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經濟學知識點總結

  當今社會,人們對經濟生活的參與度不斷提高,提高中學生參與經濟生活的選擇能力顯得尤為迫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高中經濟學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

  1、商品的價格是如何形成的?

  ①價值決定價格。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②供求影響價格。供不應求時商品價格上漲,供過於求時商品價格下降。

  2、價格變動的影響是什麼?

  ***1***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①一般說來,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這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

  ②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③在可以相互替代的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轉而消費另一種商品,導致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種商品價格下降,消費者將增加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導致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減少。

  ④在有互補關係的商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不僅使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也會使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減少;反之,一種商品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會引起另一種商品需求量隨之增加。

  ***2***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①調節生產。②提高勞動生產率。③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3、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表現形式:商品價格受供求關係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4、影響消費的因素有什麼?

  ①消費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價總體水平,根本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

  ②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

  ③人們當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就越大。

  ④居民消費水平不僅取決於當前的收入,而且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

  ⑤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聯絡。

  ⑥物價的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物價上漲購買力降低,物價下跌購買力提高。

  5、恩格爾係數降低說明什麼?

  恩格爾係數降低,說明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改善,消費層次和消費質量都有所提高。

  6、消費心理: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

  7、如何做一名理智的消費者?

  ①量入為出,適度消費。要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之內進行消費。

  ②避免盲從,理性消費。要避免盲目跟風,避免情緒化消費,避免只重物質消費忽視精神消費的傾向。

  ③保護環境,綠色消費。我們應該樹立生態文明觀念。綠色消費的主旨是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核心是可持續性消費。

  ④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高中經濟學第二單元知識點總結

  1、生產與消費的關係

  ⑴生產決定消費。

  ①生產決定消費的物件;

  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

  ③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

  ④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⑵消費對生產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費的發展促進生產的發展。

  ①生產出來的產品被消費了,這種產品的生產過程才算最終完成

  ②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

  ③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

  ④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能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2、為什麼要大力發展生產力?

  ①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需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也是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

  ②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才能擺脫經濟文化落後狀態,縮小歷史遺留下來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趕上以至超過發達國家,充分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3、怎樣大力發展生產力?

  ①要牢牢扭住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②必須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必須加快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

  ④必須通過改革,調整生產關係中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調整上層建築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

  4、國有經濟的作用

  ①國有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他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②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對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具有關鍵作用。

  5、公有制主體地位的表現:①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②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6、堅持和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必要性:

  ①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②實踐證明,它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7、怎樣堅持和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

  ①毫不動搖的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②毫不動搖的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③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8、公司成功經營的主要因素

  ①公司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②公司要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③公司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

  ④公司要通過強強聯合和企業兼併

  9、黨和政府為什麼要重視就業問題?***就業的意義***

  就業是民生之本,對整個社會生產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就業使得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出社會所需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勞動者通過就業取得報酬,從而獲得生活來源,使社會勞動力能夠不斷再生產。有利於其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豐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10、怎樣解決就業問題?

  ①黨和政府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

  ②勞動者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要樹立自主擇業觀、競爭就業觀、職業平等觀、多種方式就業觀

  11、勞動者享有的權利包括:

  ***1***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權;

  ***2***取得勞動報酬權;

  ***3***休息、休假權;

  ***4***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權;

  ***5***接受職業技能培訓、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

  ***6***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

  12、怎樣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利?

  ①勞動者享有權利,是以履行義務為前提的。自覺履行勞動者的義務是獲得權利、維護權利的基礎;

  ②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依據;

  ③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可以通過投訴、協商、申請調解、申請仲裁、向法院起訴等途徑加以維護,而不能以非法手段施加報復

  ④勞動者要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當權益受到侵害時,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式維護權益,是每個勞動者的正確選擇。

  高中經濟學第三單元知識點總結

  1、我國的分配方式是什麼?它的決定性因素是什麼?

  生產決定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相應的就必然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2、收入分配是如何實現社會公平的?

  ①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

  ②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佔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佔合理比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

  ③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

  3、當前我國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哪些措施?①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②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著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④提高最低工資標準⑤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

  4、我國實現再分配公平採取的措施?

  要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通過強化稅收調節,整頓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防止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實現公平分配。

  5、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1***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②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2***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6、當前我國如何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係?

  ①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

  ②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後富。

  7、收入分配公平的意義:這是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的體現,它有助於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係,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還有利於提高勞動者生產積極性,調高勞動效率。

  8、財政的作用

  ①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②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執行的作用。

  9、國家如何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調控經濟平穩執行?

  經濟的平穩執行要求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①當經濟增長過熱、物價上漲時,採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和從緊的貨幣政策***提高存貸款利率***,從而抑制總需求,降低通貨膨脹率,給經濟“降溫”;

  ②反之,當經濟增長滯緩,經濟執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時,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增加經濟建設支出和減少稅收***和擴張性貨幣政策,***降低存貸款利率***,從而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拉動經濟增長。

  10、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有哪些?

  ①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②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二者是根與葉、源與流的關係。只有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社會財富不斷增加,才能保證國家財政收入持續增長。

  ③國家應當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證國家愛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又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11、如何理解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①每個公民在享受國家提供的各種服務的同時,必須承擔義務,自覺誠信納稅。

  ②必須堅決與任何違反稅法的行為作鬥爭,以維護我國的根本利益。

  ③公民要增強對國家公職人員及公共權力的監督意識,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關注國家對稅收的徵管和使用,對貪汙和浪費國家資財的行為進行批評和檢舉,以維護人民和國家的利益。

  高中經濟學第四單元知識點總結

  1、如何規範市場秩序?

  ①國家要綜合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強巨集觀調控。

  ②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市場規則維護。

  ③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執行必不可少的條件。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範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為此,要切實加強社會信用建設,大力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

  ④每個經濟活動參與者都必須學法、懂法、守法、用法,都應該樹立誠信觀念,遵守市場道德,逐步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風尚。

  2、市場調節的優點

  ①在瞬息萬變的經濟生活中,市場能夠通過價格漲落比較及時、準確、靈活地反映供求關係變化,傳遞供求資訊,實現資源配置。

  ②面對市場競爭,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在利益槓桿的作用下,積極調整生產經營活動,從而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資源的有效利用。

  3、市場調節的侷限性

  ①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解決不了國防、治安等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槍支彈藥及危險品等也不能讓市場來調節。

  ②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後性的弊端。

  4、市場調節的弊端帶來的結果:如果僅由市場調節,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

  5、社會主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①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誌。

  ②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

  ③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巨集觀調控。加強巨集觀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6、加強巨集觀調控的必要性***為什麼要把市場和政府有機結合來發展經濟***

  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既需要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又需要加強國家巨集觀調控

  ②加強巨集觀調控,不只是為了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它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的弊端。

  ③更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標要求國家必須發揮巨集觀調控職能。

  ④把市場調節“無形的手”和國家巨集觀調控“有形的手”結合起來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7、巨集觀調控的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巨集觀調控的手段:經濟手段***最常用的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8、科學發展觀的含義: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9、如何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①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③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④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⑤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⑥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健全現代市場體系。

  ⑧完善巨集觀調控體系,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

  ⑨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⑩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和統籌兼顧。

  10、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①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同時也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的流動。促進了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促進了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推動了世界範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②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這種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絡在一起,這使得一個國家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

  11、如何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①對外開放成為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經過多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②在新世界新階段,我們必須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要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③我們要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更多的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

  ④我們要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支援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

  ⑤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係,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