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怎麼治療

  現代生活水平越發好了起來,可是各種疾病卻越來越多,而慢性腸胃炎就是其中較嚴重的腸胃疾病。那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治療腸胃炎的方法。

  治療腸胃炎的方法

  1、腸胃溼熱

  病起急驟,噁心頻發,嘔吐吞酸,腹痛陣作,瀉下急迫,便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口渴欲飲,心煩,尿短赤少,舌苔黃膩,脈淆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化溼,理氣止瀉。

  方藥:葛根1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車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葉10克、生甘草6克。

  2、寒溼阻滯

  嘔吐清水,噁心,腹瀉如水,腹痛腸鳴並伴有畏寒發熱,頸項或全身關節痠痛,苔薄白或白膩,脈灞。

  治法:散寒除溼,和中止瀉。

  方藥:藿香10克、大腹皮10克、紫蘇10克、茯苓12克、清半夏10克、白朮10克、陳皮10克、厚朴10克、生薑5克、甘草6克。

  3、食滯腸胃

  噁心厭食,得食愈甚,吐後反快;腹痛,瀉下穢臭,氣迫不爽,瀉後痛減,苔厚膩,脈滑實。

  治法: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方藥: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制半夏10克、茯苓12克、陳皮10克、萊菔於10克、大腹皮10克。

  4、脾胃虛弱

  稟賦不足,素體脾虛,飲食稍有不慎即吐瀉,大便溏薄,嘔吐清水,且時作時休,面色不華,乏力倦怠,舌淡,脈弱。

  治法:健脾理氣,和胃止瀉。

  方藥:人蔘3克、白朮12克、山藥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陳皮10克、砂仁3克、薏苡仁12克、甘草6克。

  慢性腸胃炎的人飲食上要注意

  ***1***飲食要規律,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減輕胃腸負擔。如熱量攝入不足,可用幹稀搭配的加餐辦法補充。

  ***2***避免各種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濃咖啡、生蒜、芥末等,同時避免吃過硬、過酸、過辣、過鹹、過熱、過冷及過分粗糙的食物。可選用溫和食譜,除去對胃腸粘膜產生不良刺激的因素,創造粘膜修復的條件。食物要細、碎、軟、爛。烹調方法多采用蒸、煮、燉、燴與煨等。

  ***3***注意酸鹼平衡。胃酸過多時,可多用牛奶、豆漿或帶鹼的饅頭幹以中和胃酸。

  ***4***吸菸會影響胃粘膜的血液供應以及胃粘膜細胞的修復和再生,因此若有吸菸史應戒菸或少吸菸。

  ***5***平時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涼。

  治療腸胃炎的食療方法

  山神粥:

  取山楂60克,神曲20克,粳米40克。用紗布將山楂、神曲包好,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半小時後去藥包,加入粳米煮成粥,熟時加入紅糖10克調味服食。此粥具胡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的功效,適合消化不良的慢性腸炎患者。

  芡實粥:

  取芡實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將芡實去殼,研成粗末,與粳米同煮粥,熟時加入冰糖溶化服食。具有益腎固精、健脾止瀉的功效,適合脾腎兩虛、久瀉不止的慢性腸炎患者。

  高粱粥:

  取高粱50克,小米40克,蘋果1個。將高粱、小米放入鍋中用文火炒黃,研成細粉,蘋果洗淨,切成小塊備用。鍋中加水適量,蘋果塊放入鍋中煮沸。將高粱和小米粉放入碗中,加涼水少許調成糊狀,然後倒入鍋中攪拌均勻,煮熟即可,每天服兩次。具有補脾健胃功效,適合脾胃虛弱、受涼即瀉的患者。

  苡仁粥:

  取苡仁、粳米各40克,白糖適量。將苡仁、粳米洗淨,加水適量共同煮粥,粥熟時加入白糖調味服食。具有健脾祛溼功效,適用於脾虛溼盛所致的久瀉不止、腹部腹痛、不思飲食、舌苔膩的慢性腸炎患者。

  參蓮粥:

  取黨蔘15克,蓮子30克,粳米40克,大棗6枚,紅糖少許。將黨蔘、蓮子研成細末,大棗去核切碎,與粳米一起放入鍋中煮粥,粥成後加入紅糖調味服食。具有益氣健脾止瀉的功效,適宜於脾胃氣虛,常表現為少氣無力、腹脹納呆的慢性腸炎患者。

  山豆粥:

  取山藥、茯苓、苡仁、赤小豆、澤瀉、扁豆各60克。將上述各味研成粗末,置鍋內用小火加熱,不斷翻動,炒至呈黃色發出微香時,取出放涼,密封儲存。食用時取藥末20克與粳米50克共同煮粥服食。具有健脾益氣、滲溼止瀉的功效。適用於脾虛不能運溼、溼自內生,表現為腹痛腸鳴、腹瀉日久的慢性腸炎患者。

  參苡粥:

  取炒黨蔘15克,紅棗8枚,苡仁、粳米各30克。先將黨蔘加水煎煮2次,每次煮沸後20分鐘取汁,合併的藥汁與粳米、苡仁、紅棗共同煮粥服食。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適用於久瀉不止、進食後腹脹腹痛、體質虛弱、常感冒、免疫力低下的慢性腸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