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要怎麼預防疾病

  林蛙全身是寶,富含4種性激素、9種維生素、13種微量元素、18種氨基酸和豐富的活性多肽。在藥用、滋補和美容方面均具有卓越的功效和提高免疫功能,在國內外市場上'屬於不能滿足需要的品種'。那麼林蛙應該怎麼預防疾病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下林蛙疾病的預防吧。

  林蛙預防疾病的方法

  1.林蛙場的建設必須符合防病要求

  林蛙場的水源要無汙染。有害的被汙染的水會損害林蛙的健康,水體傳染病很快,因此水源一定要清潔無汙染。

  2.控制和消滅病原體

  ① 定期消毒一般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對水池、蛙圈及其他養殖裝置進行一次徹底的消毒。

  常用的消毒藥物有:生石灰:對水溶解成石灰乳後進行噴灑。

  漂白粉:溶水後噴灑,1周後藥物實效。

  ② 蝌蚪和幼蛙消毒每隔一定時期對蛙體進行消毒,消毒前應認真做好病原體檢查,蛙體消毒一般用浸泡法或噴灑法,常用藥物有漂白粉、硫酸銅、磺胺嘧啶、高錳酸鉀、慶大黴素、四環素、土黴素。消毒時間長短,還應根據當時溫度、溼度,水溫及蝌蚪、幼蛙承受能力靈活掌握。

  ③ 餌料消毒用於飼養林蛙的飼料要保持清潔,特別是餌料盤應經常清洗消毒。

  3.正確的環境設定

  ① 遮蔭避雨設定

  遮蔭與避雨應相結合進行,常用塑料、遮蔭網、石棉瓦、草棚組成,林蛙不需直射陽光,散色光完全可以滿足其要求,雨季應防止林蛙久被雨淋。

  ② 隱蔽物的設定

  池內要放置一定數量的隱蔽物,主要是各類闊葉樹,最好是帶枝的樹枝,以柞樹為好,成壟放置,不要全面鋪,也可放一些石堆、瓦片,一定要有規律放置。

  ③ 環境溫度***主要以地面為主***

  不同時期林蛙溼度要求不同,變態幼蛙對溼度的要求最大,以後逐漸降低,變態幼蛙溼度控制在85%-90%,1-2月齡幼蛙溼度控制在80%-85%,3月以上蛙溼度控制在70%-80%即可。

  ④ 供水溫度加溼設定

  加溼裝置要保證及時、方便,全面對全場進行加溼處理。主要方法是塑料管等加上霧化噴頭、水泵等。

  林蛙如何選種採卵

  選種目前養蛙主要以種卵為主,以種蛙為輔,大都採於野生,一是自捕***採***,二是收購。春季採集種卵,省時、省力、費用低,是目前養殖戶普遍採取的方法,在天然水泡,沼澤水甸子等靜水區用撮網撈取卵團,撈捕時間原則上越早越好。產出不久的卵團體積小,卵團彈性大,不易散開,運輸方便。林蛙產卵高峰期一般在早晨5~8點,因此撈取蛙卵最佳時間應在上午6~11點。

  目前尚無種蛙的選擇標準,根據林蛙的生長週期和近幾年的實踐經驗,種蛙應選擇3~4齡的,體質健壯、體重在50克左右,體色標準即黑褐色比較好。

  春採種卵林蛙一般在每年4月初至4月中旬出河,4月中旬到4月末,水溫在10℃~11℃時便開始產卵,因此春季採集種蛙應抓緊時間,到河流、沼澤或野外自然泡子中捕捉。

  秋採種蛙每年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是林蛙下山入河時間,在此期間可捕到大量的種蛙。捕捉種蛙應以網捕、手捉和甕子捕捉等方法,嚴禁用藥捕、電擊等方法捕捉。

  收購通過購買種卵、種蛙補充自捕量的不足,也是許多養殖戶解決種源的一條重要途徑。春季收購種蛙時應注意掌握好雌蛙排卵時間,準備翌年產卵,且須掌握好回捕時間和方法。

  運輸種卵運輸工具可用水桶,遠距離運輸或產出時間較長的蛙卵應在桶內撒少量的水,避免卵團互相粘連。在運輸種蛙時不需要裝水運輸,無論何種方法取得的種蛙,都要避免損傷,種蛙須用麻袋或簍筐裝,絕不能用線繩、鐵絲等穿眼、鼻孔及上下額。長途運輸時要用籠筐盛裝,在籠內加蓋稻草等覆蓋物,並經常灑水,保持溼度;中途必須用乾淨河水沖洗,避免蛙體乾燥造成死亡。春季運輸時要掌握好運輸時間,不能長途運輸,如果超過5~6天,種蛙就會不經“抱對”而排未受精卵。

  林蛙的產卵方法

  人工修建的產卵場與天然產卵場有較大的區別,而且人工繁殖種蛙密度大,林蛙不願意在產卵場內產卵,所以必須在人工控制下,強制在產卵場內產卵。可選擇籠式產卵法和圈式產卵法。

  籠式產卵法用細鐵絲或枝條編成籠子,將好的種蛙按雌雄1∶1比例放入其中,然後把籠子放到產卵池中,適當調節水的深度使籠內水深保持在15釐米左右。產卵籠應放在靜水區,遠離出水口和入水口,種蛙配對後,在水溫10℃左右時,7~8個小時便可產卵。要注意掌握準確的時間,及時把蛙卵移送到孵化池,並把產卵後的種蛙取出送往休眠場。如果產卵池、孵化池與飼養池按統一標準修建,可選擇中上游的幾個池子作為產卵池。

  圈式產卵法在產卵池四周用塑料膜或鐵絲網圍住。塑料膜或鐵絲網高1~1.5米,向內傾斜45~60度角,或在上端向內折成直角,下端用土壓實。按雌雄1∶1比例投放種蛙,密度為每平方米10~15對為宜。為了提高配對速度,可再加入10%~20%左右的雄蛙,產卵後也應及時移送卵團和種蛙,如果產卵池、孵化池、飼養池按統一標準修建,可將整個繁殖場圍起來,便於管理。

  林蛙的孵化方式

  實踐證明,採用自然孵化法比較好。自然孵化是蛙卵依靠自然水溫孵化、與天然野生蛙孵化方法基本相似,即將卵按每平方米15團數量放在孵化池中,任其自然孵化、生長。孵化過程中應注意幾個問題:一是孵化時,要將卵團放在淺水區,待卵團膨脹後再移到深水區。如果直接放到深水區,由於卵團未膨脹,浮力小易沉底,受汙染,加上深水區水溫低,孵化速度慢,蛙卵易損廢。

  二是在孵化初期要採取同側入水,出水和封閉***半封閉***式灌水法,以保持水面的穩定和水的溫度。池內水深在20~30釐米左右,夜間因氣溫較低要覆蓋。三是要注意防止卵團被汙泥汙染。以蒿秸、枝條等在池面上搭成小方格,將卵團控制在一定的區域,避免漂浮到池邊被汙染。四是要注意防止天敵侵害,要及時驅逐家禽,特別是家鴨和青蛙等天敵。五是孵化期注意保持環境寧靜,避免振動池埂,不可攪動孵化池內的蓄水。六是孵化期水溫應控制在10℃~15℃左右,經專家實驗研究結果表明,這個水溫雌蛙比例可提高20%~30%。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