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自主複習實現高考完美衝刺

  本文從尊重邊際收益的經濟規律,尊重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生理和心理規律等方面分析了設定高考考前學生自主複習的必要性,又從自主複習時間的設定和教師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闡述科學地設計自主複習,幫助學生實現完美衝刺。

  學生通常與高三任課教師的感情最深,在這一年裡,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地“戰鬥”在一起。教師廢寢忘食地“加班”補課,費盡心機地蒐集試題,不知疲倦地批改作業,甚至有的老師積勞成疾。這種犧牲自己成就他人的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贏得了學生的敬重和情感。但是,我們不能迴避投入與產出、過程與結果追求一致的命題。幫助學生好夢成真是這一階段教師的終極目標,所以,教師教學的每一個行為、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匠心醞釀,正如經濟學上邊際收益理論提到的,我們要考慮每多銷售出一單位的產品所帶來的收益,同樣,我們要追求教學投入的最大值。教學本身蘊含著人類的思考和智慧,而不僅僅是不辭辛苦、體力透支的“紅燭精神”。單就高考前夕的教學安排而言,就值得教師仔細斟酌、科學規劃、精心設定和設計。

  按照經濟學上的邊際效益理論,隨著獲取的增多,物品在獲得者心裡的價值就會下降。鑑於此,在高考臨近的前夕,教師還能一味地追加知識、提供“空投”嗎?

  眾所周知,學生無論是在基礎水平、學習習慣、接受程度上還是在運用能力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差異的學生面對的是共同的教師、共同的財富。尊重事物的特殊性,就要提供給學生一個自行挑選適合自己的“食物”的機會,享受到各自成功快樂的最大值。在高考臨近的前夕,這一自主支配的寶貴時間對於學生而言真的是如飢似渴了。

  高三學生學習的特點告訴我們,被動學習是強勢。高一高二所學的所有知識都要從頭到尾全面、系統地加以複習並要擴充容量增補知識,必須要保證有充足的練習試題的時間來提升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此外還要歸納熱點、構建知識體系等,複習的時間太短了,因而,教師要完成這一龐大的任務,就要不遺餘力、毫無保留、爭分奪秒、持續不斷地傾囊而授,恐怕高考前夕,教師仍意猶未盡、心有不甘,不得不倉促收尾。從這種角度而言,要想改變學生主動學習的弱勢現狀是很困難的,也是不現實的。但是,出於對人本身的尊重,出於對人腦的加工能力和創造能力的認可,我們必須要忍痛割愛地預留出高考前夕這段有限的時間給學生自行支配,給學生一定的主動學習的機會。教師傳授了多少不等於學生就接受了多少,教師的輸出容量不等於學生的接納容量。學生大腦反映是有彈性的,有選擇性的,有遺漏性的,無論是從學生的生理認知規律,還是從高三階段學習規律看,到了本階段後期,學生需要查漏補缺、自我完善,需要消化吸收和內在轉化,甚至基礎好的學生還打算藉此思考一些適合自己的教師未授之技。當知識不能被學生所吸納的時候,再多的知識也是徒勞的,不給學生消化和反思的空間,完全佔用學生的學習時間,把學生的身份一直定位為不用思考的機器,那麼,教師的這種負責任實際也是不負責任的明顯表現。

  高三是學生展望未來收穫希望的季節,也是學生痛苦煎熬歷經苦旅的一年。大量的精力投入以及與日俱增的精神壓力,到了高考前夕,無論是體力的透支還是心理的調整,都需要一個緩衝期和恢復期。在這個時期,給學生補充能量和放鬆心靈的空間,是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規律的尊重,有利於激發學生潛能,實現學生正常發揮甚至超水平發揮。

  可見,尊重邊際收益的經濟規律,尊重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和生理、心理規律,就要在學生的知識儲備充足的情況下,給他們一個沉澱的時機,讓他們收穫到智慧的果實。這個時機就是高考前夕學生自主複習時間的安排。

  學生自主複習就是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回顧、總結、完善、提升,梳理知識,發揚優勢,彌補缺陷,突出重點,將教師所授予學生所得統一起來,實現知識與能力的轉化,作一次濃縮型的系統性的熟練性的補充性的精益求精式的切合自身的複習,調整好自己的備戰狀態,準備好完美的衝刺。

  學生自主複習時間的設定要恰到好處,不宜過長,也不宜過短,通常安排為10天左右的時間。沒有前期充裕的學習儲備,過長的自主複習等於完全放任的自學,積累的教師精華的東西就無從談起,自主複習就失去了實際意義。自主複習不是自學還未學的東西,不是從原始狀態學起,學生的自主複習只是一個轉變,是畫龍點睛的一筆,是讓久已禁錮的思維尋求一個靈活的變動。當然,過短的自主複習時間讓學生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思考、調整的過程,造成一定的遺留問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學生的自主複習不是放任的自由複習,不是休息期,也不是“惡補”期,不是閒庭信步,也不是超額運轉。毫無主題毫無方向的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無計劃無針對性無自知自明無對症下藥的自主複習的結果是浪費了高考前加油的寶貴時間,心情愈加焦慮,甚至是適得其反,高考的成績會因此而大大下降。從高三學生的成長髮育特點來看,多數專家認為,即將步入成人的他們在獨立性、自控性、計劃性、長遠性、關鍵性、系統性上尚有不足,認識自己的視野尚不夠寬闊。在學生自主複習的這段時間,學生要保障正常的作息時間,積聚體能,平衡心理,有序複習,要保證科學的提高效率,快速提升。作為教師應該憑藉自己的經驗為學生指定一個統一的複習建議,引導學生按部就班有順序有規律地實現自主複習,取得進步。這個建議不是隨意的粗線條的勾勒,本著科學有效的原則,教師要做縝密的思考和籌劃,要從整體上考慮到這十幾天必須要完成和學生能完成的任務量,要考慮到基礎知識的鞏固與熟練解題技巧的統一,要考慮到全面篩查與重點突破的統一,要考慮到多元複習的科學搭配,減少單一內容、種類複習的枯燥性和疲憊性,要考慮到上下午時間的不同引起的學生的身心及記憶反應的差異,要考慮到勞逸結合,考慮到某一天的特殊情況適當增減複習內容,要考慮到高考時科目的時間與複習時科目時間安排的一致性,要考慮到學科間任務量的協調,等等。以下為十幾天的複習安排建議,僅供參考。

日期 複習安排建議
5月24日 熟練哲學生活的主要原理和方法論;按筆記總體複習哲學生活
5月25日 按筆記總體複習政治生活
5月26日 按筆記總體複習經濟生活
5月27日 按筆記總體複習文化生活
5月28日 進一步總體複習哲學生活、政治生活、經濟生活
5月29日 複習選修課知識
5月30日 複習查漏補缺的知識
5月31日 瀏覽熱點專題,強化記憶、理解重點部分
6月1日 翻看各區一、二模試卷,思考以前錯題所在,牢記解題、答題注意事項(因該日是畢業典禮,故減少複習量)
6月2日 瀏覽、思考各區一、二模部分主觀題
6月3日 對重點知識再次強化記憶
6月4日 對重點知識再次強化記憶
6月5日 讀課本
6月6日 讀課本
6月7、8日 認真讀題(用,誰,事,問),勾劃資訊,用心思考,運用知識,聯結材料,多想多寫

  總之,高考前的學生自主複習,既不能增加學生負擔,又要讓學生學有所獲,胸有成竹,信心倍增,達到迎戰高考的完美爆發的臨界點。

  當然,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僅僅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學生自主複習的建議,這個建議是個方向,是個主題,是個思路,是個指導,學生在這個建議下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複習的內容和順序的安排加以變通,尤其對基礎好的學生,教師也可以幫助其制定個性複習的計劃,促成其取得更好的成績。

  高考是人生中的一項重要賽事,講究周密的佈置和科學的備戰。當學生得益於自主複習的功效而實現完美衝刺時,相信,我們作為教師將無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