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腹瀉恢復緩慢的原因

  小兒腹瀉屬中醫“洩瀉”範疇。中醫認為引起小兒洩瀉的原因,不外是感受外邪,內傷乳食及脾胃虛弱。那麼寶寶為什麼腹瀉恢復緩慢?下面就跟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1、消化道功能弱卻負擔重

  寶寶的身體處在不斷髮育和完善之中,胃腸道功能還很薄弱,各種消化酶的活性也較低,對食物的消化相對費力,而身體生長髮育需要的能量卻很大,都需要通過食物消化獲得,因此,寶寶的胃腸道負擔很重。這對矛盾決定了寶寶容易出現消化問題,腹瀉也就在所難免了。一旦出現腹瀉,寶寶的消化功能會更弱,形成惡性迴圈,造成腹瀉長時間不能痊癒。

  2、免疫功能不成熟

  寶寶的免疫功能較弱,體內抗體的量比較少,而且腸道黏膜很薄弱,屏障功能較差,對侵入消化道的病原體的抵抗能力比成人弱得多,進食同樣被汙染的食物,父母可能沒有什麼異常反應,而寶寶卻承受不了,上吐下瀉。腸道發生炎症時,對黏膜會產生破壞作用,修復需要一定的時間,而消化道還要一刻不停地承擔消化食物的任務,所以恢復起來比較慢。

  寶寶腹瀉該如何預防

  1、注意飲食衛生:食品應新鮮、清潔,凡變質的食物均不可餵養小兒,食具也必須注意消毒。

  2、提倡母乳餵養:尤以出生後最初數月內應以母乳餵養。因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

  3、預防寶寶上火:因寶寶的脾胃嬌嫩,容易出現胃腸積食和積熱,“上火”後易引起腹瀉。預防上火的治療方法,有多喝水,多喝果汁,攝入配方奶或熱量高食品較多的寶寶,可以選用天然植物製成的清火產品,如每伴清清寶,可調節寶寶易上火的體質,將其調入牛奶或直接用溫水衝調,可達到平衡食物攝入熱量的效果,溫和降火,安全、無副作用,無依賴性。要注意挑選可值得信賴且口碑良好的清火產品。

  4、注意飲食質量:母乳不足或缺母乳採取混合餵養及人工餵養時,應注意飲食調配,不宜過多或過早要給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發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響小兒生長髮育,初出生至3個月內嬰兒母乳不足,可吃牛奶或豆漿補充,無論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適當稀釋,以利於消化和吸收;食慾不振時,不宜強制進食。

  5、增強體質:平時應加強戶外活動,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注意小兒體格鍛鍊,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種疾病。

  6、避免不良刺激:寶寶日常生活中應防止過度疲勞、驚嚇或精神過度緊張。

  7、寶寶的用具一定要保持清潔:奶具每日應煮沸消毒一次,每次用完後要洗淨,再用時要開水燙一下。不要用不潔淨的手去摸,在奶嘴不通時,大人切勿用嘴去吸通後給孩子吃,以防病從口入。

  8、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腹瀉易引起流行,對新生兒,托幼機構及醫院應注意消毒隔離。發現腹瀉患兒和帶菌者要隔離治療,烘便應做消毒處理。

  如何為腹瀉的小兒安排飲食

  不論何種病因的腹瀉,每日大便次數可達4~5次乃至數十次不等,也常有噁心、嘔吐,患兒一般食慾不好或拒絕食物。

  此時大人不要焦急,因為小兒的胃腸道功能雖然降低,但仍可消化吸收部分營養素,所以母乳餵養小兒要堅持哺餵,只要小兒想吃,就可以喂。

  吃牛奶的孩子,每次奶量可以減少1/3左右,如果減量後小兒不夠吃,可以新增含鹽分的米湯,或哺餵胡蘿蔔水、新鮮的水果或蔬菜水,以補充無機鹽和維生素。

  輔食在腹瀉期間可以暫停,待病症恢復後,再慢慢由小量逐漸新增。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向各國推薦口服補液鹽,按其說明配成液體,根據小兒腹瀉情況分多次用匙餵食。

  只要注意液體的充分供給,一般孩子都能安全度過腹瀉期。一旦發現患兒口脣乾燥、眼窩和囟門下陷、面板失去彈性***也就是在肚皮上捏起皮褶後放下,很長時間不恢復原狀***、面色發灰、尿少,說明有脫水發生,應當儘快找醫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