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閱讀感悟手抄報

  書籍是我們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戲劇大師莎士比亞說過: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讀書是獲取資訊,增長智慧和培養個性品德的重要途徑。學習不限於讀書,但讀書是學習的基礎,要獲取知識,就離不開讀書,北宋的歐陽修認為立學以讀書為本。下面是由小編整理以讀書為主題的手抄報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助你們:

  1:讀《邊城》有感***一***

  早在高中時,就接觸過沈先生的《邊城》。那時的我浮躁而稚嫩,甚至還不知道里面故事發生的地點是鳳凰古城,也讀不出其中的韻味,更沒有對它產生任何自己的想法,僅僅把它當一篇普通的課文,糊弄過去了。現在把《邊城》通篇讀下來,我讀出了沈先生會湘西風情的鐘愛,讀出了當地的人們純樸赤誠,讀出了故事淡淡的憂傷。

  在文中,先生用幽淡的筆墨向人們呈現出溼潤透明的湘西美景,其中,那座碧溪岨的白塔給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那座立在半山腰的白塔就像是一個沉默的精靈,遠遠地眺望著老船伕和翠翠的家,默默地給予他們祝福。它就像是老船伕和翠翠心靈的港灣。每當他們有心事無處訴說,他們總會出神地遙遙望著白塔,讓被現實束縛的心起飛,在心底向白塔傾訴他們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後,白塔在一次暴風雨中絕望的倒下。我想,它一定是不忍看到翠翠的眼淚。又或者,是翠翠已經長大,已經不需要白塔的守護吧。倒下的白塔就這樣,在唏噓中久久地立在我的心裡。

圖片欣賞

以讀書為主題的手抄報圖片1

以讀書為主題的手抄報圖片2

以讀書為主題的手抄報圖片3

  除了美景,文中更多的是講述著一個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主人公翠翠是一個柔美純樸的少女,與二佬儺送第一次的見面兩人便已一見鍾情。情竇初開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著,不對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親的爺爺。日子如翠翠家門前的溪水一樣靜靜地向前流淌著,少女的羞澀使翠翠在面對二佬時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而此時,大佬天寶也愛上了翠翠並請人做媒。翠翠惶恐之中從未向任何人表明她的心思,但她已經有了自己內心的選擇。

  在天寶和儺送互相表明態度後,天寶溺死與湍急的漩渦之中;儺送只要渡船不要碾坊的決心由於大哥的死也變得不再堅定如初,加上家人的反對,他毅然離家闖天下,沒有人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回來恬靜的茶峒。孤獨的翠翠再沒有聽到在夢裡將她拖起的悠揚的歌聲,她對此還一點都不知情。

  直到最後,在爺爺懷著對翠翠的惦念離開人世之後,翠翠才明白了始末。她哭了,眼淚的苦澀不堪的,因為她失去了最親的爺爺,也可能將失去那份還沒來得及開花的愛情。

以讀書為主題的手抄報圖片4

以讀書為主題的手抄報圖片5

  在那年的冬天,那座白塔又重新建起來了,但是翠翠要等的人還沒有出現。可能,在某一年某一天,他回來把翠翠接走,又可能,翠翠的遺憾就像白塔一樣,永遠地聳立在她的心中。

  這是一個牽動人心的故事,但我不能說這是一個我喜歡的故事。在我看來,翠翠如果能跟爺爺或儺送表明自己的想法,悲劇就不會發生,遺憾也不會產生。我想,除了欣賞文章中主人公們的淳樸善良以外,我們也應該以他們作為教訓。無論什麼事情,機會是由自己把握的,消極的等待只會讓自己陷入自己遺憾或悲劇。

  這座邊城,是翠翠心靈的歸宿,她一直留在溪邊無盡地等待。我們每個人的心裡也有一座邊城,它既是我們的枷鎖,也是我們的歸宿。我希望,我能在自己的邊城裡面不斷地尋找,而不是等待。

  2:讀《邊城》有感***二***

  連日的陰雨,心情本就有些鬱郁,更那堪是夜晚,似乎寂聊也隨之侵襲而來。不想陷入一種空洞和無助,就起身去泡了杯咖啡,讓自己溫熱和活力起來。然後端坐在電腦前,慢慢地閱讀起數日前朋友推薦的沈從文先生的《邊城》。

  初讀,許是習慣性的讀小說的方式,急切的想尋讀裡面的人物或情節,故對於小說開篇大段的景物描寫似乎看不進去,可漸漸的,一幅曼妙的風情畫卷隨著文字徐徐展開,使人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彷彿置身湘西那美麗的世外桃園。翠翠就是在這樣一個淳樸、天然、優美的環境中孕育出來的自然之女。

  就是這樣一個懵懂、嬌憨、不食人間煙火的純美女孩,卻遭遇了一段似乎尚未開始就已結束了的綿長而憂傷的愛。也許越是急切得到就越容易失去,難道這就是宿命麼?“那個人明天會回來麼?”故事的結尾以這樣的反問戛然而止,讓人唏噓不已。掩卷,腦海中似乎浮現翠翠燈下托腮喃喃自語的神情:“那個人明天會回來麼?”她的糾結讓人生生的心疼起來:這漫長的日子她是否能夠靠著那個初見時的甜美回憶安然度過呢?

  很久沒有讀到這樣使人驚豔的文字了,這驚豔不是華麗。而是不染塵世的純美愛情遭壓抑帶給人的一種柔軟、一種憐惜,一種淡淡的憂傷,一種對命運不解的扣問。不由感慨有時男子如何竟有比女子還極致的細膩,沈從文先生如何知曉那樣一個情竇初開的女子那麼隱微的心理,難道真如他所說:“在最好的年紀遇到了一個正當最好年紀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