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竿的長度

  垂釣已然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方式之一,似乎每位父親對垂釣都有極大的興趣。海竿也是大家用的比較多的工具之一,你對海竿瞭解嗎?你知道一般為多少嗎?小編給大家普及知識點啦!快做筆記!

  一、關於

  這要根據需要來定。比如長度,若是水庫釣,那麼一般應選3米以上竿,最好是3.6米、3.9米,甚至4.5米的大海竿。當然也不是越長越好,因為雖然長竿拋得遠,但過長了,反而發不上力,這裡有個最佳發力狀態問題。通常3.6米和3.9米的竿拋投時發力狀態最佳。

  這要根據需要來定。比如長度,若是水庫釣,那麼一般應選3米以上竿,最好是3.6米、3.9米,甚至4.5米的大海竿。當然也不是越長越好,因為雖然長竿拋得遠,但過長了,反而發不上力,這裡有個最佳發力狀態問題。通常3.6米和3.9米的竿拋投時發力狀態最佳。

  二、調性

  一定要選購調性適中的海竿,彈性好,韌性佳,這樣的海竿拋投時發力狀態特別好。有的海竿拿在手裡硬撅撅跟木棍子似的,竿體粗、梢子硬,拋投起來一點彈性都沒有,這類竿拋起來找不到感覺,很難發上力。而軟調性的海竿,打小陀串鉤坯可以,若打大花或糟食糰子,則基本是沒法發力。

  所以選竿時也要考慮所釣物件魚,若釣腳魚,使小陀串鉤,便要軟調竿,竿梢軟還可得到較明顯的魚訊表現。釣鯉魚、草魚、青魚等大型魚種,則基本無法用軟調竿,一是打不了大食掄,二是上魚後“領”魚也太費勁。

  三、做工

  竿體的實際長度與標示長度的誤差越小越好。同時各節抽出的長度也要均勻適當,各導眼間距要適中合理***越向尖部,間距越小***,若間距過長或過短都表明某兩節嵌接的深度不合理,這樣的海竿不可取。

  要逐節地察看各導眼的瓷環和金屬箍做工是否精細,勃合得是否牢固。

  把海竿握在手中端平,按上下左右方向,先用小勁兒輕晃幾下,然後再逐漸加以擺動,觀察其彎點,便知竿的軟硬度。更重要的是聽其是否有“咔瞪、咔橙”的碰撞感,如有,則表明某兩節的嵌接處曠量大,這當然不是好竿。

  四、獨特的優點

  海竿與手竿相比有如下優點:

  ***1***甩得遠:海竿有充足的儲線,並有鉛砣、餌團,很容易將之甩到幾十米外的水域,經驗豐富的釣者可甩至一百米之外。凡是各種大魚,多棲息於遠岸深水區,少在近岸淺水區遊動。因此,甩得遠給釣大魚創造了條件。

  ***2***餌米足,誘魚力強:海竿多用***鉤***組鉤***,餌料捏成雞蛋大,乃至拳頭大餌團,6~10枚釣餌包在其中,這麼大的餌團入水後,自然形成一個誘餌點,遠岸的大魚見到送上門的食物,豈能輕易放過,於是竟相前來覓食,由於餌料多,魚兒一時難以吃完,有持久的誘魚效果。加上釣鉤多,魚兒在攝食時常常易於誤將釣鉤吞下,釣鉤多也增加上鉤的機會。

  ***3***大魚難以脫逃:海竿有繞線輪,上面貯有足量的釣線,並有曳力裝置,在釣到大魚後,可隨意地放線、收線,充分發揮繞線輪的長處,並可調整曳力裝置,有效地控制魚兒的衝力,使魚兒難以掙斷釣線。而手竿釣到大魚,迴旋餘地少多了,很多時候只能眼睜睜地看到大魚扯斷釣線,甚至折斷釣竿而脫逃。

  ***4***不怕風浪干擾:海竿一般不用浮漂,它是看竿尖或聽鈴響來傳遞魚兒咬鉤的資訊,只要竿尖上下抖動,或是鈴聲大作,就知道魚已上鉤,風浪對魚兒咬鉤沒有什麼影響。另外,在風大浪急時,很多魚類都沉於深水,手竿就更難發揮作用了。

  ***5***比較省力:海竿不像手竿那樣需要死死盯住浮漂,它由小鈴傳遞咬鉤資訊,可以保護視力,使人不至於太疲勞,特別是在酷暑高溫時節,不必頂著烈日手握釣竿死守之,而可坐在樹蔭下觀察,待其鈴響而提竿。另外一個釣者可同時照顧數根海竿,哪根鈴響哪根提,可提高上魚率。

  ***6***靈活性較大:海竿不但可底釣,也可甩至遠方水域,帶漂浮釣;不但可用***鉤,也可用串鉤;不但可日釣,更適於夜釣。

  但是,海竿也有些不足,如小鈴或竿尖傳遞魚兒咬鉤資訊不夠靈敏,常是魚兒咬死了鉤才有反應,因而錯過了很多有利提竿時機;不適於在水草稠密區垂釣,因易於掛草;由於***餌料多,需要準備充足的餌料,成本較大。

  五、維護方法

  具體的方法是:

  如果有底把後蓋的海杆,把後蓋開啟,把海杆全部拉出,不要拉得太緊,鬆懈一些為好。放在通風的地方晾乾或晒乾。

  不帶後蓋的海杆,每一節拉出四分之三,放置在通風的地方晾乾或晒乾,使水分從兩節之間的縫隙蒸發出去,時間要長一些,以利乾透。

  如果是陰雨連綿的天氣,空氣中溼度很大,不利於水分蒸發。可把海杆每節拉出一半,平放在電褥子上加熱,使水分蒸發,也可用電吹風加熱烤乾。

  當海竿落在海里以後,也要及時用清水充分洗滌,然後晾乾,因為海水對魚竿的腐蝕性更大。輪子也要開啟側蓋用清水清洗,因為海水對金屬的腐蝕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