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麼

  日本教育孩子的方法與我國大不相同,那麼日本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呢?一起來看看,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日本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日本教育孩子的方法

  和他們一起玩耍

  高橋博史是位獸醫,有兩個兒子。一天傍晚,高橋夫婦在家中將洗滌劑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後,倒在大澡盆裡,然後讓兩個兒子站到澡盆中間,再用紗布將呼啦圈纏起來套住孩子。就在夫妻倆一起慢慢抬起呼啦圈的一瞬間,夕陽下出現了一個猶如彩虹般絢爛的大泡泡,將孩子整個圍在了裡面!

  歡呼雀躍的兄弟二人,馬上將鄰居家的小朋友全都請到家裡來,不知疲倦地一直玩到天黑。在這個實驗裡,高橋夫婦讓孩子們瞭解了光的折射原理,以及在配泡泡水時溶液濃度的計算方法。

  不過,高橋博史說:“不必馬上讓他們學會這些知識。只要***父母***能和他們一起玩耍,孩子們自然會產生興趣。有多大投入,就會有多大收穫,即使這些實驗不能立竿見影地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但對於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來說,卻有相當大的幫助。”

  “家庭實驗室”

  現在,日本學校裡理科課時有所減少,令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機會也越來越少。而小學課本中那些有趣的實驗,又往往會成為一些名牌中學的入學考試題目。怎麼辦呢?

  為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日本作家高橋秀樹幹脆建了個“家庭實驗室”,他經常在家中帶著兒子一起做實驗。父子倆拆過自行車,安裝過小馬達,每一次實驗成功,他們都會無比興奮。父子倆還曾按照兒子的課本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先加熱燒瓶,等燒瓶裡的水沸騰後蓋上蓋子,然後將燒瓶底部浸入冷水中,一俟燒瓶裡的水停止沸騰就馬上用冷水從燒瓶頂上澆下來,看看燒瓶裡的水會出現什麼情況。

  課本里附有解釋的正確答案是:水會再次沸騰。在試驗中,當水再次沸騰的瞬間,高橋秀樹看到了兒子臉上又驚又喜的表情。

  試著讓孩子當家

  家住靜岡縣藤枝市的大石壽美惠,小時候是遠近聞名的“捉蟲女王”,她一天最多曾捉過101只蟬。現在,她又將這門“技藝”傳授給了小女兒小香。小香剛上小學一年級,但她不但能應付各種各樣的昆蟲,連捉蛇都不在話下。她可以輕而易舉地叫出各種昆蟲的名字,甚至還能分辨出它們的年齡。學校的生活課上,小香成了當之無愧的“小昆蟲學家”和“小英雄”。

  實際上,只要父母教育得法,實驗不僅可以培養孩子對自然科學的興趣,也可以培養他們對社會科學的興趣。

  今年暑假期間,川崎市的佑雁女士讓正在讀小學6年級的兒子負責準備一週的午飯,而且還要負責採購。佑雁事先規定好最多能花多少錢,並要求兒子只購買“國產食材”。

  結果,佑雁的兒子在採購中發現,國產食品和進口食品價格大不相同。在父母幫助下,佑雁的兒子就此進行了“調查”,從而瞭解了不少進出口貿易知識。

  日本教育孩子的名言

  1、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

  2、對孩子的行為,五件事中三件誇獎,兩件批評,他定會朝好的方向發展。

  3、與其給他知識,不如讓他感動,與其讓他感動,不如讓他去實踐。

  4、最開始教孩子學習時,一定要為他找到人品好的老師,再有才智,學歷,而人品惡劣的老師,不能做孩子學習的典範。

  5、瞭解世間之事的人,應該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貪戀酒色與金錢之事。

  6、人過了20歲,父母老師的意見就像過了春天再施的肥一樣無效。所以矯正孩子的惡習要趁小。

  7、朋友的影響大於父母的影響。因為父母與孩子的年齡性別之差都制約著父母的影響力。而朋友的影響則不受制約,特別是精神上的影響更大。可見,孩子選擇朋友是何等的重要。

  8、愛哭的孩子長得快。小孩哭是一種自我慾望的表現。如果孩子的生命力越強,越健康,他就哭得越厲害。因為哭對他是種運動,哭會使他增進食慾,哭累了會讓他酣睡。

  9、即使捱打,也是父母的棒杖。人生總要在各個階段受到不同的打擊,面對打擊自制力的有無與強弱非常關鍵。從小總是捱打的孩子則從小就習慣了打擊,長大後有力量保持正常精神狀態。

  10、讓所愛的孩子外出旅行。這裡的旅行不是觀光,而是離開家鄉到陌生之地工作。人不離開父母的保護,不體會到這種艱辛就得不到錘鍊,就更談不上真正的幸福。如果真的愛孩子,就是要讓孩子吃些苦。否則等孩子長大了真的一無所成,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11、愛孩子,批兩次,表揚三次,教他五次就會成才。

  12、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孩子可以獨立地生活,保護者可以安心地離開孩子身邊。孩子遇到問題,應讓他自己想想。人的發展就像上臺階,不自己上一個臺階,就無法學會那個階段的東西。

  日本人教育孩子的建議

  1、重視提高孩子身體素質

  在中國,你絕對看不到,也根本不會相信,在嚴寒的冬天裡,家長或學校會讓孩子光著上身,穿著短褲,在操場上跑步,然而在日本就有這樣的幼兒園,每天都以這種方式讓孩子鍛鍊身體。

  重視孩子的身體素質,是日本教育的一大特點。日本孩子從小就被灌輸“不怕冷,多運動”的思想。無論冬夏體育課,一律要求孩子穿短T恤和短褲。有的孩子從小就被家長鍛練洗冷水浴,以此來鍛鍊孩子的體質和意志。

  2、重視教育孩子吃苦耐勞

  日本人注重有意識地給孩子提供吃苦的機會,讓孩子們從小就去經歷磨難和挫折。日本幼兒園都有“遠足”鍛鍊課,即保育員帶孩子不坐車而步行往返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園遊玩。小學高年級和中學每年都舉辦“田園學校”、“海島學校”、“森林學校”,讓孩子瞭解農村生活的同時,經風雨見世面。

  大多數家長要求孩子從小做家務,整理房間,做飯,買東西。上學,家長從不接送。外出時也是自己揹著包。念大學,學費家長出,生活費得自己打工賺取。這樣很好地培養了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自立能力。

  3、重視培養孩子國家觀念

  日本家長和教師經常教育孩子,自己的國家資源稀少,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奮鬥,才能使國家得以富強,才能使自己得以生存。因此,每個人都要以國家為重,為國家多做貢獻。這樣,日本孩子從小就在心中對國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日本讓人驚呆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4、重視引導孩子團結合作

  日本人認為,團結是一個民族強大的前提,集體的力量永遠大於個人。這種團結精神要從小事、從生活瑣事、從娃娃抓起。在幼兒園,老師經常組織孩子們玩的一種遊戲叫“二人三腳”,就是把兩個人的各一隻腳綁在一起,形成“三隻腳”,然後分成幾組,一起賽跑,配合稍有一點不默契,就會摔倒,或落後。

  1***.冬季穿短褲進行耐寒訓練,用“持久走大會”見證成長

  日本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便要接受冬季耐寒訓練。從進入冬季開始,他們便要開始殘酷的耐寒訓練,利用課餘時間,換上短袖的“跑步服”,操場上運動。寒假一過,“持久走大會”便開始了。跑完全程的孩子,會得到一張證書,日本媽媽對此格外珍視,她們用此記錄孩子的成長。

  與中國媽媽相比,日本的媽媽不會給孩子穿太厚的衣服,她們認為,寒冷的天氣會培養出孩子健康的體魄和頑強的毅力。

  2***.頗於大膽的戶外活動鍛鍊毅力和膽識

  與中國相比,日本的幼兒活動更大膽。在這裡,沒有家長在乎孩子的小傷小碰,那是一種鍛鍊;老師也不用因為活動有危險而不讓孩子嘗試,相反,他們鼓勵孩子去大膽的嘗試。用美咲媽媽的話說:“讓她去嘗試吧,受傷了她才知道疼是怎樣的體驗”。

  這麼高難度的活動,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冒險,對家長來說是一種考驗!

  小小年紀,手上已經有了繭子,這是孩子成長的記號!

1.教育小孩的正確方法

2.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有哪些

3.國外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4.家庭教育孩子十大方法

5.家長們教育孩子有哪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