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怎麼預防疾病

  隨著氣溫的升高,細菌、病毒也開始生長繁殖,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春季的疾病預防,資料僅供參考。

  春季疾病的預防

  1、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居室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大人不要在室內吸菸,傷害孩子的呼吸道。

  2、常常帶孩子到戶外做適當的運動,進行力所能及的鍛鍊,如散步、慢跑、踢球等。

  3、避免接觸傳染源。不到空氣混濁、人口密集的地方,如超市、茶館等。

  4、防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疾病史的孩子,如:哮喘。過敏性鼻炎等,春天是疾病的好發季節,應避免讓孩子接觸過敏源,不帶孩子到花園玩耍,少吃或不吃魚、蝦等食物。

  5、營養均衡,合理。按時進餐,不偏食、葷素搭配,粗細糧混吃甜鹹適合。

 

  6、多喝開水。尤其是25度的新鮮開水。

  春季感冒的簡介

  感冒醫學上稱為“呼吸道感染”, 多由病毒引起,是小兒常見病,據統計低齡幼兒每年平均感冒次數可高達6~10次,主要表現為流鼻涕、打噴嚏、咽痛等,過程一般需3~5天。

  春季感冒的防治

  1、增強寶寶抵抗力等。

  2、感冒時可服用板藍根、大青葉、雙黃連等中藥,維生素C能增強抗病能力,要多服用。感冒時寶寶要多飲水、多休息,注意合理營養。

  3、感冒時不要濫用抗生素。感冒多為病毒感染引起,使用抗生素效果不明顯,如果孩子有反覆發熱等,最好查血常規,根據血常規決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以免延誤病情。

  春季腹瀉該怎麼辦

  這種在春冬季容易發生的腹瀉多半也是由於病毒感染引起的,目前研究較為明確的秋冬季腹瀉最常見的病毒就是輪狀病毒,其它還有柯薩奇病毒等腸道病毒。其實90%的腹瀉病兒都不需要輸液治療,只需用口服補液鹽即可。一些病兒的父母,在治療腹瀉病的過程中常要求醫生給孩子用最好和最新的抗生素。抗生素對病毒性腹瀉非但沒有任何治療效果,還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等一系列不良影響。儘量多飲用“口服補液鹽”以補充糖鹽和水分,飲食以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不必刻意限制飲食,還可以口服腸道黏膜保護劑,止瀉藥物,同時還可以口服乳酸菌活性劑和雙歧桿菌製劑等,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抑制引起腸道疾病的病原菌,保護腸道。但是如果孩子通過自己口服補液等仍有比較明顯脫水,家長比較容易發現的比如患兒眼眶凹陷,面板彈性差,少尿或者無尿,患兒精神萎靡等等,需要立即到醫院靜脈補液治療。

  春季常見疾病

  感冒

  嬰幼兒受涼,最容易發生呼吸道感染,以感冒為主,醫學上常常稱之為急性鼻咽炎。

  症狀

  大多以流鼻涕、鼻塞、喉嚨不適、咳嗽及發燒等輕微症狀。這些症狀會持續4~10天。

  好發族群:2歲以下的嬰幼兒最容易發生,年齡越小,症狀越嚴重,且容易併發中耳炎、副鼻竇炎及肺炎等症狀。

  病因

  感冒的病源,最多的是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及副流行性感冒病毒等。腺病毒所致的症狀,一般比較持久。流行性感冒病毒所致者,比較嚴重。

  治療

  一般感冒的治療對症治療即可,無特效藥。要多喝開水、多休息,不需要給予抗生素。但如果發生繼發性細菌感染,***如:中耳炎、鼻塞、淋巴腺及肺炎等***,應及時做診斷給予抗生素治療。

  小囑託

  過敏的鼻炎,不會有發燒症狀。嬰幼兒的感冒,偶而會有嘔吐或腹瀉的情形。是否有併發中耳炎及肺炎等,應儘早請小兒科醫師做專業診斷。

  春季常見流行傳染病的預防及家庭護理

  1、麻疹:最主要的傳染源是患兒,一般從潛伏期至出疹後5天有傳染源,潛伏期2——3天。預防:按時接種麻疹病毒和疫苗。護理:臥床休息,食物清淡易消化,多喝開水,注意面板、眼、口腔、鼻腔的清潔,高熱的護理,注意觀察病情謹防併發症。

  2、流行性腮腺炎:是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源為患兒,潛伏期2——3周。預防、接種疫苗、隔離患兒、接觸者可預防性服藥。護理、隔離、臥床休息、多喝開水、注意口腔衛生、用溫鹽水漱口、室內要保持通風等。

  3、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輕型急性傳染病: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發生於冬春兩季,傳染性強。護理:病兒不要送到幼兒園。居室開窗通風,注意口腔衛生,加強營養,多喝水,進食牛奶、粥等營養容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