在以前的學校,我都傻傻地過日子,傻傻地學習,傻傻地玩。自從來到了母校,我似乎關心身邊的事了,開始為自己進步而努力,為自己在班中的地位而奮鬥。是母校使我認識了我自己,看見了真正的我,不再霧裡看花。

  謝謝母校,是您用您的乳汁培育過我,養育過我。是您使一個調皮的孩子成為一個帶紅領巾的少先隊員。望著三角形頂角裝有金鑰匙的母校大門,我便會想起在母校走過的一個個風風雨雨;望著一個個明亮的教室,一排排熟悉的課桌椅,一條條筆直的跑道,北面大操場,西操場,南操場,這不都是您的面容嗎?在母校的風風雨雨中,有的事使我悲傷,有的事使我難以忘懷,有的事使我快樂無比。感謝母校,是母校養育了我,是母校使我長大。

  母校,母校是我與同學的相會點。沒有母校,也許我不會認識潘震、洪元傑、程恆宇、金江明……,也不會與他們相聚,更不會碰到黃老師、唐老師……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人總要離別。所以,我要在這與大家與母校獻上我的真心。如果,在期末考試考完,見大家最後一眼的時候,我會記下電話號碼,並深情地望大家一眼,說:“我們一定會再相見”。並再瀏覽一遍母校,記住這曾經培育過我,使我與大家相見的可愛的母校。

  篇三

  其實母校給我的不是情,還有樂、悲、愛與知識。小學知識,如九層之臺下的累土,是基礎,也是關鍵的一筆。他就像漂泊的紅帆船,以後是否美麗,就得回首望今天,而母校給了我一切……

  感恩母校

  就要畢業,多麼留戀小學校園呀,這裡激起了我們多少波瀾,對母校的千言萬語化為兩個字——感恩。

  校園的美景,教室的陳設,同學的爭論,老師的關懷,比賽和友愛融在了這小學時代。

  回憶在母校發生的一切,哦!原來母校給了我那麼多,真要好好感謝它。

  感恩母校,他給了我友誼,像一股清冽的清泉。下課奔跑時,玩性正濃的我卻不知路上的絆腳石,一跤摔來坐在地上直叫痛,而母校無處不是友誼,一隻援助之手把我拉起來,像把我從深淵中救出來。於是乎,安慰之聲從四面八方傳來:“不要傷心,下次不會這樣的。”彷彿泉水注入我的心湖,一洗我所有的痛苦。母校的友誼是清澈透明而沁人心脾的。

  感恩母校,他給了我關心,像苦澀、甘甜的咖啡。流感季節,校園裡咳聲不斷,而母校的關懷聲也不斷。“哦!你生病了,需不需要要回家,要不要上診所,要喝水的話我辦公室有。”上課時老師會親切的和我說這些話,從老師的臉上除了嚴肅和認真之外就是關心了。甘甜的咖啡不由得在我心中流淌。關心又流露出來了,課堂上老師無情地批評了我,老師和我的臉上都掛著不滿,這是一股苦澀的咖啡,慢慢品味,感覺很提神。哦!老師的提醒是正確的。母校的關心,在老師身上,苦甜參半,正如咖啡。

  其實母校給我的不是情,還有樂、悲、愛與知識。小學知識,如九層之臺下的累土,是基礎,也是關鍵的一筆。他就像漂泊的紅帆船,以後是否美麗,就得回首望今天,而母校給了我一切。

  離開母校的那一天,我一定會站在學校門前,瞻仰著校徽,宣示:要用學業把以前對母校的感恩,化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