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心理健康知識_中學生心理知識問題

  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播是當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中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中學生心理健康知識

  一、什麼是心理健康:

  人是一個整體,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方面,身體的健康是指人的身體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現象,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沒有疾病的發生;心理健康是一個人的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動機;能力和人格的內在關係協調,心理的內容與客觀現實保持統一,並能促使人體內、外環境平衡和促使個體與社會環境相適應的狀態,並由此不斷地發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質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緒。

  二、心理健康從心理學的角度介定心理健康,其基本標準有:

  1、有基本的自我安全感; 2、能很好地瞭解自己,並能恰當地估價自己的能力;3、生活理想切合實際;4、不脫離周圍現實環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6、善於從經驗中學習;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8、能適度地宣洩情緒和控制情緒;9、在符合團體要求的前提下,能適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要求。

  三、擺脫憂鬱情緒的方法:

  1、 不要為自己尋找藉口;2、 再給自己一點愛;3、 分散你的注意力;4、 改變你的行為;5、 走出憂鬱,建立“三人空間”;6、 瞭解自己的極限

  7、 尋找心靈的綠洲----讓身心安寧的放鬆術和冥想術;8、 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9、 計劃一些積極有益的活動,應付枯燥的生活;10、向朋友訴說自己的煩惱;11、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寬容、自嘲及“愉快療法”;12、把複雜問題分解成簡單的問題;13、傾盡全力完成一件事;14、運動是自救的基礎

  四、中學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 自覺學習心理知識,尋求心理健康的良藥 2、 對自己不過分苛求,確立目標適中,養成“平常心態” 3、 對他人的期望不要過高,避免失望感

  4、 不盲目的處處與其他同學競爭,避免過度緊張 5、 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擴大社會交往 6、 加強意志鍛鍊,保持樂觀的“正性情緒”

  五、 中學生應該學習一點心理知識

  1.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的科學。心理學知識對學習大有益處,它可以促進學生對自身的認識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學生學習了心理學的知識以後,能按心理學規律去學習,學習成績就會有較大的提高。比如:學習了記憶的規律,就可以解決上課不專心,開小差的問題;學習了思維規律,就可以解決記不住,記不牢以及死記硬背的問題;學習了有意注意的規律就可以使思維開闊、更敏銳、更富有創造性,還可以調節考前情緒,消除緊張,輕鬆上考場。

  2.心理學知識還可以解答中學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難問題,從而更深刻地認識自己,達到自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比如,學習了有關性格的知識,就可以使自己對自身的性格有所瞭解,從而矯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鍛鍊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學習了情感的知識,可以使自己學會調節情緒、昇華情感的方法;學習了青春期的心理問題,可以瞭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變化規律,從而主動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順利地度過青春發育期。

  3.學習了心理知識不但能提高自己,還能對正確地處理好人際關係有所幫助。因為在瞭解自己心理的同時,也學會了瞭解同學的心理,這樣便可以對不同氣質、性格的同學採取相應的態度,從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強與同學的友誼。心理學的應用非常廣泛,滲透到各行各業當中,不論學生將來從事什麼樣的工作,現在學一些心理學的基礎知識都是有益的,將來的祖國建設需要心理素質較高的一代青年。為了學生的現在也為了將來,中學生應學習一點心理學。

  六、保持心理健康,學會做情緒的主人

  如果你問一位中學生“你健康嗎”他也許會說:“我當然健康,瞧,我壯得象頭小牛犢,從沒生過病。”可是健康不應只指體格健壯與否,還應包括心理在內的健康。嚴格地說,只有體格健康還算不上是健康,因為健康不只是體格健壯與否,還包括心理健康與否,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過一個響亮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並解釋:健康不僅是指一個人沒有疾病,而且是指一個人有良好的身體和精神以及社會的適應狀態。也就是說,健康與否從身體和精神以及社會的適應三個方面來評價。現在不少中學生存在著一些心理問題。如膽小、憂鬱、孤僻、依賴、神經質、人際關係不良等。那麼,怎樣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生理健康的指標較明確,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較為困難,因為心理健康具有明顯的相對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較而言的,絕對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們都處在較健康和極不健康的兩端連續線中間的某一點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狀態是動態變化的,而非靜止不動 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從相對的比較健康變成健康,又可以從相對健康變得不那麼健康,因此,心理健康與否是反映某一段時間內的特定狀態,而不應認為是固定 的和永遠如此的。另外,一個人偶爾出現的一些不健康的行為和心理,並不意味著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應指出較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的狀態,而不能只看一時性 的偶爾現象,使斷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標準是一個發展的、文化的概念,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也因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而有差異。

  初中生4大心理需要和3種變化

  ***一***初中生的“弱點”

  學生知識的實有水準不能與新知識的起點合榫,或教與學彼此摸不著思路。

  ***二***初中生的“需要”

  1、愛和成人關心的需要。對於“心理上的斷奶期”的初中生,要從依賴成人撫養教育為主轉變為獨立從事各項活動的成年人,需要成人***教師、家長***的關愛和關心,得不到成人的愛就會使學生產生自卑感,擔心失去成人的愛時會產生一種不安全感。

  2、自尊和受他人尊重的需要。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

  3、自主和獨立的需要。進入少年期的兒童產生了“成人感”,他們不再像小學生那樣以為家長和老師的話都是正確的,他們要求老師在學習上引導自己探索,在生活上培養他們的自主能力。

  4、求知和學習成就的需要。學習是初中生的主導活動,它的狀況如何,會影響其他活動。學習中取得好成績是他們最大的需要。

  ***三***初中生的“變化”

  1、更強調競爭。尤其是學習上的競爭。

  2、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因而出現部分學生厭學現象。

  3、生理與心理的變化。

  ***四***初中生的“不良心理”

  1、逆反心理——這是一種與教育作用相斥的心理“對著幹”。

  2、稱霸心理——這是一種為了展示自我的變態心理。

  3、獵奇心理——這是一種生理與思想發展不協調的心理。

  表現為:求知慾的異化,好奇心的變態,對心中偶像的過分崇拜,對異性的神祕感。

  4、報復心理——這是虛榮心受到損害後所產生的一種病態心理。

  5、模仿心理——這是心理不成熟的具體表現。如模仿影視劇中打鬥、搶劫殺人、談戀愛等。

  ***五***優秀初中生的表現

  1、知識和技能: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功,能夠適當應用學到的基本知識解決具體問題。

  2、注意力集中:不容易分心,能在充分的時間裡對一個問題集中注意力。

  3、熱愛學習:喜歡探討問題和做作業,並樂於處理比較困難的問題、作業和進行爭論。

  4、情緒穩定:經常保持自信、愉快和安詳,有幽默感,能夠適應日常變化,不暴怒。

  5、關心集體:樂於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助人為樂,和他人融洽相處,對別人不吹毛求疵。

  6、興趣廣泛:對各種學問和活動都感興趣。像藝術、書法、閱讀、數學、體育和社會常識等。

  7、堅持性:把指定的任務作為重要目標,並努力完成它。

  8、善於口頭表達:能使用眾多的詞彙表達一件事或一個觀點。


中學生心理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