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寒艾灸的具體穴位效果最好

  秋冬時候,很多人會出現手腳或是後背發涼的感覺,也不是因為穿的少,就感覺身體漏風,其實這也是身體中有溼氣的原因,很多人知道可以用艾灸灸走寒氣。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驅寒艾灸的穴位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驅寒艾灸的方法

  驅寒艾灸灸神闕穴好

  取穴方法:在臍窩正中,該穴位於人體的腹中部,臍中央。

  方法:可以使用方四孔艾灸盒,先逐漸適應,開始插兩根艾條,然後增加到三根,最多的時候可以插四根艾條,循序漸進的施灸,每次施灸時間在10-20分鐘左右,可以在神闕上下移動艾灸,熱度以自己自己適應為度。也可以使用四罐艾灸罐施灸,時間是20-30分鐘左右,也可以上下移動灸,包上毛巾施灸,熱度已自己適應為度,不要灸的太過而發生灸瘡。

  功效作用:可治療中風虛脫、四肢厥冷、屍厥、風癇、形憊體乏、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脫肛、洩利、便祕、小便不禁、五淋、婦女不孕等症。

  驅寒艾灸灸大椎穴好

  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時正坐低頭,該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方法:使用艾灸盒,每次施灸15-20分鐘。以自己適應為度,待身體適應後,可以逐漸延長施灸時間。也可以使用單罐或雙罐艾灸罐去灸大椎,時間可以在20-30分鐘左右。

  功效作用:屬於督脈,有通督行氣,貫通督脈上下之作用,同時如果有感冒、過敏性疾病、熱病、癲癇、頸椎病,治療取穴大椎也是首選,都是在治療寒涼疾病,那麼大椎在上焦,治療寒涼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選穴位。

  驅寒艾灸灸命門穴好

  取穴方法:位於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方法:使用單罐或雙罐艾灸罐去灸命門,時間可以在20-30分鐘左右。

  功效作用:主治虛損腰痛,遺尿,洩瀉,遺精,陽痿,早洩,赤白帶下,月經不調,胎屢墜,汗不出,寒熱瘧,小兒發癇,胃下垂,前列腺炎,腎功能低下。配腎俞、環跳、足三裡,可通經散寒、行氣止痛。

  驅寒艾灸灸足三裡穴好

  取穴方法: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方法:艾灸足三裡穴建議以溫和灸為主,儘量不要發生灸瘡。灸足三裡穴位時,可以使用單孔艾灸盒來灸,每穴施灸時間在15-20分鐘左右,如果使用艾灸罐來灸的話,每穴施灸時間在20-30分鐘左右。

  功效作用:艾灸足三裡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動和胃的供血狀況,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增強消化能力。

  足三裡是個強身健體的萬能穴,長壽穴。古今許多醫家都對此穴推崇備至。因此流傳著“若想胃裡安,三裡常不幹”說法。這個“常不幹”,指的是用艾灸條薰灼穴位,使該處的面板起水皰,又稱其為“灸花,灸瘡”,這水皰老流水,可以及時把脾胃的寒溼祛除,“常不幹”因此而來。有關研究發現,

  驅寒艾灸灸湧泉穴好

  取穴方法:在人體足底穴位,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

  方法:可以在晚睡前,先熱水泡腳20-30分鐘,然後點燃兩個大艾柱分別放在兩個艾灸罐裡面,上床睡覺,包好毛巾分別綁在兩個足底的湧泉穴。

  功效作用: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症、腎臟病等。穴道指壓法治療腦溢血後的復原、穴道按摩治療膀胱炎、指壓法治療白髮等等。

  女性艾灸的好處

  1、灸後會有經絡竄感又叫得氣,有酥酥的感覺,這是好的現象。

  2、灸完後感覺熱能到會陰,這是好的現象,說明打通任脈。

  3、做完艾灸後,面色變得紅潤有光澤,面板飽滿滋潤。色斑快速變淡、痘痘消失。

  4、做完艾灸後,人的心情變得舒暢很多,心情很放鬆。非常好的感覺。

  5、寒感,灸後會覺得冒涼風,寒性體質的人多會出現這種現象,要多灸。

  6、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氣,這是促進腸蠕動,幫助排除身體的濁氣,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

  7、做艾灸時上半身熱或只是下半身熱,表明不怎麼熱的那半身的經絡不是很通。

  8、做完後口乾燥,咽喉難受,說明上焦有虛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頸灸,療效就會很好了。

  9、夏天要出大汗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為佳,特別是額頭、手心、足心要出熱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體比較虛的人。

  10、做艾灸過程中,下腹中感覺有一股熱氣在形成,並能隨著人的意識而形成氣流,在人的經絡內來回的流動,上到頭頂,下到足底,經過的地方有酸、麻、脹、痛的不同感覺,就像是練氣功一樣,這是非常好的現象。

  艾灸的注意事項

  1、艾灸前最好喝一杯燙嘴的溫開水;加2~3個紅棗更好。一些氣虛的女性艾灸時或者之後會頭暈,這樣就不會了。

  艾灸的整個過程都可以喝燙嘴的溫開水;最忌諱喝冷水吃水果。

  2、艾灸結束2個小時以後才能洗澡。用溼熱的毛巾擦拭艾灸過的部位都不行!很多人說,可以用熱水洗澡,那是錯誤的。

  熱水也是水溼,如果要洗菜做飯,一定要戴上橡膠手套,用熱水洗。

  3、施灸後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面板瘙癢,有的會起紅疹,疲倦,便祕,尿黃,出汗,牙痛,耳鳴,陰道不規則流血,全身不適等現象,不要驚慌,繼續艾灸這些症狀就會消失。

  我們同時可以減少艾灸的時間,也可以泡泡腳後艾灸湧泉穴、太沖穴。

  4、有的人邊灸邊吃,這樣不好。進食的時候氣血會集中在胃部,影響艾灸的治療效果;再就是對胃氣也是一個挑戰。

  5、如果你的月經量不大,特別是有痛經的女性在經期完全可以艾灸,只是你比平時的艾灸時間短一點。

猜你感興趣:

1.艾灸十大養生穴詳細介紹

2.中醫艾灸最常用的穴位

3.艾灸哪些穴位可以能調理手腳冰涼

4.艾灸四大養生保健穴位介紹

5.中醫艾灸祛溼的五個穴位盤點

6.艾灸哪個穴位可以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