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怎麼正確養生

  呢?中醫講究立冬補冬、立冬養藏、滋陰補陽,立冬養生應該溫補養陽。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立冬正確養生的方法

  1進補前先引補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也是進補的好時機。立冬後進補要給腸胃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所以要做好引補。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如吃“臘八粥”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蘿蔔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養陰固精、茯苓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

  2多溫熱少寒涼

  天冷的時候,適量增加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吸入,對抵禦低溫很有好處。例如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棗、核桃仁、桂圓、韭菜、南瓜、生薑、牛肉、羊肉等溫熱性質的食物。

  3增加維生素A、C的攝取

  增加維生素A、C的攝取,可以增強對寒冷的適應能力。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的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於新鮮水果和蔬菜。此外,冬天多吃點辣椒,可以促進血液迴圈,還能增進食慾。

  4鮮味入腎補益陰血

  根據“秋冬養陰”,“冬季養腎”的原則,冬季可以適量多吃點鮮味食物,如海帶、紫菜以及海蜇等,具有補益陰血等作用。

  5多吃芝麻、花生

  黑芝麻當中富含芝麻素,具有抗高血壓及心血管肥大、保肝、抗氧化、降低膽固醇、延緩衰老等功效。尤其在冬季裡,人體精微的津液損耗較多,容易面板乾燥,多吃具有滋潤作用的黑芝麻對身體大有裨益。研究發現,如果人們把飲食中的肉換成花生,患糖尿病的風險會降低21%。花生會減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如果早上吃點花生,那麼你一天的血糖都不會過高。

  立冬養生的飲食

  1、立冬喝點食療湯

  “食補”方面,首先要少食生冷食物,以免損害陽氣。其次是酌情進補。我國有“冬令進補”的習慣,但進補切忌全用大補之物***如狗肉、牛羊肉、雞鴨肉和蛋乳類等,以及中藥人蔘、冬蟲夏草、鹿茸、黃精甚至十全大補丸、複方胎碟片、金鎖固精丸等***,而要根據辯證進補,必要時諮詢醫生;如能兼顧體質和所患疾病效果更佳。可以喝點食療湯:羊肉暖胃湯鮮羊肉500克,生薑3片,香附子9克,香砂仁9克,食鹽、味精少許。羊肉切粗塊,過沸水與生薑片、香附子、香砂仁放入鍋中,加水2000毫升,小火燉3小時後加入食鹽、味精即可食用。可佐餐食用,喝湯吃渣,每次適量,每天3次。本湯有溫中暖胃、散寒止痛的功效,尤其適用於冬季胃寒所致的口淡作嘔、胃脘疼痛、腹脹便溏、胃氣上逆等屬於胃寒型者。

  2、立冬要多喝點熟茶

  氣候漸涼,我們想到了那杯暖人心脾的熟茶。進入冬季,特別是我國北方地區居民,非常適合飲用普洱熟茶。普洱熟茶茶性溫和,非常適合冬季養生品飲,有非常好的養胃、護胃、暖胃、降血脂、減肥等保健功效。普洱熟茶不僅僅是大眾瞭解普洱茶的良好切入點,更具有非常突出的保健功效。熟茶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的發酵,茶性溫和、口感順滑,有暖胃健脾、降糖降脂之保健功效。

  3、立冬多吃豆類

  “每天吃豆三錢,何須服藥連年。”在中醫看來,豆類是冬天補脾益胃的最佳食材,尤其適合脾胃虛弱的人。而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等營養成分,也是老少皆宜的優質食材。

  平時多喝豆漿,不但可以滋養脾胃,而且對於女性朋友來說,有美容養顏的作用。黃豆製成豆漿後,更有利於脾胃的消化,能有效排解脾胃中的脹氣、解熱潤肺。

  立冬養生保健的事項

  1、多“點”水

  冬天雖然排汗排尿減少,但維持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正常運作依然需要水分滋養。冬季一般每日補水應很多於2000~3000毫升。

  2、出“點”汗

  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鍊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洩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3、防“點”病

  冬季氣候寒冷,容易誘使慢性病復發或加重,應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預防大風降溫天氣對機體的不良刺激,備好急救藥品。同時還應重視耐寒鍛鍊,提高禦寒及抗病能力,預防呼吸道疾病發生。

  4、調“點”神

  冬天寒冷,易使人情緒低落。最好方法是根據自身健康狀況選擇一些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強度不等的體育活動,這些都是消除煩悶、調養精神的良藥。

猜你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