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秋分養生運動原則

  秋季天高氣爽,是戶外活動的黃金季節,秋季早睡早起,晨起後要積極參加活動健身鍛鍊,可選擇登高、跑步、冷水浴等鍛鍊專案。但由於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運動也應遵循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這些,你都知道了嗎?

  秋分養生 | 防感冒,多食酸,運動緩

  今天是“秋分”。俗話說,秋分之後,“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穿上棉”。秋季氣候乾燥,不少人難以避免出現鼻幹、咽乾、咽癢、面板乾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瀉等問題。

  小養提醒,秋分過後,養生保健特別要注意防止寒涼之氣傷身,最好要記得及時添衣保暖,特別是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子。

  護體:防秋燥引起的感冒、咳嗽

  在風多幹燥的秋季,燥邪入侵會使人得病,常稱為“秋燥”。如果不注意養生,當溫度和溼度發生較大變化時,人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最常見的就是感冒、咳嗽病人增多。

  秋季感冒的病人,剛開始的時候是鼻咽部黏膜皺縮而感覺乾燥,繼而由於充血會有痛感,出現鼻咽部發癢不適、幹灼疼痛、乾咳少痰,氣管喉頭黏膜發病而咳嗽不止,稱為“燥咳”。

  秋燥又可分為“溫燥”和“涼燥”,它們的結果都會導致陰津耗損,出現面板乾燥和體液丟失等症狀,並傷及人體肺部。其症狀主要表現為口乾、脣裂、鼻塞、咽痛、陣發性乾咳,甚至流鼻血或咯出帶血的痰等一系列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乾燥症”。針對以上的症狀,應該接受不同的治療方案,對症下藥。

  飲食:多吃“辛酸”果蔬

  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不同於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而白露的“燥”是“溫燥”,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種花色多樣,其中藕、荸薺、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蘋果、葡萄、百合、銀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時調養佐餐的聖品。

  在秋分時節,可適當多吃些辛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蔔、胡蘿蔔。秋分養生雖然以多吃“辛酸”果蔬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飽,以免造成腸胃積滯。需要注意的是,秋分後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脾胃不好、經常腹瀉的人,水果吃多了還容易誘發或加重病情。

  運動:以輕鬆平緩專案為主

  秋令時節,如果堅持適宜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養肺氣,還可提高肺臟器官的功能,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

  秋季養生以“收”為主。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專案。可以學習傳統的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拳打臥牛之地”的功夫,從身體內部改善體質。如果實在沒時間,早上凝神深呼吸三分鐘,也大有裨益。此外,可選擇一些寧心安神的娛樂活動,如書法、繪畫等,也可登高望遠,以開闊心胸,使內心豁達,從而***神志。

  秋天氣候乾燥,預防秋燥,對於運動者來說,每次鍛鍊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若出汗較多,還可適量補充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準則。

  【養生】秋分秋過半 運動適度解心寬

  秋分到、秋意濃,寒來暑往,添衣加被,終於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秋天。秋分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太陽直射在赤道上,全球大部分地區這一天晝夜均等,秋分過後,太陽的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北半球就開始了晝短夜長的日子。在《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就有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所以秋分過後北半球逐漸步入深秋,氣溫也就會變得一天比一天冷了。

  隨著北半球白晝逐漸變短、氣溫的變冷,陽光照射也不再充沛,人體與陽光相關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分泌減少,造成人體興奮性降低,以至於人們到了這個時節會情緒低落、感覺疲勞、甚至會出現心情抑鬱的情況。從中醫角度來說,秋季在髒為肺,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所以,到了秋季季節變化的時期,看著秋風冷雨、花木凋零,出現淒涼、悲傷、抑鬱等等“悲秋”的情緒是非常正常的生理、心理反應。

  但是如果長時間處於“悲秋”狀態下,人們會喪失愉悅感、自信心會下降甚至會感到自卑、會精力下降而感到疲勞、會出現睡眠障礙,嚴重的還會出現自殺的念頭。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採取一定的方法遏制“悲秋”情緒給我們帶來的不良刺激。

  首先,需要培養自己的樂觀情緒,保持心境的安寧,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集體活動,讓自己處於歡樂的環境中,唱歌、跳舞、聊天都可以轉移不良情緒,只要開心就能打敗悲傷,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喜勝憂”。其次在陽光明媚的天氣出門晒晒太陽,晒太陽是一種非常好的補充陽氣的方法,暖洋洋的日光照在身上,聞著乾燥、溫暖的太陽的氣息,心中的陰霾也就散了。再次隨著氣溫的下降,真正可以“貼秋膘”的好日子也就來了,適當吃一點熱量比較高、味道芬芳濃郁的食物,以及適當的進食一些甜食***糖尿病患者除外***,也會讓自己覺得滿足而愉悅,常常聽到有人說:“有什麼解決不了的事就吃一頓好的,如果不行,那就吃兩頓”當然一定要注意飲食結構的均衡,中國人講究的是“過猶不及”。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就是要適度的增加戶外活動,適當的運動可以調動人體的陽氣,促進氣血執行,同時通過運動可以使內啡肽分泌增加,從而增加自己的愉悅感;同時適宜的運動還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部寒冷刺激的抗禦能力。我們可以根據自己身體的耐受程度選擇快走、跑步、爬山等等活動,讓自己處於大好河山之中,惆悵情緒那是不存在的。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秋季適度的加強並堅持體育鍛煉好處多多,但是一定要量力而為,並且要做好必要的防護。首先要合理的增減衣物,防止穿衣單薄而感受風寒,也要防止穿的過多造成大量出汗,更要注意避免穿著鍛鍊後汗溼的衣物在冷風中停留。第二,寒冷天氣是我們的身體體肌肉容易變得僵硬、柔韌性會減低,所以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必須的熱身活動,以避免運動中發生肌肉、肌腱、韌帶、關節的損傷。第三,運動一定要量力而為,避免運動過量,秋季收斂,人體進入內養時期,過度的運動會造成汗出增加,從而引起陽氣耗損,不利於秋冬養生,所以運動一定選擇自身耐受性好的輕鬆和緩的專案。最後還要提示一點,秋季燥為主氣,天氣乾燥多風,運動時出汗也會造成體內水分的流失,所以秋季一定要注意陰液的留存和補充,運動時注意補水,運動後注意進食一些養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比如說梨、藕、荸薺、百合、銀耳、蜂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