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保證金交易能否最終開放

  進入到2017年,外匯保證金行業形勢開始風雲湧動,先是1月初央視財經點名看好外匯行業前景,再到2月底外管局宣佈允許***機構投資者可辦理外匯衍生品業務,最後到“兩會”期間的外匯保證金交易“陽光化”提案的提出。外匯保證金行業似乎正走在一條康莊大道上,那麼2017年將會是中國外匯保證金交易的爆發元年嗎?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外匯保證金能否最終開放的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何謂外匯保證金交易?外匯保證金交易是指通過與指定投資銀行簽約,開立信託投資帳戶,存入一筆資金***保證金***做為擔保,由投資銀行***或經紀行***設定信用操作額度,投資者可在額度內自由買賣同等價值的即期外匯,操作所造成之損益,自動從上述投資賬戶內扣除或存入。

  這種交易模式可以讓小額投資者可以利用較小的資金,獲得較大的交易額度,和全球資本一樣享有運用外匯交易作為規避風險之用,並在匯率變動中創造利潤機會。綜合的說,外匯保證金交易就是一個投資行為。

  國家監管層面逐步放鬆

  2016年人民幣經歷了持續的貶值,2017年美聯儲加息程序進一步加快,國內經濟下行、金融風險顯現,在此背景下,國家監管層一方面出手整治一批風險點,一方面考慮通過放寬部分金融管制,吸引外資進入國內來為經濟託底。

  因此我們看到,2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釋出新政策,銀行間債券市場***機構投資者可以客戶身份,在銀行辦理人民幣對外匯衍生品業務。這意味著我國外匯市場開放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也為外匯保證金交易的最終放開鋪下了道路。

  另外,政策制定者們也意識到開放外匯保證金交易的重要性,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黃***教授在兩會上提出了外匯保證金交易應“陽光化” 的提案,該提案建議滿足當前國內外匯保證金交易的巨大市場需求,引導外匯投資者資金流動,杜絕非法資金外流,同時外匯保證金交易的陽光化不僅可以打擊黑平臺,還可以增加就業、稅收,與國家吸引外資大方向相吻合。

  行業發展迎來新機遇

  從2016年到2017年,外匯行業迎來一場創新盛宴,以FCA、CySEC為代表的監管機構開始實行更為嚴厲的監管措施,全球外匯經紀商不得不尋找更有潛力的市場環境,因此,中國市場雲集了全球知名外匯經紀商平臺,各大經紀商平臺紛紛推出新型的交易解決方案。而與此同時,隨著政府清理整頓交易所行業,內轉外浪潮進一步推動外匯行業,為外匯行業注入新鮮血液。

  儘管國內對此尚未形成監管機制,但是國內外匯保證金行業在經歷了數十年的風雨後,市場依舊還在,並且已經開始逐步形成一些行業聯盟。比如2016年成立的G14,由FXCM、CMC Markets、IG Markets等14家知名經紀商組成,2017年擴張到G15,同行們開始抱團取暖,而不是相互詆譭,這有利於外匯行業的穩步發展。

  另外,隨著國內移動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吸引了包括程式交易、社交交易、人工智慧以及FinTech等前沿技術,國內的外匯保證金交易早已不是幾年前的單純的交易了,配合著最新金融科技的創新,使得外匯保證金交易突破了傳統的交易模式,向多元化、智慧化的方向迅速發展,吸引更多傳統渠道之外的參與者更廣泛參與到外匯市場中來。

  外匯保證金交易能否開好頭

  無論投資者選擇了何種金融產品作為投資物件,基本的交易策略都是相似的,儘管每個人的交易習慣都不一樣,但是很多基本的東西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守的,做外匯保證金交易時投資者需要事先對以下問題做好準備才能避免從一開始就走了彎路。

  在交易資金來源的問題上,投資者用來進行外匯保證金交易的資金一定是生活成本之外的閒餘資金,未慮勝先慮敗永遠不會是件壞事,如果以生活資金作為投資資本,一旦虧損影響生計不說,交易的過程中心理壓力過大也會影響到交易的決定。

  瞭解做好外匯保證金交易需要什麼樣的人,自己哪些方面比較有利,哪些方面不適合,應該如何進行改進,成功的投資者大都是能夠很好的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掌控的人,沒有嚴格的紀律性就很難獲得好的交易結果。

  交易應當適合而止,並非投入資金越多交易頻率越高就越好,資金的投入需要看投資者所能負擔的數額,資金的使用則要考慮到隨時預留3倍以上後備資金的問題,交易的頻率則需要考慮到投資者的交易狀態,狀態不佳時還是不做單為妙。

  堅持自己的意見是成功的投資者所必備的,妙筆生花的分析師不一定是好的交易員,外匯保證金交易並不是人越多的地方就越安全,只有走出自己的路才能夠在這個市場上自立。

  上述幾點不只是外匯保證金交易的原則,對於一些各種金融衍生品投資也都是能夠通用的交易策略。投資者切記投資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因此,時刻都要記得要以穩重求贏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