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看的優秀書籍推薦

  優秀的書籍是非常多的,很多的書籍是值得我們認真去品讀的。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關於值得一看的優秀書籍,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值得一看的優秀書籍

  1.《我是貓》

  這是大名鼎鼎的夏目漱石的一本諷刺意味十足的小說。

  夏目漱石是日本的國民作家,是一名具有現實主義傾向的作家,《我是貓》是他的處女作,剛一問世就受到了巨大的關注。

  本書的特色有三,一是視角非常獨特,以貓為第一口吻來寫,談談一隻貓眼裡的世界,用貓的語氣講述了人間滑稽的百態,是貓奴必備書籍;二是諷刺意味非常強烈,據說魯迅在日本讀書時,夏目漱石的這本《我是貓》正在報紙上連載,魯迅非常喜歡,我猜大概也是由於他與文學鬥士魯迅的寫作風格有幾分相似吧,三是語言風趣幽默,想象力豐富,是一本喜劇型別的小說。它貼近社會現實,真實再現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生活。

  2.《喜寶》

  亦舒師太是高產的作家,她最近剛出版了自己的第三百本書,如果讓我選擇一本推薦,我首先要推薦這本《喜寶》。

  喜寶是你,也是我,是每一個渴望愛與金錢的人,是大俗,也是大雅。“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愛,如果沒有愛,很多錢也是好的,如果兩者都沒有,我還有健康”;“假如有人說他愛我,我不會多一絲歡欣,除非他的愛可以折現,假設有人說他恨我,我也不會擔心,太陽明日還是照常升起來。”

  亦舒語錄在網上隨手一搜就是一大片,她真的很懂人性,更懂女人。那些華麗與窮酸的碰撞,在亦舒的筆下被刻畫的充滿現實的味道。

  3.《嫌疑人x的獻身》

  這本書大概是我這份書單中最暢銷的一本了吧。每個人都愛東野圭吾,我也不例外。我《白夜行》,《解憂雜貨鋪》,《惡意》,《我的晃盪的青春》,萬萬沒想到,我瘋狂喜歡的竟然是這本《嫌疑人X的獻身》

  這是一本猜到了開頭卻沒猜到結尾系列的書,愛情竟然可以偉大到這種地步?再多描述的語言都是無力的劇透,關於小說本身,你去才能感受到那份震撼。東野圭吾是推理天才,無可置疑。

  4.《細雪》

  細雪時分,遠山含黛,霧藹茫茫。穿著和服的四姊妹婀娜多姿在雅緻的櫻花叢中行走,人在境中,境有人生。這是由小說《細雪》改編的同名影片中的場景。

  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愛日本古典文學,那麼你一定不要錯過日本唯美派文學大師谷崎潤一郎的這本《細雪》。和服和櫻花,日本最美的兩種事物,寫就了本書的古典與浪漫。

  《細雪》是一本沒有故事的故事,閱讀給人的感覺大致是緩慢、細碎、溫和、閒靜,它的情節很簡單,無非是四姐妹的生活瑣事以及三妹雪子的相親故事,但最引人的卻是彌散在生活中的審美細節。日本的民俗、文化、地理都以白描的方式在本書中一覽無遺,展現了日本文學特有的美感,因此它被譽為具有古典主義風格的最上乘的風俗小說。

  作者在寫作本書時,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源氏物語》的影響,偏向於追求高貴典雅的古典韻致。如《源氏物語》中,光源氏把妻室按性格分別安置在代表四季的住所中,本書四姊妹的性格也分呈四時特色——春之幸子***大姐***,夏之妙子***四妹***,秋之鶴子***二姐***,冬之雪子***三姐***。大姐幸子傳統、守舊,二姐鶴子開朗、寬容,三姐雪子溫婉、靜默,四妹妙子則時尚、尖銳。四種不同的性格暗含著日本社會當時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進退兩難,也慢慢融入到了四種不同的命運中。

  沒有大起大落,沒有大悲大喜,《細雪》飄落,潤物無聲,人生就是最好的故事。

  不可錯過的優秀書

  《人生本就不易,你要學會止損》

  編輯推薦

  ◆ 這是一本用54個生命故事繪製的心靈地圖。

  經濟學術語的巧妙化用,在情感生活中要我們拋棄沉沒成本,避免情感糾葛給我們帶來的更多的傷害。引發眾多撰稿人爭相撰稿,幫助年輕人戳破情感的迷局,走出人生困境。

  ◆ 這是一本給人溫暖肩膀和胸膛的勸慰之作。

  “當你掏出來的是心,而換回來的是刀子的時候,你的感情就應該進入止損流程了。”這是讀者讀完此書之後淚流滿面的一句話。

  ◆ 如果生活已是煎熬,回頭才是最好的解藥。

  愛就請深愛,不愛就及時止損,不要讓無謂的人和事壓榨我們的靈魂,浪費我們的感情,消耗我們的生命。離別不足懼,傾心不怕晚;過期的蛋糕,再好看也要扔掉。

  ◆ 該失去終將會失去,及時止損,才是勇氣。

  止損並不意味著失去,放下也不等於一無所有,吐出食之無味的渣滓,為美好讓個位置,你想要的一切就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內容提要

  捨棄的都是風景,留下的才是人生。這是用54個生命故事繪製的心靈地圖,將幫助在人生拐角的每個人,走出生活、情感乃至人生的困境,在事情變得更糟前,讀懂“止損五部曲”:認清現實、認清自己、懂得抉擇、懂得堅守、最後走上新的路。而那所有失去的,終將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作者簡介

  沫沫,一個行走在文字世界,喜歡思考,致力於心理學研究與分享的寫作者.情懷與理性兼具,二十五歲前窮遊了大半個歐洲,如今是重度民謠控、手賬控,也是資深的微表情愛好者,文筆犀利有度,不圓謊,善戳穿,亦可雞湯。

  專業點評

  這是一本用54個生命故事繪製的心靈地圖。經濟學術語的巧妙化用,在情感生活中要我們拋棄沉沒成本,避免情感糾葛給我們帶來的更多的傷害。引發眾多撰稿人爭相撰稿,幫助年輕人戳破情感的迷局,走出人生困境。

  值得女性看的優秀書

  1.《一間自己的房間》

  作者:弗吉尼亞·伍爾夫

  上海譯文出版社

  1928年,弗吉尼亞·伍爾夫受邀去劍橋大學做了兩次“婦女與小說”的演講,演講的內容彙集起來,就成了這本《一間自己的房間》。書的開頭,伍爾夫直截了當地說:“一個女人如果打算寫小說的話,那她一定要有錢,還要有意見自己的房間。”整本書,都是從這句話開始,寫得大膽而坦率。

  女人寫小說,是從伍爾夫自身的身份來談生活,但寫小說這個動作還是頗有些象徵意味的。與女性被限制在家務和育兒的瑣碎相比,寫小說顯然是一種內心自由的表現了。困苦的生存環境和缺乏平等就業的機會,制約女性的生存狀態,她們被迫處於身體和精神的依附狀態之中,這樣的女性,沉陷在生活的壓榨和誘惑之中,遑論自我覺醒和精神的自由與解放。

  如果說,波伏娃在用歷史分析女性被壓抑的原因,是學者式的呼籲,伍爾夫只是講了幾個故事,從故事引出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心靈的自由依賴於物質的保障,女性的覺醒與解放,依賴於提升自己的經濟地位,和擁有獨立的空間。這好像正是今天那些追求獨立的女性最重要的訴求。

  同樣一個問題,學者和作家的區別很明顯,學者依靠強大的邏輯和充足的證據讓人信服,作家則是用故事讓人沉浸其中,並且同意。同樣在講女性如何在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的自由和地位,我很喜歡伍爾夫的這種文字的態度:在幽默和看似閒談之中,激勵一個人的內心,客觀、理性,也對女性的未來充滿希望。

  她說:我希望你們可以盡己所能,想方設法給自己掙到足夠的錢,好去旅遊,去無所事事,去思索世界的未來或過去,去看書、做夢或是在街頭閒逛,讓思考的魚線深深沉入這條溪流中去。

  又說:我之所以要求你們去掙錢或擁有自己的房間,就是要你們活在現實之中,不管我是否能將之描繪出來,那都將是一種充滿生氣、富有活力的生活。

  伍爾夫放棄痛陳女性被物化的可怕,只是告訴自己的朋友們,有一條路通向美好的生活,這條路我看到了,希望你們也看到,為了這條路和這個目標,我們可能需要思考,需要閱讀和行走,需要讓自己充滿力量,而不是充滿慾望。

  想成為自己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女性,想成為女性自己的樣子,比任何事情都難。

  2.《世上另一個我》

  作者:薩拉·帕坎南

  湖南文藝出版社

  這是一本治癒系的女性小說,和《簡·愛》相比,她或許更適合今天讀者的口味。小說的故事顯得有些套路化,姐妹兩人,一個默默無聞,一個光鮮亮麗,一個自怨自艾,努力躲避,活在另一個的光環之下,這是現代電影工業熟悉的套路。

  這個故事裡,妹妹林賽有個美豔動人的姐姐亞力克斯。姐姐能輕易獲得父母甚至是陌生人的寵愛,甚至妹妹的男朋友,見到姐姐之後,都會離自己而去。為了能更好地活下去,妹妹只能尋找差異化的生存道路。姐姐美麗,妹妹就努力表現得聰明。林賽一面努力活下去,一面埋怨姐姐和命運。

  生活在二十九歲那年翻轉。妹妹回到故鄉,因為工作原因開始化妝和嘗試打扮自己,姐姐則因為得病變醜了,姐妹倆的生命徹底翻轉。這時候,妹妹才發現,自己多年的困惑和不忿都是錯誤的,自己只是掙扎著生活在對別人的羨慕和對自己的不滿意裡。

  林賽的生活對映的其實是整個現代職業女性關心的核心問題:愛情、容貌和事業。在競爭愈加殘酷的今天,女性想在職場中生存,想獲得他人的認同,都要從這三個方向上突圍。有美貌就把美幻化成性感,吸引更多人關注,缺乏美貌就拼命打拼,期待事業上的成功,所有的努力,只是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在故事裡,林賽正是如此,她的前三十年,只是在實踐一句話:“我想成為任何一個人,只要不是我自己。”因為無法成為姐姐那樣,她一邊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自己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上,一邊抱怨命運不公,這是她的失敗,也是我們這個世界裡,大部分人的失敗。

  這個故事的治癒來自林賽重新理解了姐姐的內心,瞭解了姐姐的無奈和她們之間存在的微弱如遊絲的親情,這種親情被故事放大,讓林賽發現,自己所渴望的生活其實是如此的渺小和不值一提。

  這是一本典型的現代都市女性小說,只有看著她們生活的困擾、掙扎和迷茫,我們才知道輕言女性的自覺和解放,是多麼不易,有多少人努力渴求的,其實就是這個世界布好的迷局。小說中,林賽破局,依靠的親情,在親情的扶助下,她開始誠實面對自己的人生。那麼,現實生活中,那些正在往局裡鑽的女性,到底怎樣才能回到這個自我解放的問題上來:我是誰?我本該是誰?這是這部治癒系小說,留給我們的另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