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高中教師在歷史教學的設計和課堂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農耕時代的手工業

  一、金屬冶煉業

  1、青銅時代: ①時間從夏朝到春秋末期的15個世紀;②特點是數量多、規模大、種類齊、技藝精,展示出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

  2、鐵器時代:鐵器在春秋戰國大量開始,西漢普及;

  3、冶煉燃料: ①煤始於西漢,普及於北宋;②焦炭始於南宋,普及於明朝。

  二、紡織業

  1、我國是最早發明絲織技術的國家,開始於原始社會;

  2、漢代發明提花機,絲織品遠銷歐洲,中國被成為“絲國”;

  3、唐代發明緙絲技術,絲織業重心轉移到南方;

  4、宋末元初棉紡織業進一步發展,元朝黃道婆全面改進生產技術,江蘇的松江元明時期成為全國棉織中心;棉布在明朝普及為民眾的主要衣料。

  三、陶瓷業

  1、陶器:彩陶、黑陶和白陶。

  2、瓷器: ①東漢晚期發明青瓷;②魏晉南北朝發明白瓷;③唐朝制瓷業發展為獨立的生產部門,出現“南青北白”兩大制瓷體系,瓷器取代絲綢成為中華文明的象徵;④宋代景德鎮成為瓷都,出現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窯;⑤元代進入彩瓷生產時期。

  四、生產組織形式

  1、官營手工業:

  ①地位:從西周到明代前期一直佔據主導地位;②優勢:資金雄厚、規模經營、分工細密、管理嚴格、技藝高超,工匠從徵役制逐步到僱募制;③侷限:不計成本、缺乏競爭、強制勞動。

  2、私營手工業:

  ①春秋戰國興起;②唐以前主要是農民家庭副業和城鎮家庭小作坊形式;③唐宋時期商品化程度提高;④明代中葉佔據手工業生產的主導地位,並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中國古代政治史

  一、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演變和發展趨勢

  秦朝————漢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

  確立 鞏固 完善 強化 加強 頂峰

  集權 專制

  ↓ ↓

  解決中央與地方的矛盾 ← | → 解決君權與相權的矛盾

  維護國家統一,有積極意義 加強專制,消極作用多

  發展趨勢:不斷加強,從集權到專制

  二、分裂與統一

  1、分裂的原因

  ⑴封建自然經濟的分散性。***占主導地位***

  ⑵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據勢力的膨脹。***政治腐敗***

  ⑶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激化矛盾***

  ⑷各族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和鬥爭。

  2、統一的原因

  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其原因:

  ⑴秦漢以來,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和發展,有效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⑵從思想上看,中華民族很早就產生了統一的思想要求,經儒家發展為“大一統”思想,成為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間的凝聚力加強。

  ⑷中原漢族先進經濟、文化的強大吸引力,使少數民族嚮往中原。***被征服***

  3、評價:

  ⑴分裂是歷史發展的支流,處於短暫的、次要的地位。

  ①從時間看,封建社會分裂時間不超過幾百年。

  ②從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統一的王朝,影響巨大、深遠。

  ③從分裂時期看,分裂孕育著統一,出現區域性統一。

  ⑵對分裂與統一要具體分析,尤其是國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論,不能對分裂簡單地加以否定。

  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主流,處於主要地位。要充分肯定國家統一的歷史進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