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古老的樹

  平時生活中都會看到很多公園、馬路邊都種滿了樹木、花草,那麼你有沒有試著猜想過,這些樹木的年齡會有多大呢?又是有多大呢?下面由小編帶大家去了解下吧!

  :9500歲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24日報道,瑞典于默奧大學***Umea University***科學家在瑞典中部的一座山脈上發現了木,其根系已經有9500歲,而且還在繼續生長。

  :是如何被發現的

  這棵歐洲雲杉***又名挪威雲杉***被稱為Old Tjikko,是科學家於2004年在瑞典Fulufjallets國家公園進行樹木普查時發現的,經碳14年代測定法測試後,發現其根系至少有9500年曆史,但樹幹相對年齡較輕。

  :存活如此之久的緣由

  科學家稱,這棵樹之所以能存活如此之久,應感謝其無性繁殖特性,這意味著它可以有效克隆自己。其他大樹不可能活得如此長久。這棵4米高的樹樹幹看上去相當年輕,但其根系卻已生長了近萬年。

  研究人員稱:“在冰河時期,海平面比現在低120米。現在英格蘭與挪威之間的許多水域在當時都是森林。這或許是一棵來自那個地方、那個時代的冷杉。”

  ,相信大家已經瞭解清楚了,那麼中國又有哪些有名的古樹呢,繼續跟著小編來看看吧!

  軒轅柏--在陝西黃陵縣城北橋山黃帝廟內

  軒轅柏聳立在橋山腳下的軒轅廟內,側柏屬,樹高20米以上,胸圍7.8米。雖經歷了5000餘年的風霜,至今幹壯體美、枝葉繁茂,樹冠覆蓋面積達178平方米,樹圍號稱“七摟八紮半,疙裡疙瘩不上算”。由於世界上再無別的柏樹比它年代久遠,因此,英國人稱它是“世界柏樹之父”。

  鳳凰鬆--在安徽九華山閔園中

  鳳凰鬆位於九華山的閔園景區,是九華山的一大景觀。鬆高7.68米,胸徑1米,造型奇特,恰似鳳凰展翅,故名。這棵鳳凰古鬆,史載見於南北朝,相傳為南北朝時期的神僧杯渡所植,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如今仍然挺撥蒼翠、枝繁葉茂。鳳凰鬆以其奇特雄姿和傳奇故事,成為古今眾多詩人、畫家、攝影家的讚美詩和優美畫幅中的主角,被當代著名畫家李可染譽為“天下第一鬆”。

  迎客鬆--在安徽黃山玉屏樓東文殊洞頂

  黃山迎客鬆位於海拔1670米處的玉屏樓左側,倚獅石破石而生,高9.91米,徑0.64米,胸圍2.05米,枝下高2.54米,樹齡至少已有800年。迎客松枝幹遒勁,雍容大度,姿態優美。雖飽經風霜,仍鬱郁蒼蒼,充滿生機。樹幹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地歡迎五湖四海的賓客來黃山遊覽。

  迎客鬆的知名度可謂高矣。上至莊嚴的人民大會堂,下至車站碼頭,隨處都會發現它的身影,就連賓館的屏風,庭院的影壁,也有迎客鬆的姿容。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鬆》就是根據它的形象製作的。登堂入室的迎客鬆,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民和平友誼的象徵。

  二將軍柏--在河南登封縣城北嵩陽書院內

  嵩陽書院內的“二將軍柏”,是我國現存最古最大的柏樹。林學專家測定,“二將軍柏”是原始森林的遺物,樹齡至少為4500歲,堪稱“華夏第一柏”,被專家們譽為“活著的文物”、“稀世珍寶”。

  阿里山神木--在臺灣嘉義縣東阿里山中

  在阿里山主峰的神木車站東側,聳立著一棵高凌雲霄的大樹,樹身略傾側,主幹已折斷,但樹梢的分枝卻蒼翠碧綠,搖曳多姿,為阿里山增添了不少魅力。樹高約52米,樹圍約23米,需十幾人才能合抱,巍巍挺立,虯勁蒼鬱,被人們尊為 “阿里山神木”。

  帝王樹--位於北京門頭溝區潭柘寺內

  北京潭柘寺的大殿前,有一棵銀杏樹。這棵樹植於唐貞觀年間,樹齡已過千年。高達40餘米,直徑4米有餘,胸幹周長9米,遮陰面積達600平方米,要六、七個人才能合抱。相傳在清代,每有一代新皇帝繼位登基,就從此樹的根部長出一枝新干來,以後逐漸與老幹合為一體。乾隆皇帝來寺遊玩時,御封此樹為“帝王樹”,這是迄今為止,皇帝對樹木御封的最高封號,其職位遠在著名的“五大夫松”和“遮蔭侯” 之上。

  章臺古梅--在湖北荊州市太師淵章華寺內

  矗立在章臺寺***現名章華寺***院內大雄寶殿前方的這棵楚梅樹,與浙江天台隋梅、湖北黃梅縣江心古寺的晉梅、浙江杭州大明堂院內的唐梅、浙江超山報慈寺前的宋梅,並稱為我國5大古梅。相傳,這棵梅樹是楚靈王所植,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樹齡,可稱得上是中國最古老的梅樹,享有“中華第一梅”、“天下第一古梅”的稱號。

  玉峰寺山茶--在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玉峰寺內

  玉峰寺山茶,俗稱萬朵山茶,在玉峰寺大殿側院內。玉峰寺為喇嘛寺,位於玉龍雪山南麓,距離麗江縣城13公里。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寺內有三個院落,聞名遐邇的“萬朵茶花”植於北院中。相傳,這株“山茶之王”,系明朝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所植,先有茶樹,而後建寺,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聖水寺漢桂--位於陝南漢中市南鄭縣聖水寺內

  聖水寺漢桂,位於南鄭縣聖水鎮靈泉山下聖水寺廟內。相傳,是西漢初年***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的大臣蕭何親手栽植,故稱“漢桂”,它是鎮寺之寶。聖水寺寺建於明代嘉靖年間,因寺內外有青、白、黃、烏、黑五龍泉,取“五龍捧聖”之意,故名“聖水寺”。而讓聖水寺聞名遐邇的則是龍泉與漢桂,兩種風物交相輝映,在漫長的時光裡共同見證了古寺的興衰。

  聖水寺漢桂,位於南鄭縣聖水鎮靈泉山下聖水寺廟內。相傳,是西漢初年***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的大臣蕭何親手栽植,故稱“漢桂”,它是鎮寺之寶。聖水寺寺建於明代嘉靖年間,因寺內外有青、白、黃、烏、黑五龍泉,取“五龍捧聖”之意,故名“聖水寺”。而讓聖水寺聞名遐邇的則是龍泉與漢桂,兩種風物交相輝映,在漫長的時光裡共同見證了古寺的興衰。

  天馬河古榕--在廣東新會縣城郊天馬村天馬河中

  在距廣州市100公里外的江門市新會區天馬河的河心沙洲島上,有一株500多年曆史的奇特的大榕樹。這棵樹高約15米,枝幹上長著美髯般的氣生根,著地後木質化,抽枝發葉,長成新枝幹。新干上又長成新氣生根,生生不已,變成一片根枝錯綜、撲朔迷離的榕樹叢。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棵大榕樹竟獨木成林。林中棲息著成千上萬只鳥雀。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來到這裡遊覽後,有感而發,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散文--《鳥的天堂》,因以得名。現在樹旁設有觀鳥亭,闢為天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