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磚和磁磚的區別

  磁磚與瓷磚都是用於裝飾的地磚或牆磚,兩者的發音也是相同的,所以很多消費者是無法分清兩者的,就更不知道兩者本質上有什麼區別了;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磁磚和瓷磚的區別在哪裡

  從工藝角度來講

  磁磚:是用陶土燒製成的,因吸水率較高而必須上釉。這種磁強度較低。

  瓷磚:是用瓷土燒製成的,為了追求裝飾效果也上了釉,這種瓷磚結構嚴密、強度很高、吸水率較低,抗汙性強,***如家中常見的瓷碗***價格比陶土燒的磚稍 高。我國是陶瓷的發源地有著悠久的歷史,現代工業的發展,在運用了納米技術下,硬度相當高,可以做金鋼鑽頭。所謂磁磚,是以耐火的金屬氧化物及半金屬氧化 物,經由研磨、混合、壓制、施釉、燒結之過程,而形成之一種耐酸鹼的瓷質或石質等之建材或裝飾之材料,總稱之為磁磚。

  從價格上講,磁磚通常比瓷磚價格高

  瓷磚一般指有釉面的磚,而磁磚一般指無釉面的磚或通體磚***如玻化石等***。

  一般來說規格大的磁磚適合鋪地面,小規格的一般鋪陽臺牆面,磁磚比瓷磚相對來說較重,鋪的時候不易與接觸面粘合,所以通常鋪磁磚時用水泥較多。而瓷磚的適用範圍就比較廣了,施工工藝較磁磚簡單,大多用於衛生間牆面地面、廚房牆面地面及客餐廳地面。

  瓷磚與磁磚區別

  從文字的演變來看“磁”是“瓷”的俗稱,“磁”字演繹成可以作為“瓷”字的俗稱是從“磁器”開始的,“磁器”原本指磁州窯所產的瓷製品,逐漸演變為可以泛指瓷制器具。磁州窯是我國古代北方最大的著名民窯,窯址在今河北邯鄲磁縣附近,磁縣宋代屬磁州,磁州窯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南宋、遼金元、明清仍繼續燒製,歷史悠久,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流傳下來的磁州窯製品也多,對日本、朝鮮、越南、泰國等國影響較大。而在臺灣將一個俗稱的“磁”字全面替代“瓷”字的一個重要歷史原因是日本對臺灣長達50年***1895-1945***的統治,在日文的漢字中一般稱china為“磁器”,類似的還有“陶磁器制の”、“陶磁器工業”。

  “瓷”字一直是陶瓷行業從業人士、甚至每一箇中國人引以為驕傲的一個字,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對應的英文是“china”,歷史上都認為瓷是中國人的偉大發明。至於“瓷磚”這個詞,用現代的觀點來看,也僅僅是一個概念性名詞,而不是一個嚴格的專業技術術語。

  標準將陶瓷分為兩大類:陶器與瓷器,而將瓷器的吸水率標準定為“一般不小於3%”,當然又將瓷器類分為三類,其中細瓷器的吸水率要求是“一般不大於0.5%”,在國家標準中用如此不夠嚴謹的“一般不大於”、“一般不小於”的描述是比較罕見的,而且這個標準一直延續至今,據悉該標準正在修訂之中。在陶瓷磚方面,2006年9月1日起實施的gb/t3810.1~.17-2006《陶瓷磚》國家標準是1999年版的修訂版,是與國際標準iso13006《ceramic tiles—definitions, classific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marking***陶瓷磚-定義,分類,效能和標記***》等同使用的國家標準,標準中嚴格按吸水率將陶瓷分為五大類,分別為:瓷質磚、炻瓷磚、細炻磚、炻質磚、陶質磚,明確規定瓷質磚的吸水率不大於0.5%,而將吸水率0.5%。而隨著技術的不斷升級,目前瓷磚的吸水率已經可以達到0.08%的水平

  而有些人這樣理解:“磁”字是石字邊,暗喻我們的磁磚堅如磐石,而“瓷”字有次於瓦的型構,其實這完全是片面理解,“瓷”字的型構含義是瓷的誕生晚於瓦,我們是先發明瞭燒瓦,在燒瓦基礎上發明了燒瓷。顯然是用“瓷磚”還是用“磁磚”只是一個約定俗成的事情。目前在大眾的習慣使用中還是以瓷磚為主,在行業內二者兼而有之,不分伯仲,其將來的發展關鍵是看我們的企業家是否還會象改革開放之初,言行舉止熱衷於步港臺之後塵。

  地磚和瓷磚的區別

  1、地磚

  特製客廳臥室用的地磚 質量比大多數牆磚***釉面內牆磚***質量好哈 他的吸水率比較低 磁化都好的多,現在也開始流行地磚上牆面裝飾了 不過很多采用幹掛 成本較高,用水泥的話容易脫落,有安全風險;通常說的室內牆磚: 釉面磚居多,表面紋理變化多比地磚變化多,色澤豐富 ,用的坯體材質比大地磚要差得多;

  2、瓷磚

  瓷磚是對有釉面的面磚的通稱。瓷片的真實含義就是陶瓷片,在裝修中一般代指釉面牆磚。 地磚顧名思義就是地面鋪貼的飾面磚。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