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養生的認識

  現在鋪天蓋地的中醫養生之道,從電視到書籍,五花八門,無孔不入,那麼怎麼正確對待養生的認知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養生的的相關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傳統中醫養生的認識

  養生是一門學問,是一門中國的傳統學問,有理論也有方法。這門古老的學問,目前越來越受到今人的重視,正在煥發新的活力。養生學是中醫學的組成部分,是中醫關於“治未病”的學說體現。是研究個人如何通過自我修養,合理安排好個人的生活、工作、學習、休逸,並進行適當的鍛鍊和飲食藥餌調養,以達到預防疾病、延緩衰老、獲取健康長壽的目的。從養生方法分析,養生的基本內容有心身修養、功法鍛鍊、藥餌補養、祛病養病幾個主要方面。其中防病治病是一項重要內容。

  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是人體內外環境正邪鬥爭的結果,是人體陰陽氣血失調所致。人與自然,人體髒與髒,髒與腑等內外環境是有機的統一整體,在某些致病因素的影響下,機體陰陽平衡遭到破壞,從而導致疾病發生。

  現今中醫把致病因素分為五大類:

  1、 自然因素:包括天時因素***風、寒、暑、溼、燥、火六淫***、地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2、 生活因素:包括情志因素***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勞逸、飲食、藥邪、環境等幾個方面。

  3、 意外因素:主要是指外傷、一些物理因素致傷和一些化學因素致傷。

  4、 病理因素:是指在疾病過程中形成的病理產物又成為致病因素,包括痰飲、瘀血、結石等。

  5、 體質因素:是人體在機能、結構與代謝上存在著潛在的致病傾向因素。

  由於以上各種致病因素***一種或同時多種***的影響,造成人體中以五臟為核心的臟腑陰陽失調,因而產生各種疾病。如:

  腎虛時:會出現腰膝痠軟、脫髮、白髮、健忘、耳鳴、盜汗、遺精、月經不調、骨代謝發生障礙、造骨功能下降、易發生骨質疏鬆與骨折等。

  脾虛時:會出現食後飽脹、腹部冷痛、腹瀉便溏、消化功能下降、貧血、氣短無力、易患傳染性疾病等。

  肝虛時:會出現頭暈眼花、四肢發麻、面臉蒼白、胸脅隱痛、眼睛乾澀、視力下降等。

  心虛時:會出現心悸、氣短、肢冷、浮腫、疲乏無力、心煩失眠等。

  肺虛時:會出現咳嗽、咽乾、痰血、盜汗、氣短無力、體軟等。

  當今推崇的各種養生措施,如食療養生、藥療養生、運動養生、休閒娛樂養生、心理養生、生活起居養生等,其實質就是保持或恢復人體五臟陰陽平衡。中醫養生調理的作用

  中醫養生的作用

  一、預防疾病。預防疾病的實質,就是預防人體五臟六腑陰陽失調,保持人體五臟六腑的陰陽平衡,人就不會得病,所以經常進行中醫養生體檢和調理很有必要,一出現失調,馬上調理。

  二、祛除亞健康狀態。由於現代人的工作緊張、生活節奏快、精神壓力大,所以好多人的身體都處在亞健康狀態,如果及時進行調理,則能迅速恢復健康,否則任其發展,則會向疾病方向轉化,很有可能釀成大病。

  三、美容養顏。特別是年輕女性,通過中醫養生調理,保持了五臟六腑的陰陽平衡,就能迅速改善呼吸、消化、代謝、微迴圈、內分泌、免疫系統的功能,達到容顏紅潤、皺紋少、面板細膩和潤澤的美容效果。

  四、自愈疾病。人體的所有疾病***包括癌症***,都是由於五臟六腑陰陽失調而產生的,有病通過中醫養生調理,恢復五臟六腑陰陽平衡,提高人體自身的免疫功能,疾病就能逐漸自愈,就連疑難雜症***包括癌症***,也會慢慢痊癒。

  五、延緩衰老。中醫理論講,人的衰老是由於腎氣虛***先天之本***、脾氣虛***後天之本***等臟腑虛損造成的。通過中醫養生調理,可以減慢腎、脾等臟腑的虛損速度,就能起延緩衰老作用,人會顯得更有精神、更年輕,所以長期堅持養生調理的人不易老。

  “潤物細無聲,王道無近功”,養生調理必須要堅持,才會產生效果。

  睡眠養生的錯誤認識

  一、睡眠的時間越長對人體就越有好處:

  許多人都認為睡眠的時間越長對人體的好處就越多。其實不然。一般來說,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保證7個小時左右的睡眠就足夠了。而且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每個人所需要的睡眠時間也有所區別。判斷一個人睡眠的好壞,不能單看其睡眠的時間,還應看其睡眠的質量和睡眠是否有規律。過長時間的睡眠會給人體帶來損害。臨床研究發現,一個健康的成年人若每天的睡眠超過10個小時,那麼其反應能力和心血管功能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多注意睡眠的質量,做到睡眠有規律,不能只注重睡眠的時間。

  二、做夢有害:

  很多人都認為做夢有害,會使人休息不好。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做夢是人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每個正常人在睡眠的過程中都會做夢。一般來說,一個人每夜做夢不超過4次都屬正常,這不會影響到其睡眠的質量。但需要注意的是,若一個人經常做噩夢或做夢的次數太多***每晚做夢超過4次,甚至達到十幾次***,就應及時去看醫生,否則其睡眠質量不僅難以保證,還會使其身體出現問題。

  三、喝酒有助眠的作用:

  傳統觀念認為,酒有催眠的作用。因此許多人喜歡在睡覺前喝點酒,認為這樣可使人很快入睡。不過專家告訴我們,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人在睡覺前飲酒,雖然可以通過酒精來麻痺神經,起到幫助人入睡的作用。但若長期如此,會使人的神經產生對酒精的依賴性。這種依賴性一旦形成,當人們不喝酒時,就很難入睡了,並會因此而引發失眠。另外,人在睡覺前飲酒,會使酒精等有害物質在人體內長時間地積存,這會給人的視網膜帶來損害,還會使人體的反應能力下降。因此,人們在睡覺前千萬不要喝酒。即便在大量飲酒後十分睏乏的情況下,也應堅持1小時後再入睡。

  四、午睡有害健康:

  午睡是否有害健康一直以來都是個備受爭議的話題。不過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午睡具有協調人體生物鐘和抑制人體衰老的作用,健康人長期堅持午睡可以使其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減少30%。但需要注意的是,並非人人都適合午睡。一些體重超標達20%以上或是患有低血壓和迴圈系統疾病的人就不適合午睡。因為午睡可以導致這幾類人出現大腦區域性供血不足,從而引發中風。另外,普通人每次午睡的時間也不宜過長,一般以15~30分鐘為宜。

  五、睡眠是可以後補的:

  許多熬夜一族經常整夜不睡覺,然後在第二天睡一個整天,以此來彌補缺少的睡眠。他們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起到正常睡眠的效果。不過專家告訴我們,過後補償睡眠只能起到緩解疲勞的作用,而無法彌補因缺失睡眠而對身體造成的損害。因此,人們不要隨意熬夜,否則就等於在透支生命。

  六、運動對睡眠有益無害:

  經常運動能使人的神經系統得到調節,改善人們的睡眠質量,這是不爭的事實。但許多人喜歡在睡覺前運動,認為這樣做能提高睡眠質量,這就不對了。專家告訴我們,人們在睡覺前進行劇烈的體育運動,會使大腦細胞處於極度興奮的狀態,這會使人難以入睡,並會因此而導致失眠。尤其是老年人在晨練以後,不可以再睡個“回籠覺”,否則會給身體帶來損害。

  七、失眠不是病:

  據統計,在我國大約有3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症,其中女性患者居多。大多數失眠患者都認為失眠並不是一種疾病,不需要治療。然而專家告訴我們,對於大多數失眠患者來說,其失眠的表現很有可能是某些尚未顯露出來或是已經顯露出來的疾病***如腦腫瘤、腦血管疾病、癲癇、老年性痴呆、心衰、心絞痛、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腎功能衰竭、糖尿病和更年期綜合徵等***的一種症狀。因此,當人們患了失眠症時,千萬不能馬虎對待,應及時去看醫生,以確定其失眠是否是某些疾病引起的,並應及時進行治療。

  八、治療失眠主要靠藥物:

  許多失眠患者在治療該病時只靠服用***,這種做法有失偏頗。其實,***所帶來的睡眠並不能代替人們的自然睡眠。這是因為大多數***會縮短人們深睡眠的時間,從而會降低人們的睡眠質量。因此,專家建議失眠患者應儘量通過調節心情、改善飲食和加強身體鍛鍊等方法來治療失眠,只有在必要時才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