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與最重的動物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那麼是什麼呢?小編告訴你

  

  藍鯨

  拉丁文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

  英文名:Blue whale

  科屬分類:

  域: 真核域***Eukaryota***

  界: 動物界***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 哺乳綱***Mammalia***

  目: 鯨目***Cetacea***

  亞目: 鬚鯨亞目***Mysticeti***

  科: 鰮鯨科***Balaenopteridae***

  屬: 鰮鯨屬***Balaenoptera***

  種: 藍鯨***B. musculus***

  亞種:分為以下3個亞種:

  ●南藍鯨***B.m intermedia Burmeister,1871***南藍鯨分佈於南半球;南藍鯨雌性長23~24M,雄性22米性成熟,身體成熟的體長分別為26~27M和24~25m;

  ●北藍鯨***B.m musculus Linnaeus,1958***北藍鯨分佈於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北藍鯨雌性長21~23m,雄性20~21m性成熟,分別在25和24米長時身體成熟;

  ●小藍鯨***B.m brevicaukta Ichihara,1966***小藍鯨分佈印度洋和東南大西洋的亞南極海域。小藍鯨雌性長19m,雄性略小於19m性成熟,雌雄長分別為22和21m時身體成熟。

  藍鯨是鰮鯨屬七個物種中的一種。但是DNA測序分析表明,藍鯨比其屬中的其它物種在種繫上更接近駝背鯨和灰鯨。關於藍鯨/鰭鯨雜交的成年後代至少有11項文獻記載。阿倫遜和格爾伯格***1983年***認為藍鯨和鰭鯨的差別類似於人類和大猩猩的差別。普遍認為鰮鯨科早在漸新世中期就和鬚鯨亞目的其他科分離。但是不知何時這些科的成員彼此分離。

  與藍鯨相關的動物種系樹一些權威把該物種分為三個亞種:B. m. musculus,包括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種群;B. m. intermedia,包括南大洋的種群;B. m. brevicauda ***也稱侏儒藍鯨***,包括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種群。更早的權威把把印度洋種群單獨列為一個亞種稱B. m. indica。但和其他三個亞種不同的是,最後一個亞類的名稱並未出現在瀕危物種紅色列表上。目前兩種分類方法仍舊受到一些科學家的置疑;遺傳分析卻表明只有兩種亞種。

  物種名稱musculus來源於拉丁語,有“強健”的意思, 但也可以理解為“小老鼠”。林奈在1758年的開創性著作中完成了該種類的命名,他可能知道這一點,然後幽默的使用了這個帶有諷刺意味的雙關語。藍鯨還有其他常用的名字,例如Sulphur-bottom***硫磺底***,Sibbald's Rorqual***鰮鯨的近親***, Great Blue Whale***大藍鯨*** and Great Northern Rorqual***大北鰮鯨***,近幾十年來這些名稱漸漸被人們遺忘。

  大小

  藍鯨是須鯨中最大的一種,最長者是1904到1920年間捕於南極海域的一頭雌鯨,長33.58m,體重170噸。

  大小比較藍鯨是曾在地球上生活過的最大動物。來自恐龍時代所知的最大的生物是中生代的阿根廷龍,阿根廷龍估計有90噸***100短噸***。最大的藍鯨有多重還不確定。大部分的資料取自20世紀上半葉南極海域捕殺的藍鯨,資料由並不精通標準動物測量方法的捕鯨人測得。有記載的最長的鯨為兩頭雌性,分別為33.6米***110英尺3英寸***和33.3米***109英尺3英寸***。但是這些測量的可靠性存在爭議。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實驗室***NMML***的科學家測量到的最長的鯨長度為29.9米***98英尺***,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輛雙層公共汽車一樣長。

  藍鯨的頭非常大,舌頭上能站50個人。它的心臟和小汽車一樣大。嬰兒可以爬過它的動脈,剛生下的藍鯨幼崽比一頭成年象還要重。在其生命的頭七個月,幼鯨每天要喝400升***100美國加侖***母乳。幼鯨的生長速度很快,體重每24小時增加90公斤***200磅***。

  由於藍鯨巨大的體積,我們不能直接稱它的體重。大部分被捕殺的藍鯨都不是整頭上稱的,捕鯨人在稱重之前將其切成合適的大小。因為血液和其它體液喪失,這種方式低估了藍鯨的體重。即使這樣,有記載27米***88英尺6英寸***長的鯨重達150-170噸***160-190短噸***。NMML的科學家相信30米***98英尺***長的鯨估計會超過180噸***200短噸***。目前NMML科學家精確測量過的最大的藍鯨重達177噸***197短噸***。

  體態特徵:

  雌大於雄,南藍鯨大於北藍鯨。上面觀,吻寬而平。背鰭小,高約0.4m,位體後1/4處。鰭肢較小,其長佔體長的15%。尾鰭寬為體長的1/3至1/4,後緣直線形。蜇溝55~88條,最長者達於臍。每側須板270~395枚。體背深蒼灰藍,腹面稍淡,口部和須黑色。

  藍鯨和其他種類的鯨不同,其他種類顯得矮壯,而藍鯨則身體長椎狀,看起來像被拉長。頭平呈U型,從上嘴脣到背部氣孔有明顯的脊型突起,嘴巴前端鯨鬚板密集,大約300個鯨鬚板***大概1米長***懸於上顎,深***中約半米。60-90個凹槽***稱為腹褶***沿喉部平行於身體。這些皺褶用於大量吞食後排出海水***參見“捕食”一節***。

  藍鯨背鰭小,只有在下潛過程中短暫可見。背鰭的形狀因個體而不同;有些僅有一個剛好可見的隆起,而其他的鰭則非常醒目,為鐮型。背鰭大概位於身體長度的四分之三處。當要浮出水面呼吸時,藍鯨將肩部和氣孔區域升出水面,升出水面的程度比其他的大型鯨類***如鰭鯨和鯧鯨***要大得多。這經常可作為識別海洋物種的有用線索。 當呼吸時,如果風平浪靜,藍鯨噴出的一道壯觀的垂直水柱***可達12米,一般為9米***在幾千米外都可以看到。藍鯨的肺容量為5,000升。

  藍鯨的鰭肢長3-4米。上方為灰色,窄邊白色。下方全白。頭部和尾鰭一般為灰色。但是背部,有時還有鰭肢通常是雜色的。雜色的程度因個體而有明顯不同。有些可能全身都是灰色,而其他的則是深藍,灰色和黑色相當程度的混合在一起。

  藍鯨和其他鯨互動時衝刺速度可達50km/h***30mph***,但通常的遊速為0km/h***12mph***。當進食時,速度降到5km/h***3 mph***。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藍鯨當下潛時會抬起他們的尾鰭,其他的大部分藍鯨則不會。

  生活習性:

  藍鯨以浮游生物為食,主食磷蝦。一頭藍鯨每天消耗2~4t食物。攝食時遊速2~6km/h,洄游中5~33km,被迫逐時最大20~48km。一般進行10~20次小潛水後接一次深潛水,淺潛水間隔12~20秒,深潛水可持續10~30分種。噴出霧柱狹而直,高6~12m。藍鯨大約10歲性成熟,北藍鯨於秋末冬初產仔和交配,南半球是在南方的冬季交尾,7月是高峰期。繁殖期南北半球相差半年。孕期10~11個月,仔鯨長6~7m,重約6噸。哺乳期半年,斷奶時長可達16m。對最高年齡的估計從30年到80~90年不等。

  捕食:

  藍鯨只捕食磷蝦,藍鯨所吃的這類浮游生物因海洋區域不同而屬不同的物種。在北大西洋,北方磷蝦, Thysanoessa raschii, Thysanoessa inermis和Thysanoessa longicaudata是藍鯨的主要食物。在北太平洋Euphausia pacficia, Thysanoessa inermis, Thysanoessa longipes, Thysanoessa spinifera和Nyctiphanes symplex是主要食物;而在南極,南極磷蝦, Euphausia crystallorophias 和 Euphausia vallentni是藍鯨的主要食物。

  藍鯨通常捕食它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蝦群,這意味著藍鯨白天需要在深水***超過100米***覓食,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覓食過程中藍鯨的潛水時間為一般為10分鐘。潛水20分鐘並不稀奇,最長的潛水時間記錄是36分鐘***西爾斯,1998年***。藍鯨捕食的過程中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蝦,同時吞入大量的海水。然後擠壓腹腔和舌頭,將海水經鯨鬚板擠出。當口中海水排出乾淨後,藍鯨吞下剩下的不能穿過鯨鬚板的磷蝦。

  生命週期:

  藍鯨在秋後開始交配,一直持續到冬末。我們對交配行為和繁殖地還一無所知。雌性2-3年產一次崽,經過10-12個月妊娠期後一般在冬初產崽。幼鯨重約2噸半,長約7米。約6個月後幼鯨斷奶,此時幼鯨的長度已經翻了一倍。藍鯨一般8-10歲性成熟,此時雄鯨長度至少20米***南半球更長***。雌性相對體型更大,約5歲性成熟,此時長約21米。

  科學家估計藍鯨的壽命至少到80歲;但是由於個體記錄無法回溯到捕鯨時代,所以要確定鯨的確切壽命還要經過很多年。單一個體最長記錄的研究是34年,在東北太平洋***西爾斯1998年報告***。藍鯨的天敵是逆戟鯨。Calambokidis等人***1990年***調查發現25%的成年藍鯨都有逆戟鯨攻擊留下的傷痕。但是攻擊造成的死亡率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資料。

  藍鯨擱淺並不多見,由於其特殊的群體結構,因此從來沒聽過藍鯨群體擱淺。但是當擱淺確實發生時,會倍受關注。1920年一頭藍鯨在蘇格蘭外赫布里底群島路易斯島海灘擱淺,它的頭部被捕鯨人射中,但魚叉沒有爆炸。和其他動物一樣,藍鯨本能地不惜一切代價堅持呼吸,擱淺可以讓它不至於膩死,路易斯島上兩根立在大道邊的鯨魚骨頭吸引了大量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