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橋

  青島海灣大橋是現今中國建成的最大橋樑,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中國最大橋青島海灣大橋的相關資料。

  簡介

  青島海灣大橋又稱膠州灣跨海大橋,是我國自行設計、施工、建造的特大跨海大橋。它是國家高速公路網G22青蘭高速公路的起點段,是山東省“五縱四橫一環”公路網上框架的組成部分,是青島市規劃的膠州灣東西兩岸跨海通道“一路、一橋、一隧”中的“一橋”。大橋起自青島主城區海爾路,經紅島到黃島,大橋全長3***8公里,投資額近100億,歷時4年完工。大橋於2011年6月30日全線通車。

  規劃設計

  青島海灣大橋***北橋位***專案由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負責設計,還沒有邀請外國專家共同“打造”的計劃。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近50年來,曾完成橋樑勘察設計100餘座,其中跨長江、黃河及海灣的特大型橋樑50多座,在業內極具口碑。

  建設歷史

  工程總投資:95.3億元

  工程期限:1993年至2011年

  1993年,青島市政府首次組織海上通道方案專家論證會,形成“南隧北橋、先橋後隧”的結論。

  2003年9月30日,市委擴大會議聽取了市交通委關於青黃高架路有關情況的彙報,並同意按規劃路線方案啟動國家重點公路青島-紅石崖輔線青黃高架路-青島海灣大橋***北橋位***專案;

  2004年2月27日至29日,山東省發改委在青主持召開了“國家重點公路青島-紅石崖輔線青黃高架路段預可行性研究報告”評審會。

  2004年10月26日,根據國家要求,青島市正式將青島海灣大橋***北橋位***專案上報國家發改委申請核准。

  2005年3月3日,青島海灣大橋***北橋位***專案順利通過國家發改委主任辦公會討論。

  2005年3月7日,國家發改委以發改投資[2005]327號批文核准。

  2006年12月26日,專案正式開工建設。

  2007年2月21日,成功澆築第一根鑽孔灌注樁。

  2009年10月3日,青島海灣大橋第一高塔——大沽河航道橋主塔順利封頂。

  2009年11月27日,青島市規劃局對海灣大橋市區接線工程的規劃方案進行社會公示。

  2009年11月底,青島海灣大橋累計完成鑽孔灌注樁5110根,承臺1103個,墩身1691個,預製箱梁431片,現澆箱梁311孔,安裝箱梁376片。

  2009年12月10日,海灣大橋紅島海上互通立交橋主體建設完工。此時,海灣大橋的上部結構已經完成了67%,下部結構完成了98% 。

  2009年12月27日,青島海灣大橋膠州連線線工程啟動儀式在膠州灣產業新區舉行。

  2010年3月13日,大沽河航道橋青島側鋼箱梁全部安裝完成。

  2011年6月28日,山東高速膠州灣大橋通過了相關部門的交工驗收。

  2011年6月30日上午10點,青島膠州灣跨海大橋正式通車。

  2013年8月23日,公交集團巴士公司開通行經膠州灣大橋的“高新快線”直達公交,自河馬石到高新區,只設37個坐席而無站席。

  重要影響

  海灣大橋建成後將給省內濟南青島兩大城市間的交通帶來更為密切便捷的聯絡。以前,車輛沿濟青高速南線至黃島後須繞行膠州灣高速才能到達青島。由於濟青南線的北端起點與建設中的海灣大橋相連,大橋建成後車輛沿濟青南線、海灣大橋就可一路直通青島。大橋還將進一步促進青島與半島城市群城市間的交通聯絡,對發揮青島在山東省經濟發展的龍頭地位,進一步加快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促進膠東半島旅遊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對青島來說,海灣大橋還是該市“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中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大橋建成後,大大緩解青島膠州灣高速公路的交通壓力,進一步完善青島市東西跨海交通聯絡,擴大青島市城市骨架,縮小青島、紅島、黃島的時空距離,加強主城區與兩翼副城區的聯絡,塑造擁抱膠州灣的大青島城市框架,為青島城市的深度發展拓展出嶄新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