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的佈局特點

  “蘇州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是建築、山水、花木、雕刻、書畫的綜合藝術品,集自然美和藝術美於一體,構成了曲折迂迴、步移景換的畫面。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蘇州園林簡介

  蘇州素有“園林之城”美譽。蘇州園林源遠流長,全盛時200多處園林遍佈古城內外,至今儲存完好的尚存數十處,代表了中國江南園林風格。蘇州古典園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譽,是蘇州獨有的旅遊資源。1997年12月4日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屆全體會議批准了以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為典型例證的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4屆會議批准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增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蘇州的造園家運用獨特的造園手法,在有限的空間裡,通過疊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園林建築,並用大量的匾額、楹聯、書畫、雕刻、碑石、傢俱陳設和各式擺件等來反映古代哲理觀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從而形成充滿詩情畫意的文人寫意山水園林,使人“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得林泉之趣”,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藝術境地。

  蘇州城歷史悠久,私家園林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至明代建園之風尤盛,清末時城內外有園林170多處。為蘇州贏得了“園林之城”的稱號。現存名園十餘處,聞名遐爾的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網師園、怡園等。蘇州園林佔地面積小,採用變換無窮、不拘一格的藝術手法,以中國山水花鳥的情趣,寓唐詩宋詞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間內點綴假山、樹木,安排亭臺樓閣、池塘小橋,使蘇州園林以景取勝,景因園異,給人以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拙政園享有“江南名園精華”的盛譽。歷代園林各具自然的、歷史的、文化的、藝術的特色。蘇州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以來被人們譽為“園林之城”,其盛名享譽海內外。

  :宅與園的兩種組合形式

  住宅和園林的位置如何組合?大致有兩種形式。

  一是前後佈局形式,前宅後園。此類園林多是大型宅園,前後進深較大,佔地面積廣,形成後花園。如拙政園和留園,怡園原也為此形式,因城市建設之故,住宅部分已不存在。

  二是平行佈局形式,大多為東宅西園。此類園林多是中型宅園,前後進深較小,佔地面積也不大,如網師園、藝圃等。耦園的佈局較為特殊,由於地形東西寬,南北較淺,採用了住宅居中,東、西花園分別佈置在兩側的形式,這也是園主夫妻隱逸歸田、情真意篤的心態表現。因“耦”與“偶”諧音,指夫妻;“耦”又具有偶耕歸隱之意,故取名耦園。

  住宅的佈局和中國古代建築——宮殿、衙署、寺廟、宗祠的佈局形式相同,有著明確的中軸線,建築以“院”為中心。這種佈局方式有利於安全、防風、防沙,更重要的是適合中國封建社會的宗法和禮教制度。建築均勻對稱佈置,給人以平穩、齊整的感覺,反映了封建社會大家庭的生活方式、儒家的倫理道德和審美意趣。典型的例項為網師園的住宅部分,住宅坐北朝南,前有東、西兩側巷門,並和南面的照壁圍合成廣場,照壁前東、西種植兩株象徵門第高貴的盤槐,氣勢非凡。廣場上可停轎、歇馬,兩側牆上嵌有拴馬環。住宅共四進,依次為門廳、轎廳、大廳、花廳***女廳***。由門廳至花廳,不但室內地面逐漸升高,屋脊也逐漸提高,反映了世俗追求的“步步高昇”的心態。

  封建士大夫認為天地是萬物之本,追求“天人合一”,與自然山水景色共生共息。因此住宅嚴謹、規整的環境完全不能達到追求自然之趣的要求,以山水為主題,自由、不對稱的佈局形式就成為園林佈局的必然選擇。它和住宅兩種不同格局和內涵的佈局方式組成一起,滿足了園主對使用功能的要求和精神上的寄託。

  蘇州園林佈局形式多樣

  蘇州園林的佈局形式,各個園林因規模、地形、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規模較大的園林把全園劃分為若干區,各區都有風景主題和特色,這是我國古典園林創造豐富園景和擴大空間感的基本手法之一。蘇州園林景區的劃分注重層次分明,曲折開朗配合,形成富有變化和對比的景色。由於山、池所佔面積較大,大都將山池所在的一區位於園林的中心位置,作為主要景區。山池北面或南面堆山,山上林木蔥鬱,有亭翼然,水池另一面為園林主要廳堂,是主要的觀景點。亭、廊、榭、樓、閣和庭院都圍繞水池佈置,建築面向主景,當人環行於園內時,感到景色不斷變化,有“步移景換”之趣。以水池為中心,雖然建築圍繞水池呈散點式佈置,但水池縱向和橫向的建築位置大都呈對應關係,構成相對均衡。而又主次分明,具有“向心”的空間形態。如拙政園中部水池南遠香堂和水池北土山上雪香雲蔚亭互為對景;水池東梧竹幽居和水池西月到風來亭互為對景。四座建築大小不同、形式各異,構成了主次分明、生動、自然的組合關係。

  為了在有限的面積內展現富於變化的景色,蘇州園林在佈局上採用劃分空間的手法。

  蘇州園林空間分割的手法是多樣的,既可利用自然的山、水和花木,也可使用人工的牆、廊、房屋、橋樑等。空間佈局注重蜿蜒曲折,即“景貴乎深,不曲不深”。因此,在空間分割的同時還採用空間滲透的手法,這主要通過門洞、空窗、花窗、空廊來實現,使兩面的景色相互可見,增加了風景的深度和層次。

  “借景”和“對景”也是蘇州園林為創造豐富景觀擴大空間的手法。明代造園家、蘇州人計成在其專著《園冶》中說:“借景無拘遠近,嘉則收之,俗者屏之”。拙政園中部梧竹幽居一帶西望約一公里餘外的北寺塔,就好像是園林的一部分。對景則是常在道路、走廊的前進方向、轉折等空間變換處,利用門框、窗框後的建築、花木、石峰,有意或者無意構成如畫的景觀,形象生動,引人注目。拙政園自枇杷園題名“晚翠”的圓洞門北望遠處土山,雪香雲蔚亭掩隱於山林中,宛如一幅山水畫,就是對景的佳例。廊、亭、軒內門洞、窗洞中的“對景”在園林中比比皆是,美不勝收。

  歐洲古典園林佈局與中國園林截然不同

  蘇州園林的佈局和以法國為代表的歐洲相比較,截然不同,著名的凡爾賽宮園林是典型的例項。花園總體佈局採用均衡對稱式的平面構圖,強調中軸線的主導作用。建築、道路、水池、噴泉、雕像、花木都根據中軸線對稱佈置。草坪和花圃被劃分成各種幾何形,樹木也被修剪成球形、圓錐形、圓柱形,處處表現出人對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東西方園林各自鮮明的風格,反映了不同的美學觀點和哲學思想體系。

  我國已故著名建築師、建築教育家、中國古典園林研究開拓者之一、《江南園林志》作者童寯教授曾高度概括東西方造園的特點:東方是“模擬自然,宛如天成”,西方是“整理自然,井井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