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型別有哪幾種

  面板指身體表麵包在肌肉外面的組織,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主要承擔著保護身體、排汗、感覺冷熱和壓力等功能。那麼你對面板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面板知識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面板的結構與功能

  面板***Skin***總重量佔體重的5%~15%,總面積為1、5~2平方米,厚度因人或部位而異,為0、5毫米~4毫米。面板覆蓋全身,它使體內各種組織和器官免受物理性、機械性、化學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侵襲。面板具有兩個方面的屏障作用:一方面防止體內水份、電解質、其他物質丟失;另一方面阻止外界有害物質的侵入。面板保持著人體內環境的穩定,同時面板也參與人體的代謝過程。面板有幾種顏色***白、黃、紅、棕、黑色等***,主要因人種、年齡及部位不同而異。

  面板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構成,並含有附屬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經和肌肉等。

  面板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一個成年人的面板展開面積在2平方米左右,重量約為人體重量的1/20。最厚的面板在足底部,厚度達4毫米,眼皮上的面板最薄,只有不到1毫米。

  表皮

  表皮是面板最外面的一層,平均厚度為0、2毫米,根據細胞的不同發展階段和形態特點,由外向內可分為5層。

  1、角質層:由數層角化細胞組成,含有角蛋白。它能抵抗摩擦,防止體液外滲和化學物質內侵。角蛋白吸水力較強,一般含水量不低於10%,以維持面板的柔潤,如低於此值,面板則乾燥,出現鱗屑或皸裂。由於部位不同,其厚度差異甚大,如眼瞼、包皮、額部、腹部、肘窩等部位較薄,掌、跖部位最厚。角質層的細胞無細胞核,若有核殘存,稱為角化不全。

  2、透明層:由2~3層核已死亡的扁平透明細胞組成,含有角母蛋白。能防止水分、電解質、化學物質的通過,故又稱屏障帶。此層於掌、跖部位最明顯。

  3、顆粒層:由2~4層扁平梭形細胞組成,含有大量嗜鹼性透明角質顆粒。顆粒層裡的扁平梭形細胞層數增多時,稱為粒層肥厚,並常伴有角化過度。顆粒層消失,常伴有角化不全。

  4、棘細胞層:由4~8層多角形的棘細胞組成,由下向上漸趨扁平,細胞間借橋粒互相連線,形成所謂細胞間橋。

  5、基底層:又稱生髮層,由一層排列呈柵狀的圓柱細胞組成。此層細胞不斷分裂***經常有3%~5%的細胞進行分裂***,逐漸向上推移、角化、變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層,最後角化脫落。基底細胞分裂後至脫落的時間,一般認為是28日,稱為更替時間,其中自基底細胞分裂後到顆粒層最上層為14日,形成角質層到最後脫落為14日。基底細胞間夾雜一種來源於神經嵴的黑色素細胞***又稱樹枝狀細胞***,佔整個基底細胞的4%~10%,能產生黑色素***色素顆粒***,決定著面板顏色的深淺。

  另發現:從護膚的角度來講表皮並不是最外面的面板成分,外面還有一種起保護作用的皮脂膜。

  真皮

  來源於中胚葉,由纖維、基質、細胞構成。接近於表皮之真皮乳頭稱為乳頭層,又稱真皮淺層;其下稱為網狀層,又稱真皮深層,兩者無嚴格界限。

  1、纖維:有膠原纖維、彈力纖維、網狀纖維三種。

  ***1***膠原纖維:為真皮的主要成分,約佔95%,集合組成束狀。在乳頭層纖維束較細,排列緊密,走行方向不一,亦不互相交織。

  ***2***彈力纖維:在網狀層下部較多,多盤繞在膠原纖維束下及面板附屬器官周圍。除賦予面板彈性外,也構成面板及其附屬器的支架。

  ***3***網狀纖維:被認為是未成熟的膠原纖維,它環繞於面板附屬器及血管周圍。在網狀層,纖維束較粗,排列較疏鬆,交織成網狀,與面板表面平行者較多。由於纖維束呈螺旋狀,故有一定伸縮性。

  2、基質:是一種無定形的、均勻的膠樣物質,充塞於纖維束間及細胞間,為面板各種成分提供物質支援,併為物質代謝提供場所。

  3、細胞:主要有以下幾種:

  ***1***成纖維細胞:能產生膠原纖維,彈力纖維和基質。

  ***2***組織細胞:是網狀內皮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具有吞噬微生物、代謝產物、色素顆粒和異物的能力,起著有效的清除作用。

  ***3***肥大細胞:存在於真皮和皮下組織中,以真皮乳頭層為最多。其胞漿內的顆粒,能貯存和釋放組織胺及肝素等。

  表皮和真皮區分的意義舉例:痤瘡之類的如果用手去抓,就容易繼發感染。一般來講,咱們的面板感染,感染到表皮層,什麼疤都不落,得一個面板病很厲害,它不落疤,它在表皮。如果說感染到真皮了,一定要落疤了。面板是一個屏障,你不要破壞它。

  皮下組織

  來源於中胚葉,在真皮的下部,由疏鬆結締組織和脂肪小葉組成,其下緊臨肌膜。皮下組織的厚薄依年齡、性別、部位及營養狀態而異。有防止散熱、儲備能量和抵禦外來機械性衝擊的功能。

  面板的分類

  乾性面板

  表現特徵:面板水份、油份均不正常,乾燥、粗糙,缺乏彈性,面板的PH值不正常,毛孔細小,臉部面板較薄,易敏感。面部肌膚暗沉、沒有光澤,易破裂、起皮屑、長斑,不易上妝。但外觀比較乾淨,皮丘平坦,皮溝呈直線走向,淺、亂而廣。面板鬆弛、容易產生皺紋和老化現象;乾性面板又可分為缺油性和缺水性兩種。

  保養重點:多做按摩護理,促進血液迴圈,注意使用滋潤、美白、活性的修護霜和營養霜。注意補充肌膚的水份與營養成份、調節水油平衡的護理。

  護膚品選擇: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不要過於頻繁的沐浴及過度使用潔面乳,注意周護理及使用保持營養型的產品,選擇非泡沫型、鹼性度較低的清潔產品、帶保溼的化妝水。

  中性面板

  表現特徵:水份、油份適中,面板酸鹼度適中,面板光滑細嫩柔軟,富於彈性,紅潤而有光澤,毛孔細小,紋路排列整齊,皮溝縱橫走向,是最理想漂亮的面板。中性面板多數出現在小孩當中,通常以10歲以下發育前的少女為多。年紀輕的人尤其青春期過後仍保持中性面板的很少。這種面板一般炎夏易偏油,冬季易偏幹。

  保養重點:注意清潔、爽膚、潤膚以及按摩的周護理。注意日補水、調節水油平衡的護理。

  護膚品選擇:依面板年齡、季節選擇,夏天親水性,冬天選滋潤性,選擇範圍較廣。

下一頁更多有關“面板基礎知識”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