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簡單的辨別鴿子的好壞

  “高手看鴿,上手瞬間就知好壞”之說並非誇大,那麼鴿子好壞怎麼辨別呢?下面小編為您呈獻詳細內容。

  辨別鴿子好壞的方法

  ***一***鴿子上手,即刻以手指抵在鴿子胸腹下,用心以手指感覺鴿子心跳頻率的快慢和心臟博動力的強弱***大小***,感覺心跳頻率持續快速、博動聲音大而有力的,甚至能感覺到胸腹部血管血液快速流動的,是最好的快速鴿。意識中幾乎感覺不到心跳,或者太弱、相對明顯慢和平穩的,是長距離鴿;心跳頻率高速而博動弱小的,是一般能力的中短距離鴿。而心跳頻率平穩但博動較強和有力的,是擅長快速和耐力持久的優秀長距離鴿。

  ***二***以手指按壓被握鴿子的胸肌,在最基本的“偏硬、適中和較軟”等三個感覺中,它們分別屬於短***500km內***、中***700km***及長***1000km***距離的鴿子。

  ***三***鴿子的重量跟其所適應的賽距有關,也跟活條、死棚、是否一直參賽等不同的飼養狀況有關,沒有絕對統一的尺度,全憑鴿主適情調整和掌握,是一種能夠人為控制的可變化的浮動指標;只要不是用於參賽,它不屬於鑑鴿標準的範疇,一般不以此來衡量一羽鴿子的好壞。

  ***四***鴿子上手被握的體型感覺只有平順、趴臥和架膀***聳起雙膀,縮回腦袋,初始上手握著不方便;這裡所說的架膀與通常所描述的肱骨較長、拍翅頻率不快的型態不同,它實際是一種不多見的力量型快速鴿,不能統統誤以為是一種生理缺陷。

  ***五***好的鴿子會長有一身貼身和柔軟的羽毛,羽毛的質感可以從柔軟、緊薄和粗細等三個方面去審視;防蝕能力從油、粉兩種性質上去區別。從道理上講,蓬鬆就不會有緊薄的感覺;紋理較粗的,肯定會缺乏柔軟和彈性的質感;羽毛的防蝕性質,不是油質就是粉質。簡單一點,不易看出羽毛疊壓邊緣,通體羽毛緊抱融成一體的稱為緊;手感光滑、流暢如絲的稱為細;羽色偏暗***髒***的為油質羽毛,羽色亮麗、羽粉多的是粉質羽毛。

  用於短距離賽的鴿子,對羽毛的要求用不著如此苛刻;當持久力決定一項比賽的勝負時,例如中、長距離或比較難飛的賽事,才會顯現出優質羽毛的明顯優勢。

  ***六***主羽從第三根就開始有縫隙,並且羽面排列成“百葉窗”狀,越往上縫隙越大的翅膀,這是一種典型的“快條”。羽翅過寬***指單根羽條的橫面***的構不成這樣的形態。最好的主羽羽條是底部寬、端部窄。底、端寬度變化不大的,即便是很窄的羽條,也不是最理想的羽條;這樣的羽條,從力學角度去說,拍翅時端部承受的壓力偏大,變形太大更容易折斷。

  ***七***鴿友認為主、副羽連線處等齊或主羽長於副羽的鴿子各有用處,這就應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那句話:同樣的距離,主羽長的可以少拍幾下翅膀,對節省體力有好處;主羽短的當然要多拍幾下翅膀,由此比前者會飛得更快,不過體力是要消耗得更多一些。

  ***八***一般人看鴿子的翅膀時,只注意翅膀的外部形態和結構,不太注意翅下羽毛的形態和結構。其實翅下另有6排羽毛,要求以排列整齊、疊壓緊密和在主、副羽連線處無“V”型開口為佳。其中最後第6排羽毛在第5排羽毛的後面,一般都比第5排的短很多,不用嘴吹開第5排羽毛是看不到的,最好的第6排羽毛幾乎等長於第5排羽毛。達到這個標準的翅膀升力較佳,飛起來更省力。不過,對於短距離賽事,力量決定勝負,省不省力是次要的,所以對它們的翅膀沒有必要這樣去要求。

  ***九***鴿子有速度型和耐力型之分,這實際是看鴿子的肌肉爆發力或持久力哪個占主導地位的問題。判斷一個鴿子屬於哪個型別的方法很簡單:把食指和中指託在鴿子一側翅膀***肩部***下面,在拉開翅膀察看前先往上抬一下或者幾下,爆發力好的速度型鴿子不用誘導就會用力下壓翅膀抵禦你的手指力;耐力型鴿這種抵禦力就很小或者幾乎沒有,再誘導***反覆上抬翅膀***也沒用。

  三種型態的鴿子

  1.架膀鴿的雙翅筋肉極為強勁,具有超強的爆發力,能在其極限賽距內高速飛行,常常是中短距離賽的王者。

  2.平順型的較常見,屬於“中性”體型,雙翅在手中也能保持自然緊抱身體的原有姿態,是崇尚“手感”舒適的最佳型別,適應賽距也較廣。

  3.趴臥型的鴿子一上手,頭、軀幹和尾巴就向下彎,雙翅與架膀型的鴿子相反,不是向上提,而往下垂。

  趴臥型鴿是唯一一種能由體型獲得一定升力的、飛行最輕巧和省力的體型鴿。這種體型相對比較適合飛較長距離和難飛的賽事,當然也不僅僅侷限於飛長距離,中短程賽距的優秀鴿中也能見到這類體型。

  好的快速鴿,尤其是正統的詹森系鴿子,拉開翅膀可以逐漸感覺和看到整個翅膀在一陣陣、越來越快的抖動。最好的快速鴿,不用開啟翅膀,上手就有這種震顫的感覺。遇上這樣百里挑幾的精品,再看其它條件是否好壞都是多餘的。由此你得相信:“高手看鴿,上手瞬間就知好壞”之說並非誇大。