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保證金業務發展歷程

  外匯保證金是全球範圍內屬於個人理財理財產品中的頂級產品,你們知道外匯保證金業務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嗎?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發展歷程

  外匯保證金交易作為一種投資工具,在歐美、日本、香港、臺灣等地區是合法的,交易商和交易行為都受到政府的監督和保護。而在中國大陸,外匯保證金的發展確實一波三折,現在我們回憶一下外匯保證金交易市場的歷史和現狀。

  在1992-1993年期貨市場盲目發展過程中,多家香港外匯經紀商未經批准到大陸開展外匯期貨交易業務,並吸引了大量的國內企業、個人參與。

  由於國內絕大多數參與者並不連線外匯市場和外匯交易,盲目的參與導致了大量的虧損,自重暴多阿亮國企。1994年8月,中國證監會等四家部位聯合宣佈發文,全面取締外匯期貨交易。伺候管理部門對境內外的保證金交易一直持否定和打擊的態度。

  1998年底,央行開始允許國內銀行開張面向個人的實盤外匯買賣業務。至1999年,隨著股票市場的規範,買賣股票的盈利空間大幅縮減,部分投資者開始進入外匯市場,國內外匯實盤買賣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投資方式,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據央視報道,外匯買賣已經成為當今出股票外的最大的投資市場。

  2006年6月起,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分行在國內首家推出個人遠期外匯業務,不但為國內投資者提供了外匯交易的新途徑,還首次採用了保證金交易還是模式,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中國外匯保證金交易閘門將開始的訊號。

  與國內股票市場相比,外匯市場要規範和成熟得多,外匯市場每天的交易量的大約是國內股票市場交易量的1000多倍,所以,儘管在交易規則上不完全符合國際慣例,國內銀行開辦的個人實盤還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參與者。

  總體來看,國內絕大多數的外匯投資者參與的是國內銀行的實盤交易,而保證金交易,由於國內尚未全面開放,以及國家的外匯管制政策,國內投資者尚需要待以時日。

  外匯保證金業務發展現狀

  外匯保證金交易年內或全面放開

  經過兩週的測試後,民生銀行***600016行情,股吧***今日將正式推出面向全國的“易富通”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至此,國內可進行外匯保證金交易的銀行增加到3家,即交通銀行***601328行情,股吧***、中國銀行***601988行情,股吧***、民生銀行,但中國銀行目前僅在部分地區開展該項業務。

  槓桿倍率達30倍

  所謂外匯保證金交易,是指投資者存入一定金額的保證金,通過資金放大效應將名義金額放大,然後投資者在放大的名義金額範圍內自由買賣外匯的一種交易形式。與外匯實盤只能低買高賣相比,投資者進行外匯保證金交易,不但可以實現資金的放大、提升購買力,還可以進行多空雙向交易。

  目前,外匯保證金交易已成為國際主流的外匯交易手段。據統計,2006年外匯市場40%的交易都是保證金交易。

  據民生銀行相關人士介紹,民生銀行的外匯保證金交易被命名為“易富通”,其初始放大倍數是30倍,也即意味著以最低門檻5000美元的保證金計算,則最多可做15萬美元的交易。與之對比,中國銀行的“保證金外匯寶”的初期放大倍數為10倍,交通銀行的“滿金寶”初設槓桿倍率則僅為5倍。

  一些外匯分析師認為,槓桿倍率越高,收益也就越大,這應該看作是對中國投資者風險意識提高的認可。據悉,國外有的外匯交易商槓桿倍率高的可達100倍或200倍,交通銀行目前推出的“滿金寶”保證金放大倍數有5倍、10倍、15倍、20倍、30倍,投資者可根據風險承受能力自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