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星花金龜防止措施

  昆蟲名,為鞘翅目,花金龜科。分佈於中國的東北、華北、華東、華中等地區。成蟲取食玉米、小麥、果樹、蔬菜等多種農作物。以成蟲取食玉米花絲,多在玉米吐絲授粉期至灌漿初期危害,也有的在玉米灌漿盛期成蟲啃食玉米子粒。成蟲群集在玉米雌穗上,從穗軸頂花絲處開始,逐漸鑽進苞葉內,取食正在灌漿的籽粒,嚴重影響鮮食玉米的產量和品質。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白星花金龜繁殖環境,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白星花金龜繁殖環境

  一、白星花金龜簡介

  Potosia ***Liocola*** brevitarsis

  昆蟲的1種。又名白紋銅花金龜,白星花潛。分佈於中國的東北、華北、華東、華中等地區。體型中等,體長17~24毫米,體寬9~12毫米。橢圓形,背面較平,體較光亮,多為古銅色或青銅色,有的足綠色,體背面和腹面散佈很多不規則的白絨斑。脣基較短寬,密佈粗大刻點,前緣向上折翹,有中凹,兩側具邊框,外側向下傾斜,擴充套件呈鈍角形。觸角深褐色,雄蟲鰓片部長、雌蟲短。複眼突出。前胸背板長短於寬,兩側弧形,基部最寬,后角寬圓;盤區刻點較稀小,並具有2~3個白絨斑或呈不規則的排列,有的沿邊框有白絨帶,後緣有中凹。小盾片呈長三角形,頂端鈍,表面光滑,僅基角有少量刻點。鞘翅寬大,肩部最寬,後緣圓弧形,縫角不突出;背面遍佈粗大刻紋,肩凸的內、外側刻紋尤為密集,白絨斑多為橫波紋狀,多集中在鞘翅的中、後部。臀板短寬,密佈皺紋和黃茸毛,每側有 3個白絨斑,呈三角形排列。中胸腹突扁平,前端圓。後胸腹板中間光滑,兩側密佈粗大皺紋和黃絨毛。腹部光滑,兩側刻紋較密粗,1~4節近邊緣處和3~5節兩側中央有白絨斑。後足基節後外端角齒狀;足粗壯,膝部有白絨斑,前足脛節外緣有3齒,跗節具兩彎曲的爪***見圖***。

  1年1代,以幼蟲在土中越冬。成蟲 5月份出現,7~8月為發生盛期。有假死性。主要為害玉米***乳期***、***等植物的花,或為害有傷痕的或過熟的桃和蘋果,吸取榆、櫟類多種樹木傷口處的汁液。成蟲產卵於含腐殖質多的土中或堆肥和腐物堆中。幼蟲***蠐螬***頭小體肥大,多以腐敗物為食,常見於堆肥和腐爛秸稈堆中,有時亦見於雞窩中。以揹著地,足朝上行進。乾燥幼蟲入藥,有破瘀、止痛、散風平喘、明目去翳等功能。

  防治措施

  ***1***成蟲發生盛期用黑光燈誘殺。

  ***2***利用成蟲假死習性,在成蟲發生盛期,清晨溫度較低時震落捕殺。

  ***3***藥劑防治幼蟲,可用50% 辛硫磷乳油1000 倍液、2.5%敵殺死乳油20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倍液、25%愛卡士乳油1000倍液等與600倍天達2116混配噴霧。

  外形特徵

  體長:18~22mm,寬11~13mm。

  白星花金龜體色多為古銅色或黑紫銅色,有光澤;前胸背板、鞘翅和臀板上有白色絨狀斑紋;前胸背板上通常有2~3對或排列不規則的白色絨斑。

  體型中等,體長17~24毫米,體寬9~12毫米。橢圓形,背面較平,體較光亮,多為古銅色或青銅色,有的足綠色,體背面和腹面散佈很多不規則的白絨斑。脣基較短寬,密佈粗大刻點,前緣向上折翹,有中凹,兩側具邊框,外側向下傾斜,擴充套件呈鈍角形。觸角深褐色,雄蟲鰓片部長、雌蟲短。複眼突出。前胸背板長短於寬,兩側弧形,基部最寬,后角寬圓;盤區刻點較稀小,並具有2~3個白絨斑或呈不規則的排列,有的沿邊框有白絨帶,後緣有中凹。小盾片呈長三角形,頂端鈍,表面光滑,僅基角有少量刻點。鞘翅寬大,肩部最寬,後緣圓弧形,縫角不突出;背面遍佈粗大刻紋,肩凸的內、外側刻紋尤為密集,白絨斑多為橫波紋狀,多集中在鞘翅的中、後部。臀板短寬,密佈皺紋和黃茸毛,每側有3個白絨斑,呈三角形排列。中胸腹突扁平,前端圓。後胸腹板中間光滑,兩側密佈粗大皺紋和黃絨毛。腹部光滑,兩側刻紋較密粗,1~4節近邊緣處和3~5節兩側中央有白絨斑。後足基節後外端角齒狀;足粗壯,膝部有白絨斑,前足脛節外緣有3齒,跗節具兩彎曲的爪。

  生長繁殖

  一年一代,以幼蟲在土中越冬。成蟲5月份出現,7~8月為發生盛期。有假死性。主要為害玉米***乳期***、***等植物的花,或為害有傷痕的或過熟的桃和蘋果,吸取榆、櫟類多種樹木傷口處的汁液。成蟲產卵於含腐殖質多的土中或堆肥和腐物堆中。幼蟲***蠐螬***頭小體肥大,多以腐敗物為食,常見於堆肥和腐爛秸稈堆中,有時亦見於雞窩中。以揹著地,足朝上行進。乾燥幼蟲入藥,有破瘀、止痛、散風平喘、明目去翳等功能。

  二、分佈範圍

  白星花金龜分佈於中國的東北、華北、華東、華中等地區。

  三、防禦措施

  1.為害症狀成蟲多群集於玉米雌穗上取食花絲和幼嫩的籽粒,造成直接產量損失;其排出的糞便汙染下部葉片和果穗,影響光合作用並加重穗腐病發生;取食花葯,影響授粉。

  2.形態特徵橢圓形,古銅或青銅色光澤,體長18~22mm,體表散佈眾多不規則白色絨狀斑紋。

  3.發生規律:1年1代,食性雜,以幼蟲或成蟲在土壤或腐殖質和堆肥中越冬。6~8月為成蟲盛發期,白天活動,飛翔力強,有趨光性和假死性,對酒醋味有趨性,產卵於土中.

  4.防治方法:種植苞葉緊密品種。用糖醋液進行誘殺。在6~7月害蟲發生盛期,將白酒、食醋、紅糖、水、90%敵百蟲晶體按1:3:6:10:1的比例在盆內拌勻,放置在腐爛的有機質較多的地方或玉米田邊,架起到與玉米穗大致相同的高度,誘殺金龜子。也可用40~50 釐米長的竹筒或酒瓶等小口容器,裡面放腐熟的果實2~3個,加少量糖蜜,將竹筒、酒瓶等與植株緊貼相掛,誘集金龜子,在下午3~4時收集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