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範在身邊演講稿

  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道德模範,這些人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榜樣。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

  我是一名來自萬年縣第二中學的普通教師,很榮幸能站在這裡作為一名道德模範發言。榮譽的取得不是我個人的,是來自方方面面的愛心彙集,感謝所有關心支援、熱心公益事業的各位領導和同事們,尤其是要感謝在愛心公益活動中一直給予我們社團支援的縣紅十字會長王錦容女士、縣慈善總會丁盛能會長、縣女子文學社胡秀枝女士、衛生局周結祿黨委及我單位李師昌校長。

  有一句歌詞:“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2011年在工作之餘,我有幸結識了一批我縣愛心人士,因為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我們發起成立了萬年縣純民間的公益組織“燭光愛心社”。 在紅十字會王會長的關心下,燭光愛心社的辦公地點在縣政府旁行政服務中心120室,歡迎各位領導前往指導我們的工作。我們平臺的網站與淘寶義賣平臺最近已經獲得工信部核准,正式開始執行,希望有更多的有能力的人能加入我們平臺,愛心不分大小和你我,只要在行動。

  社團運轉2年來,我們已經點對點資助了37個孩子上學,所有的孩子每月都能獲得至少150元,多則300元的助學扶助,年資助學子助學款近八萬元。

  我們一直堅持:做慈善事業的行動者,當愛心奉獻的傳播者!

  在我們選擇的孩子中,大部分是赤貧以下的家庭,有的家庭是夫妻一方重病在身,另一方選擇離異後不再承擔孩子撫養義務的;有的是父母一方是精神病患者,另一方重度殘疾的。其中我們有一對極為特殊的扶助物件,出於對孩子的保護,我們隱去姓名。姐弟倆年幼時,在幾年的連續時間裡,孩子失去了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所有直系親屬。4年前的冬天當我們看到這兩個孩子的時候,姐弟倆骨瘦如柴,小手和臉蛋因為冷,凍得通紅,臉上鼻涕蟲留的很長,全身上下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所幸同族的一個本姓爺爺可憐兩姐弟收留了她們,給她們提供了一個避寒之所。這對姐弟在我們跟進以後,迅速得到了社會愛心人士的認捐確認,現在每個月姐弟倆都有500元生活費。現在的她們生活的很快樂很健康,姐姐現在在本地一所農村中學就讀,成績排全年級前十名,弟弟在本地中心小學就讀,也品學兼優。

  這兩個孩子是幸運的,他們的生活因為我們或許得到了巨大的改變,同時我們也是幸福的,因為孩子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證明我們的幫扶——值得。

  慈善送溫暖,愛心獻社會!

  在我們平臺上還有許多非常優秀的孩子,雖然他們家境貧困,但志向一樣遠大。他們現在正在愛心社平臺上健康成長,我們能想象到其中的一些孩子未來一定會展翅飛翔!我們期望讓所有的孩子能自食其力!我們衷心希望能用社會的愛溫暖他們,最終他們能反哺於社會!

  在這裡,藉此機會,我鄭重呼籲:種下一棵樹,收穫一片綠陰;獻出一份愛心,托起一份希望。用我們的愛心,做我們身邊可以做的公益!同時也期盼各位領導與同仁們,請給予我們燭光愛心社更多的支援,我代表我們社團“謝謝你們,感謝你們”。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送人玫瑰,手有餘香。今後,我將繼續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與社團成員一道把愛心燭光社的公益事業做的更好。

  謝謝大家!

  篇2

  中華民族是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古國的民族,傳統美德一直是貫穿於民族發展過程中的精髓。在當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我們要深入學習宣傳道德模範作用,傳播正能量,激勵中華兒女形成積善成德、崇德向善的良好風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撐。

  龔全珍老人等54位道德模範,以高貴的品格、強大的精神力量,領跑在了中國道德的賽道上。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面臨著人口紅利減少,貧富差距擴大,環境汙染嚴重,食品安全等一系列的問題,要想大步前進奔向“兩個百年”,實現中國夢,就必須用好道德撐杆。

  用兩重抓手抓緊職業道德的撐杆,治理突出問題。多美滋第一口奶、地溝油、某鎮書記吃龍蝦罵百姓等事件都反應出某些行業部分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底線淪喪、行業操守意識欠缺。這些事件引發了群眾極大的不滿,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和諧,對於這些見利忘義、***欺詐、以權謀私的歪風邪氣,要想深入治理,就要打擊、教育兩手抓緊不放鬆。抓打擊,抓現狀,就是要強化監督,懲戒失德行為。有效的利用好法律武器,道德輿論陣地,共同懲治敗德行為,在全社會形成揚善懲惡的良好風氣,讓違法失德行為無地自容。抓教育,抓未來,重點加強領導幹部職業道德教育、企業良心道德教育。加強道德陣營建設,從預防著眼根治敗德失德。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減阻力,添動力。

  用榜樣的力量把住社會公德的撐杆,傳播正能量。今年的道德模範,去年的“最美人物”……好人好事天天都在發生,模範也許就在身邊。要把住社會的良心,就要樹立榜樣,用“最美”的正能量、“模範”的精神力量感動人、感染人,撒播真善美的種子。從制度層面上維護道德行為、推動道德風氣提升,除去讓好人“流血流汗又流淚”的寒心“雜草”,讓人人都敢做好事,人人都願做好事。只有這樣,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好人就在身邊,也許就是自己”,才能在整個社會一起譜就《好人就在身邊》的悠揚旋律,為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投入正能量的活力。

  用徵信的約束力攥緊誠信建設的撐杆,築牢道德建設基石。誠信是政府部門建立公信力的基礎,是企業長久經營的保障,是人與人之間融洽相處的前提,因此誠實守信應是我們每個人的共同心願。築牢誠信這塊道德基石,需從建立誠信體系入手。建立誠信體系,就是要在全社會大力倡導誠實守信,強化誠信法治建設,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戒,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完善徵信系統,建立起具有強效約束性的個人和企業的永久性信用檔案,推動形成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注入誠信的靈魂。

  今年是學習貫徹落實黨的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小康社會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關鍵一年,在當今社會深刻變革的特殊時期,我們更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用道德撐杆助推我們為了共同的夢想跨欄,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中國夢!

     篇3

  人們都說雷鋒是個高大的英雄,是個遙遠的偶像,是個不朽的傳奇。

  我要說,雷鋒是個平常的人,普通的人,是美德與善行的化身。

  而美德與善行,在中國人身上已經延續了幾千年,還將繼續傳承。

  雷鋒精神,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社會風氣與人際關係的期盼。雷鋒精神,因時代變遷而演變。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敬業奉獻、孝老愛親都是雷鋒精神。所以,雷鋒的故事,由我們身邊的道德模範在續寫著連續劇。

  2011年1月21日上午,雪花紛飛,天寒地凍。12歲學生袁航在芭蕉河上游玩耍,突然掉進河裡。廖起用,太和鄉丁字橋村2組農民,他飛跑到河邊。他知道這裡叫“鍋兒灘”,吞噬過十幾條生命,從沒有救起來一個人。但他還是跳進冰冷刺骨的河水裡,雙腳落在亂石裡,崴傷了,他還是向河心遊去,卻被袁航死死抱住,雙雙下沉,自己差點也被淹死。他掰開袁航手指,抓住衣領拖出水面,用力游到岸邊,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他還叫來車,掏出300元錢,送袁航去醫院搶救。他自己卻得了重感冒。

  劉小飛,男,甘壩鄉龍鬚村1組村民。2011年1月9日,天意谷洞中天河景區地縫峽,一7歲小孩從20多米的高梯墜入河中,嚴重受傷。劉小飛飛跑而至躍入水中救人,幾經周折,艱難地將小孩拖上岸。他自己的雙腿在水中被亂石割傷好幾處,血跡模糊。他卻不顧一切地扛起小孩,飛跑到景區大門外,看著送上車,自己卻再也站不住了,癱坐在地上喘氣。當別人說:那個好危險哪,跳下水去命就不是自己的了!再給好多錢我也不敢去救。他卻說:當時一點也曉得不害怕,只想著把人救起來。如果不去救,會良心不安。

  範中明,觀音橋鎮二洞橋村一組農民。一次又一次緊急關頭挺身而出,同犯罪分子作鬥爭。

  2008年12月,一名男子在觀音橋鎮移動公司搶劫手機,他提供線索,協助公安機關將其抓獲。2009年8月,一男兩女在觀音橋鎮12戶家中盜竊6千多元,範中明騎上摩托車追上嫌犯,追回全部現金歸還失主,並協助趕來的民警將其抓獲。2010年12月21日,他的觀音橋鎮派出所辦事時,聽到別人來報案說有殺人犯,他便主動同民警一起去追捕,在搏鬥中被犯罪嫌疑人用刀刺傷右胸部和右手,最後將罪犯抓獲歸案。

  廖建平,女,48歲,縣城市綜合管理局環境衛生管理所環衛清掃工。

  廖建平不管是數九寒冬還是酷暑三伏,她都默默堅持在環衛崗位上。作為女兒和母親,她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他們而愧疚。80多歲的父親生病住院,女兒需要母親,她還堅守在城區大街小巷。二十多年,沒有公休假及雙休日,凌晨2點起床,晚上7點下班。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2010年8月15日晚上,廖回家連飯都不想吃就躺在沙發上。卻接到電話:一輛雞糞車汙染了街道。廖建平又去幹了三個多小時。丈夫端來一盆熱水讓她洗掉滿身臭味,也讓她感到家的溫馨。為了有個照應,廖的丈夫也成了環衛工人。

  陳永福,鄰水礦山救護隊老隊長。聽著他20多年出生入死,帶隊救護300多場,將兩千多名遇險人員救出礦井重見天光,我們怎不對敬業奉獻的精神深深的敬仰!

  當我們看慣了一個學生讀書,全家都要圍繞這個小太陽,當我們看慣了七八歲的小孩兒要爸爸媽媽揹著,爺爺奶奶牽著上學堂,我們怎能不為苦難中自強不息,困境中奮發向上的王琴姐妹花感動?8歲的妹妹揹著殘疾的姐姐,走出煤油燈照亮的土坯房,走在3公里長的上學小路上,朝著太陽升起的地方,朝著她們心中那份美好的希望,一步又一步,一天又一天,走過了6年風雨歲月,一直走進高中課堂。

  陳楊,三古鄉小河村5組初中學生。他有個不幸的家庭,父親病逝,母親離家出走,奶奶病重,哥哥無力養家,妹妹年幼體弱,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小陳楊身上。十餘歲就耕田插秧、播種割谷,家裡三畝多地、二畝多田,從春播夏種到秋收冬藏,全靠他一個人在放學後和節假日期間完成。他還上山捕鳥,下河網魚,挖泥鰍、捉火把黃鱔、採藥材,找點零用錢。老師談到他都酸酸的:“這孩子太辛苦了,下課幾分鐘就會睡著!”

  2010年冬天,陳楊婆婆病情加重,他棄學回家,在家給婆婆端飯送水,督促妹妹學習。中午就去種田耕地,收拾家務。下午又早早做好飯,給婆婆餵飯,侍候婆婆休息。空閒時,他還拿出舊課本溫習功課,希望有朝一日重返校園。 去年九月,在政府、學校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陳楊回到了學校,繼續了他追逐夢想的腳步。

  只要你留心觀察,就看到很多雷鋒故事發生在身邊,會令你感動,還會讓你去感動別人。

  力所能及的扶助,點滴的愛心與奉獻。將善意化為善行,在善行中收穫快樂。

  雷鋒就在我們身邊,或許,就是你、我、他。


看完“”的人

1.道德模範表彰領導講話稿

2.關於道德模範演講稿

3.學習道德模範演講稿

4.道德模範獲得者演講稿

5.關於小學生道德模範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