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做家務的好處

  現在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特別是缺乏勞動能力的培養。其實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做家務。讓學生學習做家務有什麼好處呢?

  

  如下:

  一、做家務可以磨練孩子的意志。

  一些家務勞動對初學做事的孩子來說並不很容易的。以掃地為例,要搬開或移動桌椅,要握好掃帚均勻地來掃,還不能有遺留物,也不能使灰塵揚起,這就不是一個孩子一下子就可以做好的,需要有耐心。如果有家長鼓勵,讓孩子有始有終把地掃好,也就鍛鍊了他的意志。

  二、做家務可以強化孩子的責任感。

  龍永圖在《實話實說》欄目中講述了一個令人感慨的故事。他到瑞士訪問的時候,在一個洗手間裡,他聽到隔壁小間裡一直有一種奇特的響動。由於這響動時間過長,而且也過於奇特,不覺吸引了他的好奇。於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通過小門的縫隙向裡探望。這一看使他驚歎不已。原來,小間裡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馬桶的沖刷機構。一問才知道,是這個小男孩上完廁所以後,因為沖刷裝置出了問題,他沒有把髒東西衝下去,因此他就一個人蹲在那裡,千方百計地想修復那個沖刷裝置。而他的父母、老師當時並不在他的身邊。這件事令龍永圖非常感慨,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男孩,竟然有如此強烈的負責精神,可以說這種負責精神已經完完全全成了習慣。我們教孩子做家務就是要讓家務活變成孩子的一種習慣。習慣形成了,強烈的責任感就會自然而來。因為孩子做了家務事,會逐漸意識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主人,要對家庭的事情負責,並且做事不能虎頭蛇尾,時間長了,孩子的責任感有了,就像剛才那個瑞士的小男孩,對他以後的職業、人生事業都會帶來很大的幫助。

  三、孩子在做家務中可以豐富生活知識,發展智力。

  孩子在勞動中直接動手,直接接觸各種事物,積累生活知識,彌補了讀書生活的不足。俗話說:“心靈手巧”,孩子經常動手,不僅使手部活動變得靈巧,而且還能促進大腦中樞神經的發展,使人變得更聰明,動作更協調,動手能力更強。

  從世界範圍的大角度來看,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都非常重視青少年勞動教育。美國的不少中小學生在課餘時間去為人打工,幹些洗車、送報、看孩子等活。日本規定小學生每天參加勞動24分鐘,英國為36分鐘,德國更是從法律上規定6-18歲青少年應承擔的家務勞動專案和數量。可據一份抽樣調查,我國小學生參加勞動的時間卻不足 12分鐘。許多孩子在家裡都享受“小皇帝”待遇,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個12歲的男孩連自己洗澡都不會,每天起床穿衣服還要靠父母幫助。這樣的家庭教育是失敗的。

  四、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一個除了學習什麼家務都不會的孩子是沒有足夠的自信的。

  有一位媽媽用全部的精力培養孩子去美國讀博士。可是在大家向她表示祝賀的時候,她哭了,說:“我真後悔啊,我孩子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什麼愛好也沒有,生活裡幾乎沒有快樂可言。”這樣的成功其實對孩子是痛苦的,離開了父母連自己的生活都無法料理,後果是不可想象的。家長們想象一下,當孩子把自己親手做的雖然不太好吃的飯端到父母面前時,那份驕傲,那份自信,是多麼重要;父母讚許的目光在孩子的內心,會產生多麼美好的感覺。孩子通過動手和勞動,感覺到我是有價值的,我是被需要的。自我價值感就形成了。

  五、會做家務的孩子,長大了參加工作也會具有條理性。

  有一次,我到一位好友辦公室,一進去,讓人很吃驚,抽屜裡、書桌上到處是檔案,和廢紙、過期的食品混在一起。我很瞭解這位好友,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三個姐姐,從小几乎沒做過家務,雖然現在三十好幾了,還是不知道該怎樣收拾東西,家裡也和辦公室差不多。這樣的生活質量會大打折扣的。這是父母溺愛的結果。

  學生做家務的年齡分段

  2—3歲: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孩子自己刷牙,比如擰開水龍頭,往杯子裡倒水;

  離開房間時,自動關燈;把玩具拾起來放在正確的位置上;把書和雜誌擺回書架上;

  把餐具擺放在桌子上;清理吃剩下的食物;擦乾淨不小心弄髒的物品;把洗好的衣服和襪子摺疊好;自己選擇自己要穿的衣服,並能自己穿上。

  4歲:自己洗手並把手擦乾;擺放桌子,並擺好碗筷;把雜物倒掉;大人買東西時幫助拿些小物件;整理床鋪,收拾房間;擦洗器具;準備簡單的餐後水果給大家吃;和大人一起洗青菜、水果。

  5歲:給自己倒喝的飲料;把各種食物盛入碗中,擦乾淨桌子;接電話,並能自己撥電話;倒垃圾。

  6—8歲:給花木澆水;用微波爐熱食物或做簡單的食物;把自己的衣服掛在壁櫥裡;清理自己的書桌。

  9—11歲:換床單;會操作洗衣機;會做比較簡單的飯菜; 支配一定數目的錢,去較近的超市,能獨自買東西;能招待客人;自己乘公共汽車。

  11— 12歲:路途近的事情可以自己出門去辦;幫父母打掃房間;清理廚房;幫家裡人去辦些外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